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心理的发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182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美术心理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儿童美术心理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美术心理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美术心理的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是具有生命的发展个体,他们的美术心理与身心成长是无法分开的, 应该从儿童整个纵向动态的成长变化角度去审视儿童美术心理。形成儿童美术 心理复杂难辨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关键在于人在童年这短短的十几年中要经 历一生中最重要的几次身心发育的转折,每一次转折对于儿童的成长都是一次 质的飞跃。心理学家根据儿童转变的大致年龄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乳儿期 (01 岁),先学前期(13 岁)前期(37 岁),学龄初期(711 岁),学龄中 期(1115 岁)。儿童每两个年龄段的中间发生着质的转变,而且儿童各种心理 机能的发展都与这一基本心理变化紧密联系。儿童美术心理基于此将儿童绘画 划分为:涂鸦期(03 岁)

2、,象征期(36 岁),也可细分为象征期(34 岁)、 略图期(46 岁),写实期(710 岁),也可细分为图形写实期(78 岁)、视觉 写实期(910 岁),抑制期(1113 岁)。这些划分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全面地认 识儿童,而且每一个时期之间都是相互渐进的过程,并非截然的转变,也会有 两种阶段并存的可能。因个体差异,这些时期的到来会有提前或滞后。儿童因 智能、认识的发展,或需求的转变、动机的不同都会使身心发生转变。但与美 术心理转变更为紧密的则是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涂鸦期是儿童绘画中最难辩,争论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儿童的作品中 充满着各种具有节奏的点、线、圈的式样,他们或独立或融合。儿童

3、更喜欢画 画的过程,而不在意真实的世界与所画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他们自己也无法说 出这些随意的式样是什么,更很少为自己的作品命名。我们通过对儿童这一阶 段身心发育的掌握,能够判定幼儿的涂抹并非是完全无意识的活动。这一时期 的儿童主要依靠感觉来认识世界,语言、思维、想象、情感等能力都在萌发阶 段。儿童只能通过视觉感觉器得到对象的个别特性和品质,最亮与最暗、最长 与最短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这种鲜明的对比表现为儿童绘画中最简洁的圈、 点、线的组合式样。其中也伴随有儿童开始发育的运动感觉得以表现的快感, 如整个手臂的弧形运动与用力的向下戳的动作带给他们的满足。到了象征期的孩子,因为感知能力的增强,开始认

4、识事物整体的品质与性 质,但想象、思维仍在初期发育阶段,不能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在他们的作 品中描绘更多的是他们所知的,而并非是他们所见的。作品中出现了类似于蝌 蚪的人形,四肢从大大的脑袋上长出。儿童没有意识到躯干的存在是因为它不 象脑袋、眼、嘴、四肢在他们的生活中更能派上用场。这种形式的人物一旦出 现,儿童会不断地将其复现,并逐渐将这种形式沿续到对其它事物的描绘中, 开始出现一些具有简单场景的绘画作品。到了六七岁,儿童的感知能力、言语 能力都已成熟,感情能力已走出了非哭即怒的最初级情绪反应,开始对所认识 的现实对象有鲜明的情绪态度。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想象能力更加丰 富,这一时期也正是

5、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儿童的绘画作品更能以艺术品的形 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他们的作品中仍然是反映他们所知的,而非所见的。 他们画的房屋如同照“x 光”,没有墙壁,展现着内部所有的物件。所画的房 屋、树木仍是概括、简洁的形体。他们从不组织画面,从不计划先画什么,一 切都是随机的,而到了八、九岁的孩子,他们的作品中会出现与先前完全不同 的形式,进入写实的阶段。这时的孩子认知能力已基本成熟,可以控制自己的 情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计划地去做事,接受了许多基本技能的教育,思 维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在绘画中开始主动的寻求平衡与和谐,描绘眼中的世界,画面中出现了近大远小,事物的遮挡亦开始变得规矩,并且日益

6、忠实于所画的 目标,一步一步的向视觉艺术的大门迈进,开始成为一个能够审视自己作品的 画家。儿童美术心理的变化基于上述的过程,但并非如此单纯。因所处的环境、 地域、民族、个性的不同,以及接受教育的差异,使得儿童的美术心理呈现出 多面性。这里只能依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展现其一般规律。儿童的美术心理 变化虽跟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但不能认为其美术作品也是一个递进的成 熟过程。儿童在象征期的作品与写实期的作品都具有美的形式,就如同艺术流 派中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都应被称为艺术,而儿童阶段对于写实技巧的把握不 及艺术家,反而表现出具有印象派画风的象征期作品中的那些童贞般的表达, 充满活力的线条,随意自由的组合更使人着迷。而在写实期的儿童对自己的行 为更具有控制能力,有思想的加入,他们的行为更接近于一位艺术家。把握儿 童美术心理变化使我们可以丢开成规的法则,从儿童的视角去领悟他们心中的 世界。不再仅仅评判他们画的对与不对,象与不象,而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绘 画中的困难,顺利度过每一次转型。给他们提供完成一件作品的有利环境,使 其绘画的兴趣沿续得更加持久,使艺术行为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早日成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