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239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部分)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2011 年年 1 月月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立即到达事故地点。实践证明,矿工如能在事故初期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可以减小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所谓“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而“互救”则是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自救和互救方法的正确性。为了

2、确保自救和互救的有效,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每个人井人员都必须熟知以下内容:(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3)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4)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第一节 矿工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

3、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像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这在我国煤矿救灾中是有沉痛教训的。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

4、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灾区人员撤出路线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自救的成败。4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

5、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事故现场实例表明:遇险人员在采取合适的自救措施后,是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而遇救的。例如:1983 年 1 月 23 日某煤矿掘进巷道发生火灾后,除 3 名工人及时冲出火源脱离危险外,还有 23 名工人被堵在灾区里面。他们迅速撤退到平巷迎头,并用竹笆、风筒很快建造了一道临时密闭,又在这个密闭内 8m 外,用溜槽、工作服、竹笆、风筒等物建造了更严密的第二道临时密闭。然后,派一个人在密闭附近监视,其他人员躺下休息。5h 后由救护队救出。相反,如果自救措施不当,

6、则可能造成死亡。例如,1961 年某矿井下配电室发生火灾,53 名遇险人员中有 45 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相近似,但是在事故发生 18h 后只有 18 人还活着,现场勘察和被救人员介绍表明:凡避难位置较高的均死亡,位置较低的绝大部分人保存了生命。俯卧在底板上并用沾水毛巾堵住嘴的人保住了生命。与此相反特别是迎着烟雾方向的人均死亡。事故发生后,恐慌乱跑,大哭大叫的人大部分死亡。二、自救器和避难硐室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一)自救器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戴用迅速

7、、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和使用,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从国内外事故教训来看,不少遇难者当时如果佩戴自救器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的。例如,美国 19501973 年事故统计中,由于火灾和瓦斯事故死亡的 728 人中,就有 140 人死于无自救器。我国在 19781979 年内的 6 起大事故中也有81%的人死于无自救器。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为确保防护性能,必须定期进行性能检验。自救器是一种入井人员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时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的一种随身携带的呼吸保护器具,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

8、携带的防护个人呼吸器的装置,当井下发生上述事故时,矿工们佩戴它可以通过充满有害气体的巷道,迅速离开灾区,进入安全地点,免于中毒或窒息死亡。煤矿规程规定规定: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自救器按其原理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绝)式自救器,隔离(绝)式自救器有化学氧(自生氧)和压缩氧二种。、 过滤式自救器1、用途:这种自救器是用于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时防止CO 中毒的呼吸保护装置,它适用于周围空气中 O2浓度不低于 18%的条件下,当 CO 浓度小于 1.5%,环境温度为 25,相对湿度 90%以上,呼吸量为 30 升/分的条件下,使用时间为 40 分钟至 60 分钟。2、结构及工作原理:

9、过滤式自救器的工作原理:自救器过滤药罐内装有 CO氧化触媒剂,在常温下将有毒的 CO 气体通过触媒氧化为无毒的 CO2,为了散发氧化过程产生的热量,口具盒内设有降温网,它可以降低吸入口腔的空气温度。结构:外壳由上、下壳体、密封圈、封口带、开启扳手、腰带挂环、号码牌等,壳内有滤烟层、干燥剂、触媒层、防热网、呼吸气阀、口具、呼气活门、头带、鼻夹组成。3、佩带步骤:(1)掀起保护罩;(2)用拇指掀起红色的开启扳手,拉断封印条;(3)撕掉封口带,拨开外罐上部并扔掉;(4)握住头带,把药罐从罐中拉出,并扔掉外罐下部;(5)从口具中拉开鼻夹;(6)把口具片塞进牙齿与嘴唇之间,并咬住牙垫;(7)用两手轻轻拉

10、开鼻夹垫,夹在鼻子上,并立即用口呼吸;(8)取下矿帽,把头带套在头顶上;(9)戴上矿帽,开始撤离危险区。4、注意事项:(1)当在井下发现火灾或瓦斯爆炸的征兆时,须立即佩带自救器,马上离开现场,不要等到看见烟雾在佩带,因为无味的 CO 可能扩散在烟雾前面;(2)当空气中的 CO 浓度达到 0.5%以上时,佩带者有干热感,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现象,切不可取下;(3)如果井下空气中的 O2浓度低于 18%或有其它有毒气体和有机蒸器存在,过滤式自救器不能有效地防护,须使用生养自救器;(4)在紧急佩带过程中,不要说话,不能猛跑,千万不要碰掉鼻夹,更不能偷吸外界空气。二、隔离式自救器二、隔离式自救器(

11、一)(一)ZYH15 型化学氧自救器型化学氧自救器1、用途:化学氧自救器是一种由于灾害引起的大气污染和缺氧时,提供给人们清新的呼吸气体,作为逃离灾区或进行一般事故工作的仪器,它主要用于煤矿采掘工作中发生瓦斯爆炸、火灾和瓦斯突出等自然灾害时,作为工人逃生的自救仪器,在其它地下工程、化学环卫工程和有可能出现有毒气体和窒息环境进行作业的工程和厂矿都有广泛的使用意义。2、工作原理及结构:化学氧自救器呼吸气路为循环式闭路呼吸系统,即呼出气体进入生养药罐,药罐发生的氧气进入气囊储存起来,吸气时直接吸入气囊中的氧气,气流在呼吸系统中绕行一周,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绝,所以这种自救器也叫隔离式自救器。人佩戴上自救器

