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153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各种 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 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 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 般模式,如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 基本的环节(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 教学评价。各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 策略、评价)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

2、建立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序号 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模式中出现的用词1学习需要分析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2学习内容分析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3学习目标的阐明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 目标 4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5学习策略的制定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7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为评价,反馈分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 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

3、的编制阶段、设计 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在 1968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 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 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 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就是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

4、 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 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 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 间的关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获得成功的教 学设计,就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很好的分析,以学习者的特征为教学设计的出发 点。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特征分 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 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其中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

5、那些会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主要侧重于对 学习者整体情况的分析。学习风格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一些个体 差异,要了解不同学习者在信息接受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了解他们对学习环 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了解他们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了解他们的焦虑水平 等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理类型的差异,等等。(二)学习目标的阐明和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通过前端分析确定了总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并确定了教学内 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基本确定了教与学的内容的框架。 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这就需要 阐明具体的学

6、习目标,并编制相应的测试题。学习目标的阐明就是要以总的教 学目标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按一定的 目标编写原则,如加涅、布卢姆等的分类学,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评 价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要编写相应的测试题以便将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 行评价。(三)教学策略的制定阶段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当地 的条件等,来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 的媒体。教学顺序的确定就是要确定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教 学方法的选择就是要通过讲授

7、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示范一 模仿法等不同方法的选择,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传递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和个别化自学三种形式,各种形式各 有所长,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各种教学媒体具有各自的特点,须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媒体特性以及实际条件等方面,运用一定的媒体选择模型进行适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 对象等来确定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存在着能适用于所有目标、内容、 对象的教学策略。(四)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就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然后 实施。最后要确定教学和学习

8、是否合格,即进行教学评价。包括:(1)确定判 断质量的标准;(2)收集有关信息;(3)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具体在教学 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就是要依据前面确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 结性评价等方法,分析学习者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案和教学 材料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相 应的修改。评价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四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这里应强调说明的是,我们人为地把教学设计过程分成诸多要素,是为了 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发展和掌握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因此,在实 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 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 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要素也都是处于变化 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 时,要充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决定设计从何着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 学设计工作。(摘自:教育技术学导论 尹俊华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