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858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2013济南模拟)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但这个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12 题。1在我国东部,从济南到海南,自然带依次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D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自然带沿一定方向递变规律是:森林草原荒漠,这种分异规律( )A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和垂直地带均有可能B一定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一定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一定是垂直分异规律(20

2、12广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区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 34 题。3关于图中各气候区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冬季多雨是受冬季风影响B区中部极端干旱是由于深居内陆C区夏季多雨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区沿岸多雾是由于暖流影响4该区域正在建设世界著名绿化工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该绿化工程种植最为广泛的树种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AH 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 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 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据此回答 56题。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3、 )AABCD 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分异CCFGH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分异DCFGH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6图中 H 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2012广州二模)下图是我国北纬 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完成 78 题。7造成我国 100E 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C冰川 D土壤8我国 100E 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4、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012南京二模)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 ,完成 910 题。9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10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C反映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2012福州质检)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据研究表明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

5、温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读图完成 1112 题。11据图判断( )A北半球山地林线北坡高于南坡B南半球山地林线高于北半球C同一纬度山地林线北半球高于南半球D同一纬度山地林线沿海高于内陆12影响全球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A山地海拔 B光照强度C年平均气温 D最热月平均气温二、综合题13图 1 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 ,图 2 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 。图 2 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2)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

6、?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图 1 中自然带分别表示_。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14图甲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图乙是“某区域沿 46S 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图甲中数码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2)据图说出南、北纬 60附近自然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判断图乙中 A、B 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成因。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十一)1A 2.A 第 1 题,济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淮河北回归线为亚热带

7、常绿阔叶林带;海南为热带季雨林带。第 2 题,自然带沿一定方向递变,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3C 4.B 第 3 题,由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非洲北部,区冬季多雨是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干旱少雨;附近海域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形成多雾区;而区纬度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第 4 题,阴影区域大部分位于北部冬雨区,属于地中海气候,种植最广泛的树种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D 6.C 第 5 题,读图可知,ABCD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变化。C、F、G、H 自然带分布区热量条件中等,应位于

8、温带地区;CFGH 自然带分布区干燥程度越来越大,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引起的干湿度地带分异。第 6 题,结合上题分析,H 位于温带地区,且干燥程度最大,应为温带荒漠带。7A 8.B 第 7 题,我国 30N、100E 以西为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寒冷,所以植被较少。第 8 题,图中显示我国 30N、100E 以东地区,越往东叶面积指数越高,说明植被覆盖率越好,这与向东更接近海洋而水分条件越好有关,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9A 10.A 第 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荒漠带生长积温达 8 000,可能蒸发量达2 200 mm,年均温 20,说明为热带,而年降水量为 200mm 左右,

9、由此可知为热带沙漠气候区,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影响形成的;非洲热带荒漠带分布面积最广。第 10 题,图中显示生长积温、年均温等热量要素逐渐变化较明显,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11C 12.D 第 11 题,获取图中纬度和海拔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 12 题,图中显示纬度越低,山地林线海拔越高,说明气温是影响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由材料中可知,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而生长期在气温较高的时期,故首要影响因素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而不是年平均气温。13解析:第(1)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是森

10、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第(2)题,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有关,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第(3)题,根据自然带下面为针叶林即可判断。第(4)题,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答案:(1)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2)不符合,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3)C(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14解析:第(1)题,由图中纬度位置,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图中既有纬度的变化,又有海拔高度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和垂直分异。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北纬 60附近体现的是地带性分异,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南纬 60附近是海洋,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分异。第(3)题,由图乙是沿 46S 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剖面位于南美洲南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B 两侧的自然带差别很大,A 地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答案:(1)为热带雨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为苔原带;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垂直分异。(2)北纬 60附近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在南半球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3)A 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是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形成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 地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