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734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论元明时期的泰和圳上 第一种说法:经多方考证和比对,元、明时由赣入湘几大姓谱载始迁地“鹅颈大坵”,均应系现与吉 水县相邻的永丰县龙冈乡龙冈村的小山村“鹅颈”自然村(即红军第一次反“围剿”龙冈 战役的主战场) 。据热心寻根人士实地走访,现在的“鹅颈”小村只有陈、李两姓 10 多户人 家。据该村老人追忆,古时的鹅颈村有很多其他姓氏族居,元末明初均因战乱陆续外迁, 多入湘、鄂、川等地。 据 1985 年版永丰县地名志记载:“鹅颈,在龙冈圩西偏北 3 公里山坡上。16 户、 71 人。立村在鹅形小丘坳部,故名。 ”经考证,元末明初, “鹅颈”村隶属于“永丰四十都”。而, 历史上吉水

2、、永丰系一个县,前后多次析出、合并或易名,故增加了考证、寻根难度。 第二种说法:湖北与湖南的许多家谱,在确认江西入鄂、湘始祖时,均将江西省吉州府太和圳与鹅 颈大丘圳列为从江西迁鄂、湘二地的祖望之地。据考,吉州府系现江西省赫赫有名的井冈山旁吉安市。而太和圳则是现在的江西省吉 安市泰和县樟塘乡,曾称万合乡。至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十八都鹅颈大丘圳,其实也就 是现在的泰和县中龙乡。一条名叫仙槎河的小河流经小龙、中龙、灌溪、樟塘三镇一乡 13 个行政村、在樟塘乡境内与仁善河、宁溪河相汇后在江北村注入赣江,而所以所谓“太和圳 上”和“十八都鹅颈大丘圳上”实为相距不到 30 公里远的二个自然村镇,均属泰和县

3、内。所 以即使是说江西省吉州太和圳与鹅颈大丘圳就是一个地方,也错不出几十里。 从鹅颈大丘搬出的家族从鹅颈大丘搬出的家族 江西吉水黄氏德阳,丰城五世,谱名保兴,均长子。原籍丰城芫江,后徙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鹅劲 大丘圳脚,成为吉水黄氏的一派始祖。娶妻范氏,封贤德夫人,生四子:映壁、咏壁、辕 壁、棣壁。 湖南绍邑黄氏始迁祖茂通公,洛公次子,字澄淮,原籍江西吉安太和县鹅颈大丘圳上永镇,镇上黄 家出磁器处,上有李萧之祖,下有李劉两村,明建文时任兵部御史之职,后因次子伦授宝 庆教谕解组同迁湖南宝郡诸地。生子九:长曰任,次曰伦,三曰保,四曰明体,五曰均伯, 六曰明用,七曰明月,八曰均爵,九曰俊。 湖南长沙经

4、铿黄氏谱尊国璋公,字大圭,号髦士为始祖,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坵迁长沙 郡城对江溁湾市。三世衍为三支,长以敬迁宁夏;幼以忠居浏阳;次以诚仍居溁湾市,八 世又衍为梅、植、模、格、楩五支。梅房十九世孙即民国元勋黄兴。模房九世孙洽中,为 经铿支祖。 湖南怀化谢氏 始祖玉春公,字子礼,元末明初因避兵乱自江西泰和县圳上鹅颈大坵迁湘,开基于湘西。 族人分布于怀化、辰溪、沅陵、溆浦、武冈等地。至 1948 年,已传 27 代,共 1000 余人。 宗祠在怀化铜鼎乡。湖南辰溪谢氏 始迁祖玉春公,自江西泰和圳上鹅颈大丘徙居辰州府辰溪县白竹坪方庄脑。其后裔一 支徙居铜鼎南方坊、赤岩湾等地。 湖南嘉禾白礐

5、廖氏 始迁祖崇隽公,字清卓,宋末自江西泰和县鹅颈坵迁新田清水洞。其后裔尚恺迁居白礐。至 1931 年,共 566 人,分布于金鸡岭、排楼脚及广西等地。湖南洪江安江中胜村廖氏 始祖伯九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北门外鹅颈大坵。元至正年间,随兄伯六外出做 官,伯六任职贵州都匀,伯九任职于湖南辰州,后裔始居辰阳王岔尾,后迁洪江石二里桐 湾。传至明科,由桐湾徙居黄桑坪,复迁安江中胜村,今硖洲乡红村,近靠安江镇。伯九 后裔分布硖洲、龙田、岔头、茅渡,至今已传 25 代。新化廖氏 始祖璋孙公,祖籍江西泰和圳上九亩大丘,迁徙源流等皆存疑,一曰宋季自安化徙新 化大阳三都黄杨山官庄桥。族谱一修于清康熙 39 年(

6、1700) ,1996 年六修。班次:可绍先 人志,宜贻百代光,家声垣振作,德泽自延长。 湖南黔阳廖氏 伯九,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北门外的鹅颈大坵。元朝至正年间,伯九随兄伯六外出做 官,伯六任职于贵州都匀,伯九任职于湖南辰州,后来便各自在任职的地方留居下来,至 今已有 700 多年。伯九因功诏封镇南将军,后裔始居辰阳王岔尾,后迁本邑石二里桐湾。 传至明科由桐湾徙居黄桑坪,复迁安江中胜村。中胜村,过去又叫廖家院子,即今硖洲乡 红村,近靠安江镇,负山带水,有平野绿畴,良田沃土,旧多柑柚,物产丰饶。沅水临河 浅岸,水洁沙澄,游鱼细石,历历可辨,光影闪烁。伯九后裔,子孙繁衍,分布硖州、龙 田、岔头、

