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徐波 罗永辉 赵小平 邹祥春 邱忠伟)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7805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徐波  罗永辉 赵小平 邹祥春 邱忠伟)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徐波  罗永辉 赵小平 邹祥春 邱忠伟)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徐波  罗永辉 赵小平 邹祥春 邱忠伟)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徐波  罗永辉 赵小平 邹祥春 邱忠伟)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徐波  罗永辉 赵小平 邹祥春 邱忠伟)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徐波 罗永辉 赵小平 邹祥春 邱忠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徐波 罗永辉 赵小平 邹祥春 邱忠伟)(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程设计报告课 程: 信号与系统题 目: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所在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年 级: 2007 学 生: 徐波 赵小平 罗勇辉 邹祥春 邱忠伟 陈川 周琳 谢娟 蔡昕岑 龙凤林 指导老师: 吴波 完成日期: 2010 年 6 月 11 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把信号与系统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理论课程的 理解,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课程设计题目(问题)描述和要求二、课程设计题目(问题)描述和要求1、题目描述、题目描述

2、用基本运算器模拟系统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2、要求、要求1、了解二阶网络函数的电路模型2、研究系统参数变化对响应的影响3、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将正弦波信号接入电路输入端,调节 R3,R4,Vi,用示波器观察各测试点的波形, 并记录之。2、将方波信号接入电路输入端,调节 R3,R4,Vi,用示波器观察各测试点的波形,并 记录之。三、系统分析与设计三、系统分析与设计1、原理:、原理: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y(n)an-1y(n-1)+a0yx其中 x 为激励,y 为响应。模拟系统微分方程的规则是将微分方程输出函数的最高阶导数保留在等式左边。把其余各项一起移到等式右边,这个最高阶导数作为第一积分器

3、输入,以后每经过一个积分器,输出函数导数就降低一阶,直到输出 y 为止,各个阶数降低了的导数及输出函数分别通过各自的比例运算器再送至第一个积分器前面的求和器,与输入函数 x 相加,则该模拟装置的输入和输出所表征的方程与被模拟的实际微分方程完全相同。图 31 与图 32 分别为一阶微分方程的模拟框图和二阶微分方程的模拟框图。图 3-1 一阶系统的模拟 图 3-2 二阶系统的模拟网络函数的一般形式为:或写作:则有 令 得因而 n nXsbXsbXsbsFXL2 21 1)(根据上式,可画出图 33 所示的模拟方框图,图中 S1表示积分器)()( )()( 1)(111 11 10 sFsY sQs

4、P sbsbsasaasHn nn nLL)()(1)()(11sFsQsPsY)()(11sFsQXn nn n XsaXsaXsaXaXsPsYXsbXsbXsbXXsQsF LL2 21 1012 21 11)()()()(nnnnnbsbsasasa sFsYsHn LL11110 )()()(图 3-3 网络函数的模拟图 3-4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图 34 为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方框图,由该图求得下列三种传递函数,即低通函数带通函数高通函数图 35 为图 34 的模拟电路图。图 4-5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图 3-5 模拟电路图由该模拟电路得:R2=10KBAVV011110111131

5、314242htAbiBVRVRVRRVRVRVRR2122 )()()( bsbsssHsvsvh ih 212)()()( bsbsssHsvsv b ib 2121)()()( bsbssHsvsv l il 10KR4=30K R1=10K R3=30K只要适当地选择模拟装置相关元件的参数,就能使模拟方程和实际系统的微分方程完全相同。取 R3=R4=30K,则有: Vb(s)=-10-4sVt(s)btbtVdVCRV415101 -10-4Vh Vh(s)=-10-4sVb(s)=10-8s2Vt(s)thbdVCRV261 sVsVsVsVhbti31 31 sVsssVsVttt

6、284310 310 2、仿真原理图、仿真原理图hbitVVVV31 313、pcb 原理图原理图4、pcb 板图板图5、软件仿真:、软件仿真:按以下各种情况分别仿真,得到其波形,并比较1.当 R3=R4=4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Vh 的波形,Vb 的波形,Vo 的波形 2.当 R3=R4=40K, Vi=100HZ,2V 正弦波时:Vh 的波形,Vb 的波形,Vo 的波形 3.当 R3=R4=40K, Vi=500HZ,1V 正弦波时:Vh 的波形,Vb 的波形,Vo 的波形 4.当 R3=40K,R4=2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Vh 的波形,Vb 的波

