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997880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是空间布局要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上的转移和调整,实现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变革;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要突出城镇功能,完善和建立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再一方面,城镇化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双轮驱动” 。要以城市群和县城为龙头,区域中心乡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县城、重点乡镇和中心村集中,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2、。规划县城人口 10 万以上为宜,区域中心乡镇 3-5 万,特色鲜明的中心村人口 3000 以上,其它边远村屯,贫困村屯和人口较少分散居住村屯应向县城、城镇、中心村靠拢。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由县(市)统一组织实施,没有列入空间布局的村镇,不予投入和建设。二是中心村镇建设规划要体现体现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把现代文明与农村的田园风光和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突出特色,配套建设,一村一景,一房一图。三是撤并村屯要提高土地撤并村屯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效率。特别是结合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要求,规划好相应的作业点、农机具停放点,专业化养殖小区等。近年来,江夏区在推进

3、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江夏特色城市化之路,增强“全域规划”、“独立成市”和“产城融合”理念,按照构建“一城”、配套建设“十镇”、全面推进“百村”建设的梯形城镇建设格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大大提升。在此,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江夏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谈如下建议。一、优化布局构建科学城镇体系1、优化“一城十镇百村”空间布局坚持规划优先理念,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规划,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一是编制458 平方公里江夏都市发展区控规导则以及大桥新区、金口、郑店、庙山、藏龙岛、五里界经济发展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

4、点区域修建性规划,完成纸坊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以文化路、北华街为轴线,推进纸坊”北进、西移、东联”,形成”一核、两翼、两组团、三对接”(“一核”即以区行政中心为核心,形成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两翼”即以藏龙岛、庙山为主的东翼和以大桥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为主的西翼;“两组团”即以郑店、金口组团和五里界组团;“三对接”即向东与东湖高新区对接,向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对接,向北与武昌、洪山中心城区对接)的江夏新城发展格局。二是完善重点集镇与一般镇的规划。整体谋划南部乡镇和中心村建设,以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沿线集镇为节点,根据集镇各自的区位、资源、地理和产业优势,综合考虑经济结构、人口分布、

5、社会发展等因素,科学规划工业主导型、特色旅游型、生态农业型城镇。三是优化中心村规划,顺应农村人口、产业、生产要素转移聚集的规律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在 107 国道、纸贺路等交通沿线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逐步归并和减少自然村湾数量,有序引导人口向城区和中心村集中,基本形成以生态新城为核心,以中心镇和一般镇为支撑,中心村和农民新社区为基础,层次鲜明、布局合理、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四是组织编制全区供排水、燃气、市政、绿化等相关专业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做好与武汉城市圈的对接利用武汉市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1+6”带动作用,依托区位优势东部庙山、藏龙岛与武汉大光谷对

6、接,北部在交通上利用文化路及轻轨、城际铁路与市中心对接,在产业上以大桥工业园区、郑店黄金工业园区、金口新港新区为组团与武汉中心城区对接,构建区域统筹规划体系、产业统筹布局体系、设施统筹建设体系或市场统筹共建体系,推进新城区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3、积极培育推进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一是推进中心镇(郑店镇)建设。“十二五”期间,按照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目标任务分年度、分项目按期完成各项任务。2012-2015 年:每年建绿化 100000 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 8 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 98%,燃气普及率达 60%,垃圾处理率 85%,兴建污水处理站一座,新上工业项目入园率 100%,工业园区工业增

7、加值占全街工业增加值 7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3%以上,兴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一处,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已实现全覆盖;按总体规划整体布局,以旧城改造工程来带动新城镇建设,在三年内完成建住宅房屋 10000 套,同时注重集贸市场、汽车客运站、公共厕所的配套建设。二是加快特色镇(安山镇)建设。十二五期间,全面打造安山街特色镇建设,到 2015 年末达到:人口力争达到 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 万人,农村人口 0.8 万人;人均道路面积 8 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8 平

8、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40 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5;燃气普及率达 6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5;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拥有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福利院、文体活动中心、集贸市场;新建休闲广场一处;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使污水处理率达到 8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4、加快完善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大桥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是工业倍增计划的主战场,核心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工业倍增的重要支撑。完成了大桥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 5 条市政道路的建设任务,总计完成投资 3.6 亿元,建设道路总长 11.669 公里,总面积 37.249 万,涵盖了园区 8 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

9、全区工业倍增计划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5、大力推进南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南部乡镇是武汉南部新城的组成部分,南部 6 个乡镇(乌龙泉、安山、山坡、湖泗、法泗、舒安)镇域面积 901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68 平方公里,镇域人口 219000 人,建成区人口 59500 人,南部乡镇的发展,直接影响全区城镇化进程,必须加快推进南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6、创建宜居村庄推进农村中心村(社区)建设坚持以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为导向,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功能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为目标,积极打造省级宜居村庄建设。中心村建设以”百村”为目标,在南环线以

10、北、107 国道沿线、以及金口大道沿线利用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建设农民新村。二、聚集产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1、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着力构建功能化基础设施体系、规范化生产销售体系和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加大 107 国道沿线绿色家园生态长廊、武嘉公路沿线蔬菜长廊、梁子湖周边乡村休闲带等建设,力争实现农业水利标准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 60 万亩,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率达到95%,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努力把江夏建成全市、全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服务武汉大光谷,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规模,依托新城和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文华路核心商

11、贸区,推进金口物流园、郑店物流园、大花岭物流园建设。依托”一舰一城二山三湖”资源,加快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建设。3、积极增强工业园区能力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建设江夏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和临港产业园建设,编制完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金口台商工业园建设控规导则。三、强化功能加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1、加强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成一批重点项目,完善麻雀湖生态公园,完成谭鑫培公园项目,规划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和运行效率。更新完善供水网络,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 95%。完善供电网络,实现”三网”(电信、电视、电脑)融合,”三线

12、”(电线、网线、电话线)入地,合理开发利用城镇地下浅层空间,加强地下管网建设,统筹协调各类工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不断加强数字建设实施公安、交通、城管数字管理一体化,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2、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一是优化城镇发展规划。按照中等规模城市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南部新城组群城市发展规划,推进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着力构建“一城”为主,“三区”支撑,十余个特色镇为节点,百余个中心村(社区)为基础的梯级城镇体系。二是加快大光谷南部新城建设。按照“产业支撑、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要求,推进纸坊城区“北进、西移、东联”,尽

13、快形成南部新城的核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小城镇,推进五里界、郑店、金口、乌龙泉等重点镇向小城市迈进。加大山坡、湖泗、法泗、舒安等南部乡镇建设投入,发挥城镇的集聚、辐射作用,有序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三是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四环线江夏段、金口港区、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对接延伸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启动山坡军民合用机场建设,提升交通组织化、网络化水平,构筑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工程,逐步提高水、电、气、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四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坚持把完善城市功能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把提升城市形象与规范市民行为相结合,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城市

14、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3、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推动社会事业大发展。以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推进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计生、公共交通等社会事业,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公共服务产品。二是推动社会保障全覆盖。加强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扶持、法律援助等工作,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不断提高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继续实施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工作,实现基本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做好被征地农民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工作,按年龄结构采取分年度实施办法,全面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问题。多渠道筹建廉租房、公租房,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服务重心和财力保障下移,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提升,争创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完善诉求表达、矛盾排查预警、纠纷调处、应急管理等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创建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区。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大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