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7857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6 页第三章第三章 第第 3 3 节节 细胞核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 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 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 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技能目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来源:Z+xx+k

2、.Com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 Z&X&X&K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 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 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 维图,加深“结

3、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来源:学科网 ZXXK 由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原核细胞的结构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单凭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在 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化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 原核细胞的模式图,边看图边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来源:学科网 ZXXK 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来源来源:Zxxk.Com 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 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

4、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屏幕展示人的红细胞、白细胞、肝细胞、骨骼肌细胞、蚕的丝腺细胞、植物的筛管细 胞等图片,提示学生 观察这些细胞的细胞核,请学生指出他们的细胞核有什么不同。 提示:形状差异:有圆形、瓣形(如人的白细胞)、分枝形(如蚕的丝腺细胞);数 量差异:大多数细胞只有一个核,有二个核的(如肝细胞),还有多个核的(如骨骼肌细胞), 极少数细胞无核(如人的成熟红细胞、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 虽然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形状有差异,数量也不同,但是他们的结构是大致相同的。第 2

5、页 共 6 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两种美西螈细 胞核移植将黑色美西螈胚 胎细胞的细胞核 移植到白色美西 螈去核细胞中横缢螈受精卵用头发横缢蝾螈 受精卵,一半有核, 一半无核将变形虫切成 两半将变形虫切成两 半, 一半有核,一 半无核伞藻嫁接与核 移植将两种伞藻的帽、 柄、假根分开后, 相互嫁接与核移 植2.完成以上表格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 _来源:学.科.网探究探究二:细胞核的结构(一)核膜:1、结构:(1)双层膜,内膜与染色质丝相连,外膜与内质网相连通。外膜的外表面上有核糖体附着。 (2)核膜并不是完全连续

6、的,有许多部位核膜内外两层相连,形成核孔。2、功能:使核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1)化学反应的场所。在核膜上有多种大量的酶,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核膜在细胞周期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2)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第 3 页 共 6 页孔道。大分子物质如 mRNA 可通过核孔,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通过核膜。实际上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二)核仁:1、结构: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因为它的折光性较强,与细胞的其他结构很容易区分。它通常是单一的或者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2、功能:是某些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

7、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期间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与重建。(三)染色质:是真核细胞在间期中由 DNA 和蛋白质以及少量 RNA 所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1、DNA、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可表示为: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比较3、功能: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探究三:模型建构:1 模型: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2 二描述特点: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具体实物或其他形象化手段、通过抽象的形式等。3 类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探究四:细胞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

8、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1 从结构上看:细胞的 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1、细胞核和细胞质通过核孔可以相连通;2、核膜、内质网膜、细胞膜等相互连接成完整的生物膜系统;3、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2 从功能上看:细胞的不同结构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合作的,如蛋白质类分泌物的合成和分泌是由核糖体、染色质染色体成分相同来源:Zxxk.Com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DNA来源:学科网特征相同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同一物质功能相同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同时期分裂间期分裂期两种形态细长的丝状杆状或柱状第 4 页 共 6

9、 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等结构协调完成的。3 从调控上看: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细胞核内的 DNA 通过控制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4 从与外界的关系上看: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信息交流。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信息交流。因此,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5 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看:(1)细胞核不能脱离细胞质而独立生存,这是因为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均由细胞质提供。 (2)无核的细胞质也不能长期生存,这是由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的,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寿命

10、较短,含细胞质少的精子寿命也很短。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的整体性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思考感悟】既然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那么核膜还具有选择透过性吗?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 实例这一部分内容,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

11、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 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 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十、教学反思十、教学反思第 5 页 共 6 页细胞是很微小的结构,细胞核则更小,所以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些极细微的结构平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了大量的细胞结构名词,细胞结构与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并通过列表对比等方法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这部分的教学,还应该注意加强系统的教学观,即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主要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功能引出对应的结构,把握两者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 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 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第 6 页 共 6 页,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