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代际传承更可怕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997961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平等的代际传承更可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平等的代际传承更可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平等的代际传承更可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平等的代际传承更可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平等的代际传承更可怕不平等的代际传承更可怕作者: 周业安 | 发表时间:2014.12.01 刊发于总 2087 期中国经营报专栏版 毕业以后,同学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人们一般会注意到,各自的职业、职位、收入 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较大的区别,混得好的人会说,自己属于运气好,够努力,遇到 贵人,等等,这话说的看起来是没有错的。假如是大学同学聚会,这说法似乎更有说服力。 可要是中学同学聚会,那就不一定了。可能一直待在城市里学习和生活的人们感受不深, 这是因为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给予人们的教育是类似的。倘若是一个混合了城乡生源 的中学,恐怕就显得复杂。毕业后同学都去哪儿了?有些人上了大学去了

2、发达的大中城市; 有些人大学毕业就回到县城工作,而另一些人没上大学,情况迥异。能不能上大学,表面 上看是一个能力问题和态度问题,实际上则可能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或者说,能不能上 大学,在很多时候不取决于个人。身处一个小山村,小孩念书主要并不是为了学知识,家长送孩子去上学,更多的是出于 两个考虑:一是大家都这么做,甚至政府也号召或者鼓励这么做;二是放在家里没人管, 容易出事,学校成为给小孩提供安全保护的场所。对农村的家长而言,大体上就是出于这 两个原因的考虑。至于说是不是教育孩子要有伟大的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只是 书上描绘出来的,实际上是很少有的。我小时候就没理想,我周边的小伙伴们也没理

3、想。 更谈不上从小就立志成为有用之才了。所以后来一直都非常敬佩那些说自己从小就想当科 学家、当教育家或者当艺术家的人。能有个学校允许自己去念书,能交得起每年那点看似 很少的学费,或者说白了,父母愿意让自己一直待在学校里,那就很幸福了。可能读者会 说,读书原本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错了!小时候爱待在学校,和知识无关,纯粹就是为 了逃避干农活!农村里孩子的普遍心态也就是这样。和小说里或者影视剧里描写的完全不一样。真实的 农村孩子的心态就是不想干农活,以学习为借口,窝在学校里。至于说捧着一本书是不是 在看,那就两说了。我不敢说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是如此,但至少大部分农村孩子都是如 此。或者说至少我们那个

4、时候大部分农村孩子就这样生活着。反正农村也缺老师,更谈不 上好老师。老师竭尽所能,能教的是一群熊孩子,顽皮也好,厌学也罢,反正只要待在学 校里不出事儿就成。就这么大家稀里糊涂地度过小学,度过初中,迎来中考,第一次分化 由此产生。极少数人能够考上好的高中和中专,一部分人考上高中,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初 中毕业、或者没有毕业就开始务农或打工了。我们村那会一起有 7 个小伙伴考上县城中学,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每个礼拜步行去县城,住校,开始高中生活。假如这样描 述,又回到了能力和高考的关系。问题在于,我在前面说了,能否上大学,很大程度上并 不取决于努力水平。在我上高一的头一学期,小伙伴们一共有

5、7 人。等到第二学期,身边的小伙伴就剩下 5 人了。等到进入高二,就我和另一个小伙伴在上学,其余的都放弃了。放弃上学的是因为 学习能力不足?当然不是,在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小伙伴都至少和我一样有学习能力, 至少有同等程度的智商,之所以放弃上学,是因为他们觉得上学没啥意思。你可以批评他 们短视,批评他们愚昧,但设身处地的想想,他们放弃上学是否是一次理性选择?道理很 简单,一群基础很差的学生进入一个很普通的中学,你会指望自己未来考上好的大学?那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考不上大学是一个大概率,那为何还要持续投入?还不如直接 去干活挣得多。知识改变命运,并不能泛泛而指。在特定情形下,微薄的知识来源

6、根本无 法改变命运。与其这样,还不如提前获取确定的收益。这又是确定性偏好在作怪。退学的人短视了吗?实际上他们对升学概率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高考结束,我们那个班就没有 一个考上好大学的,连最普通的本科都没几个!说到这,我想进一步给出一个描述性的结果。高考结束那一年,我们整个中学也并不是 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假如我们把高考结果划分为三类:好大学、普通大学和落榜生,那么 你会发现一个惊奇的现象,县城生源和大村镇生源能考上大学或者好大学的人相对较多, 小山村生源基本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偶尔有一些能考上个普通大学;而就落榜生而言,小 山村中落榜生显然居多。如果从经济维度按城市空间距离来划分,那么就是人均收入

7、越接 近县城水平的地方考上大学的概率也会上升,相对应的,和县城人均收入差距越大的地方 考上大学的概率就会越低。注意,这个直观的结果和学生的个体努力水平以及智商无关, 但的确和收入水平有关。问题在于,家庭的收入水平不是一个中学生所决定的,而是父母 和爷爷奶奶辈决定的。那么似乎可以推断,上一辈的生产率决定了下一辈的成功概率。难 道真应了那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俗语经常被误用为基因层 面的遗传问题,但实际上是生动刻画了社会经济方面的代际传承。我想说的是,不平等其 实是能遗传的,这才是一个高度不平等的社会的可怕之处。不平等的代际遗传在于,收入越低的家庭对当期的收入越偏好,所以就缺乏激励进行未 来的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说耐心程度会更低。因而才会出现前面我讲的,很多农村的孩 子不愿意投资一个升学概率很小的高考活动。同时,低收入的家庭如果身处一个低收入的 群体,而这个群体将无法进行整体的教育投资,那么这个群体的后代也将得到较低的早期 教育,这又进一步降低了这些后代在未来的升学率。一个恶性循环由此产生!越没钱就越 不念书,越不念书就越没钱。代际不平等慢慢固化下来,成为各种社会冲突的根源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