12、后,呼吸时气体经过口具、呼吸软管、呼气阀、呼气软管、呼气导管进入药罐,呼出气中的水气、CO2与药罐体内的生养剂作用产生大量 O2进入气囊储存起来,吸气时,在肺部负压作用下,将吸气阀打开,气囊中的 O2经吸气阀、呼吸软管、口具进入肺部,完成了整个呼吸循环。当生养剂产生的 O2超出人体的耗氧量时,进入气囊的O2越积越多,逐渐膨胀,内压逐渐增大,达到规定气压时,气囊内的尼龙绳便拉开排气阀的阀门,排除多余气体,保证呼吸正常进行,由于多余气体被排出,气囊内压减小,排气阀门自动关闭,避免浪费 O2,保证使用时间。结构:鼻夹组、口具组、启动器、上隔板、药罐、生氧器、下底盖、气囊、排气阀门。3、佩带步骤:(1

13、)扯下保护带;(2)用拇指掀起红色扳手,拉断封印条;(3)揭开上外壳;(4)抓住头带,取出呼吸保护器,丢掉下外壳;(5)用手拉启动器的启动环,待气囊鼓起,若受外力作用不能正常启动时,可用嘴吹鼓气囊;(6)取下矿帽,佩带头带,将口具含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然后夹好鼻夹,戴上矿帽,撤出灾区。4、注意事项:(1)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以稍快或梢慢,但不要过分急跑;(2)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咬紧口具,加紧鼻夹,确保不漏气,绝不可以拔下口具讲话;(3)防止损坏气囊,佩戴时不要压迫气囊,防止氧气损失;(4)吸气时,所吸气体比较干热,这表示仪器在正常工作,

14、对人体无害,不必紧张;(5)平时携带时,应尽量较少撞碰,严禁当坐垫使用。(二)(二)ZY 系列隔系列隔绝绝式式压缩压缩氧自救器氧自救器1、用途:该系列产品是一种隔绝闭路循环式压缩氧自救器,广泛用于煤矿或其它环境空气等发生有毒气体污染(如:一氧化碳,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作业人员逃生自救使用。2、特点:(1)使用时间长,重量轻,便于携带;(2)具有三种供氧功能:定量供氧、自动补氧、手动补氧,使用更加安全、可靠;(3)呼吸采用双回路循环方式,无氢氧化钙粉尘吸入,不呛人,呼吸阻力小,吸气温度低,呼吸舒适,安全可靠;(4)充氧换药后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廉;(5)氧气压力表观察直观,便

15、于确定可逃生时间;(6)装药方便,结构简单,易损件少,维护修理方便。3、结构:它主要由鼻夹、口具、呼吸软管、气囊、清净罐、清净罐底盖、排气阀、供氧接头、氧气瓶、减压器、安全阀、手动供气阀、开关主体、气瓶开关把手、压力表组成。4、工作原理:(1)供气原理:转动气瓶开关把手,打开瓶阀,氧气瓶中的高压氧气就通过开关主体流入减压器和手动供气阀,这时减压器将以大于或等于 1.2L/min 的流量向气囊供气。(2)呼吸原理:使用时,人体咬住口具,夹上鼻夹,人体就和自救器组成了“人机”呼吸系统。呼气时,通过呼气阀经内气囊进入清净罐,其中的 CO2与清净罐中的 CO2 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余下的 O

16、2 进外气罐。吸气时,通过吸气阀进入人体。就完成了整个呼吸循环过程。在整个佩戴过程中,人的鼻孔被鼻夹夹住,通过“口口具”的呼吸链接。完全用嘴进行呼吸, “人机”呼吸系统与外界完全隔绝。(3)减压器安全保护原理:当减压器出现故障压力升高到 0.70.8Mpa 时(本产品安全阀的开启压力设计值为0.70.8Mpa),安全阀开启,向外泄气、泄压,保护减压器不发生爆炸。另外:(1)呼吸系统内压力升到 150300pa 时,排气阀自动开启,气体从排气阀自动溢出。(2)氧气瓶内储气压力由压力表显示。压力表气路不通过气瓶开关而直接与氧气瓶相连,所以不使用自救器时,压力表也能显示氧气瓶中的压力。5、使用方法:(1)将自救器从佩戴时的腰部侧面移到人体正前面。(2)用左手水平用力拉开力环,使上壳上的塑料挂钩从下壳脱出,用右手解开上下外壳一边的挂钩,再用手沿竖直方向将外壳提起,使它与下壳脱离。这样久完成了自救器的启封。(3)取下口具塞,将口具放在唇与牙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口具牙垫,并紧闭嘴唇,使人体口腔与口具之间有可靠的气密。(4)转动气瓶开关把手,打开瓶阀,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