7、形,Vo 的波形 5.当 R3=20K,R4=4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Vh 的波形,Vb 的波形,Vo 的波形 6.当 R3=R4=40K, Vi=100HZ,1V 方波时: Vh 的波形,Vb 的波形,Vo 的波形 1.a 当 R3=R4=4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Vh 的波形2.a 当 R3=R4=40K, Vi=100HZ,2V 正弦波时:Vh 的波形3.a 当 R3=R4=40K, Vi=500HZ,1V 正弦波时 Vh 的波形4.a 当 R3=40K,R4=2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 Vh 的波形5.a 当 R3=20K,R4=4

8、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 Vh 的波形6.a 当 R3=R4=40K, Vi=100HZ,1V 方波时 Vh 的波形1.b 当 R3=R4=4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Vb 的波形2.b 当 R3=R4=40K, Vi=100HZ,2V 正弦波时:Vb 的波形3.b 当 R3=R4=40K, Vi=500HZ,1V 正弦波时:Vb 的波形4.b 当 R3=40K,R4=2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 Vb 的波形5.b 当 R3=20K,R4=4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 Vb 的波形6.b 当 R3=R4=40K, Vi=100H

9、Z,1V 方波时:Vb 的波形1.c 当 R3=R4=4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 Vo 的波形2.c 当 R3=R4=40K, Vi=100HZ,2V 正弦波时: Vo 的波形3.c 当 R3=R4=40K, Vi=500HZ,1V 正弦波时: Vo 的波形4.c 当 R3=40K,R4=2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 Vo 的波形5.c 当 R3=20K,R4=40K, Vi=100HZ,1V 正弦波时: Vo 的波形6.c 当 R3=R4=40K, Vi=100HZ,1V 方波时:Vo 的波形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分析1.比较 1.a 与 2.a 得:当其他条

10、件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Vi 电压增大 n 倍,则 Vh 的幅值 也增大 n 倍,当超过范围后,将会失真 2.比较 1.a 与 3.a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Vi 频率增大 n 倍,则 Vh 的幅值增大 n 的平方倍 3.比较 1.a 与 4.a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R4 的阻值减小,则 Vh 的幅值也减小 4.比较 1.a 与 5.a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R3 的阻值减小,则 Vh 的幅值增大 5.比较 1.a 与 6.a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输入为方波,则 Vh 失真 6.比较 1.b 与 2.b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Vi 电压增大 n 倍,则 Vb 的幅值 也增大

11、n 倍,当超过范围后,将会失真 7.比较 1.b 与 3.b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Vi 频率增大,则 Vb 的幅值也增大 8.比较 1.b 与 4.b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R4 的阻值减小,则 Vb 的幅值也减小 9.比较 1.b 与 5.b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R3 的阻值减小,则 Vb 的幅值增大 10.比较 1.b 与 6.b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输入为方波,则 Vb 失真 11.比较 1.c 与 2.c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Vi 电压增大 n 倍,则 Vo 的幅 值也增大 n 倍,当超过范围后,将会失真 12.比较 1.c 与 3.c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Vi

12、 频率增大,则 Vo 的幅值增大 13.比较 1.c 与 4.c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R4 的阻值减小,则 Vo 的幅值也减小 14.比较 1.c 与 5.c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R3 的阻值减小,则 Vo 的幅值增大 15.比较 1.c 与 6.c 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输入为方波,则 Vo 失真四、总结四、总结经过这段时间大家一起共同的努力,这次的课程设计基本上还是成功的,当然由于一些原 因,我们没有做硬件,但是通过软件仿真,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目标。虽然在刚开始着手 时,因为长时间没有用 EWB,PROTEL 等仿真软件,有些陌生,但是经过复习和熟悉后, 进展还算顺利。在设计 PCB 电路板时,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是最后经过大家的努 力还是圆满的解决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了我们对于先前学习的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对于我们以 后的毕业设计也有一定的帮助。当然,作为一个团队,相互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也是十分重 要的。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参考了一些老师的资料和其他同学的设计经验,对于他们给我 们的帮助,我们十分感谢。五、参考书目五、参考书目1李敏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Z.乐山师范学院物电系:李敏,2008 年 3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