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7846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IM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BIM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BIM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BIM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BIM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IM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IM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BIMBIM 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与算量软件的是与非文|杨宝明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BIM 仍处于发展初期,业界有不少误解与偏见,且听杨博士为您一一分解。BIM 技术产业刚处在发展初期,有很多误解和偏见都非常正常,这需要诚意的探讨甚至争论。BIM 技术一定会对建筑业生产力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但现在仍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行业人士共同呵护、共同推动,才能让 BIM 技术尽快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不需要怀疑的是,经过同行 10 多年的努力,还处于初级阶段的 BIM 技术的现有功能、现有技术已能为行业用户创造巨大的价值,只是如何去用好的问题。鲁班软件从研发算量软件开始,是国内唯一 13 年

2、来专注于 BIM 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厂商,超过 25 万装机量和 10 多万活跃用户,鲁班用户每年创建数十万个工程模型用于工程量测算、造价管理、施工翻样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应用。鲁班软件对 BIM 技术经过 13 年研发和应用推广经验的积累,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观点,欢迎与各路专家、所有同行探讨,也愿意与不同观点者公开 PK。算量软件是算量软件是 BIM?BIM 是算量软件?是算量软件?A:这种说法很不严谨,很不科学。这不是鲁班软件的标准观点,是一些不太懂 BIM 技术的人的误解。鲁班软件的观点是:算量软件是 BIM 技术的一种典型应用,也是国内当前 BIM 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价值最大的一种应用

3、。BIM 技术现在是初级阶段,若干年成熟后,在设计、建造、运维三大阶段完全可能产生数百种应用。现阶段,算量软件是国内 BIM 技术最成功的应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从应用人数、应用工程数量、创造的行业的价值来看,都是这样。正因为算量软件的成功应用,使得建造施工阶段的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远远领先于设计阶段,高效的建模技术、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项目工程基础数据计算分析能力大为提升,是项目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基础。什么是严谨的什么是严谨的 BIM 表达?表达?2A: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众说纷纭,现在为止,并没有特别被普遍接受的标准说法,但基本含义是有行业共

4、识的。鲁班对 BIM 技术的诠释是:运用多维度(3D 或以上)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处理工程问题的所有技术,都属 BIM 技术的一种。利用这样的软件技术建成的工程数字模型,为行业用户提供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极强的工程信息数据计算能力,从而创造巨大价值。在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应用处理的问题、数据对象大不相同,各种BIM 软件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只要符合上述表述,都属于 BIM 技术的一种应用。鲁班算量软件是 BIM 技术重要的一种应用软件,Revit 软件也是 BIM 技术的一种应用软件。不能简单说算量软件是 BIM,BIM 是算量软件;也不能简单地说 Revit 是 BIM,BIM就是

5、Revit;当然 PKPM 的软件同样如此。施工阶段用施工阶段用 BIM 技术,要等设计院的技术,要等设计院的 BIM 成熟了才能用?成熟了才能用?A:很多施工企业的人士认为,BIM 技术不错,但建模难度太大,应该等上游设计阶段应用成熟,下游的施工再应用 BIM 技术就没有难度了,才能用好。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是对现有 BIM 技术的了解不够、受一些不正确观点误导造成的。确实,一个理想的 BIM 技术产业链应该是这样:设计阶段即全面应用 BIM 进行规划、设计,来解决设计阶段的各种工程问题。设计成果通过 BIM 模型来提交给下游施工阶段的各个参建方。施工阶段的各个参建方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阶段的

6、BIM 技术应用:增加数据和信息、解决各种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前面两个阶段的数据和信息再传递给运维部门应用于物业管理和运维。但是,这只能是一个理想的想法,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也没有必要。施工阶段的 BIM 由于率先解决了建模效率和建模成本的问题,即使施工阶段重新建一次模,也比现有传统的施工阶段管理技术效率要高很多、质量高很多。而设计阶段的 BIM技术应用至今尚未解决效率提升和生产力提升的问题,只是工作成果的价值提升了,致使设计人员应用 BIM 技术成果动力还不足够,BIM 的应用率还相当低。特别在中国这样的产业体制下,设计与施工长期割裂,BIM 技术不解决设计阶段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的难

7、度就会始终存在。事实证明施工阶段的 BIM 技术应用可以先于设计阶段普及应用和深化应用,不必等设3计阶段的 BIM 技术进展如何。施工阶段建模算量应用已有 10 多年历史,应用人数、应用工程数量相当庞大,已是一项成功的应用。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施工阶段即使仅为了算量,由于效率足够高,大大高于传统的作业方式,大家就愿意创建整个工程模型。现在我们要在这个为算量创建起来的模型上延伸各种BIM 应用,创造的价值都白赚的了,延伸的各种应用都在不断的摊薄建模的成本,应用的合理性、价值和优势不言而喻。施工阶段率先应用 BIM 技术并不意味着与设计阶段无关。目前鲁班软件的建模技术的更高效率是建立在充分利用设计成

8、果(无论是 2D 或 3D)基础之上的。经过 10 多年的努力,现阶段的鲁班 3D 建模技术对设计院的 2D 设计成果进行了充分的利用,现在又开始对 3D设计成果的利用研发,在业内率先发布了 Luban Trans For Revit。为什么为什么 PKPM 进入算量软件市场不成功?进入算量软件市场不成功?A:PKPM 很多年前即对三维建模算量软件市场非常重视,投入巨资研发和拓展,但在市场上由于缺乏竞争力,到后来几乎影响很小,这块业务进行收缩。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因为 PKPM 的优势在于设计应用的研发。算量软件的应用在于施工阶段,这是二个完全不同的客户群,对需求的把握、对服务体系的要求

9、,PKPM相对于鲁班、广联达都不具优势,遭到问题是必然的。因此 PKPM 应该重视设计阶段 BIM时代的机遇把握,做好自己的定位,才是成功的基础。鲁班软件在 BIM 技术产业链上,定位于建造阶段 BIM 应用专家。专心做好三件事:做好设计阶段的成果利用,用于不断提升 BIM 建模效率;做好施工阶段的 BIM 应用:不断增加应用、不断提升各种应用的价值。鲁班的施工阶段 BIM 应用在业内大幅领先。做好数据开放工作:让更多的 PM、ERP、成本控制系统来应用鲁班的 BIM 数据库。BIM 技术和技术和 PM、ERP 的关系如何?的关系如何?A:BIM 技术平台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极佳的工程基础数据承

10、载平台,优势在于工程基础数据的创建、计算、共享和应用。PM、ERP 优势在于过程数据的采集、管理、共享和应用。4因此二者是完全的互补关系,不可完全替代,一个完善的建企信息化解决方案需要二个系统的完美结合。这需要一个过程。即 BIM 技术系统为 PM、ERP 系统提供工程项目的基础数据,完成海量基础数据的计算、分析和提供,解决建企信息化中,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对应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的问题。两个系统的完善结合,将取得多赢的结果,两个系统的价值将大幅增加,客户价值更是大增。施工企业应用施工企业应用 BIM 技术误区有哪几个?技术误区有哪几个?A:一是觉得时机未到,要等设计阶段应用成熟了才能用。施工阶

11、段早已有成熟的、回报率高的 BIM 技术应用,如建模算量,完全没有必要等设计阶段如何如何。二是以为 BIM 技术就是 Revit,很多施工企业把精力过多花在 Revit 上面。施工企业大量资源花在研究 Revit 应用上面,方向有些偏。Revit 更适合设计阶段的 BIM 技术应用,施工企业用来做深化设计较合适,但对施工阶段的复杂问题、本地化问题(招投标规范、计量计价规则)并不适应。施工企业的 BIM 更应重视本土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如鲁班 BIM 解决方案。三是以为成本太高,投资回报风险大。笔者多年实践看,BIM 技术是当前施工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种,且风险较低。因在施工阶段的基

12、础应用算量软件已有很多年的成熟经验,这样的一种应用,就可以大大提升工程项目上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此模型上修改调整,进行别的应用,如碰撞检测、钢筋翻样、资料管理、数据协同等,这些增加的应用都是赚的了,且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事实上,由于鲁班软件、广联达、斯维尔、神机妙算等国内建筑软件厂商的努力,目前为止施工企业是获得 BIM 技术价值最多的,远超过设计院、业主方,但很多施工企业高层,仍不了解这一点,在向别的地方寻求方向,有点舍本逐末了。四是是否该用多种 BIM 软件困扰。困扰的原因是数据统一的问题、是否会重复投资的问题。笔者的答案是:这是个问题,但不会是决定性的问题,必须要靠行业的力量解决和缓解这个

13、问题,但不可能因这个问题停止多元化的 BIM 软件应用。BIM 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将有很多种应用(至少上百种) ,企业无法用一个软件、一个厂商的产品来做完全部,每个阶段的 BIM 软件有各自的优势,各自5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软件、一个品牌也无法做好在三大阶段中的上百种应用,企业采用多元的 BIM 软件是必然的。正因为这样的趋势,BIM 软件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标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的趋势,厂商支持开放的 BIM 数据标准也成为一种必然,否则就是自取灭亡。当然,用户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但不必太担心各个厂商支持公开数据标准的积极性,当前中国有 130 多家企业正在共同开发 BIM 数据标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事实上坚持私有标准的厂商正在被边缘化。摘自新鲁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