7、茅渡、大崇、雪峰、群峰、铁山、洗马、塘湾、湾溪、沙湾、太平、熟坪、龙 船塘、土溪、深渡、双溪、黔城、岩垅、红岩、沅河镇、安江镇、江市镇等城镇乡村,衍 传至今已 25 代。 四川达县安仁乡夏家庙夏氏先祖夏伯卿居许州,进士出身,官太常寺少卿、中宪大夫、文华阁侍制。宋建炎三年 (1129 年)二月,宋高宗南逃居浙江杭州、绍兴。时年 83 岁的夏伯卿泣别年逾九旬的兄 长伯孙,携子侄随高宗南渡居绍兴。其孙夏受中以防御节度使致仕,居江西永丰,复迁绍 兴。受中孙夏从化官宋翰林院日讲官,起居住侍读学士致仕,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 丘圳上。从化四世孙夏同轨徙居南昌府新建县卤田,后迁丰城县六十三都正信乡嵬湖里新

8、 安保。同轨子子高于元至顺间迁长沙宝庆府邵阳县隆回四都窎树下居住十二代。十三世夏 良灏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徙居四川东道直隶达州明月乡四保十二甲(今达县安仁乡 三村一组)大落漕曹家山建家创业。迄今三百年,繁衍生息十四代,现有人口 2000 多人。 主要分布在达县的安仁、新胜、葫芦、大滩、麻柳等乡镇。其排行字辈 40 字:才远思维景、 时兴廷再良、永成千万世、朝代守荣华、秉忠存厚道、章礼悦书馨、明德开基后、庆衍裔 嗣光。40 字辈中的前九代居湖南邵阳。 四川蓬溪县鸣凤镇铧匠沟夏氏先祖夏孝章,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大丘圳上,明洪武元年(1368 年)同冕章、 子章三弟兄游三湘,喜其山光水

9、色,家于湖南长沙府安化县十二都团田,子章居安化探溪, 冕章居溆浦。孝章裔孙夏天晓同天陛、天彩三弟兄于康熙年间入川,落业于潼川府蓬溪县 南路(今鸣凤镇)铧匠沟红花湾。至今已传十多世。班派字辈 80 字:孝土文人启、兴有仁 为贤、祖德稽山继、世代洪泽绵、国太元子本、朝廷时大天、茂芳升显应、富贵其爵禄。 谦豫恒丰泰、亨贞益壮观、尊亲伦纪著、守范典常宣、运正荣华永、科甲开第联、经犹成 盛治、奠定乐平安。 洪江唐氏 鼻祖廷京公,明永乐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鹅颈大丘,迁居湖南沅州府芷江县湖莲湖。传至国英公,生三子:俊、杰、位,复迁黔阳长碛枫木坪,今属洪江市。杰公迁峰 坡,位公迁翁野。 湖南长沙河西枫梓塘

10、刘氏 明洪武元年(1368) ,宗盟公与晓公、昭公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大丘水圳头镇上迁湖广。 昭公落业浏阳;晓公落业宝庆城埠;宗盟公,字顺承,号虔然,落业长沙河西枫梓塘,至 五世衍为昌玉、昌吉、昌映三大房。族谱创修于清咸丰 2 年(1852) ,光绪 22 年(1896) 续修,1946 年三修。派语:圣贤立文章,宗维泰祖昌,允人承必若,世国正增光,士彦传 经学,雄图振汉邦,克家明俊德,忠孝树纲常。 邵阳彭城刘氏 始迁祖观珩公,明洪武间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大丘迁居湖南宝庆府邵邑东乡西洋江冲头村 (今属邵东) ,其子殊绚公生奇钊、奇清,派分两大房。族谱创修于清嘉庆 20 年(1815) , 光绪 15

11、年(1889)二修,1921 年三修。三修时认为“冲头村”称呼不雅,改称“莲城”,1994 年钊裔十世明升公房四修时改“莲城”为“彭城”,以端源头。班次:得观珠奇汉,应鉴邦广 明,仕才兴显秀,孟季永朝东,元和昭盛世,敦厚启贤良,大业光华远,芳修万代传,达 道行先后,长宗秩叙谟,继开书日月,参赞易乾坤。 湖南城步渡溪、新枧水杨氏 该族族谱以受姓始祖杼公为一世,四十八世隋煬帝广,四十九世元德太子昭,昭第三 子侑,封代王,李唐后徙居淮南。五十三世盛公由淮南徙居江西吉安泰和县桐木冲鹅颈大 丘。五十九世居忠,生再思、再韬、再兴。再思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 ,五代梁时授 辰州刺史,后周显德元年(95

12、5)卒于靖州飞山,葬城步上棺村,生十子,第三子正修居城 步赤水。1922 年正修公裔下合修通谱。班次:再正通光昌,盛进焕文章,祖宗明德远,礽 云世绪长,作述承先泽,万代永流芳。 湖南湘乡长田邓氏 始祖仲华公崛起新野,受郡南阳,佐光武中兴,封高密侯。至大瓅,字开疆,号乐只, 元至正 3 年(1343)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十八都鹅颈大坵圳上徙湖南长沙府湘阴县,继徙 湘乡白洲,三徙湘乡长田,建望光楼而居。三世分宗铭、宗达二房,达房清道光 25 年 (1845)创修家谱,同治 3 年(1864)铭、达两房创修合谱,光绪 27 年(1901)两房续修。班序:大源宗祖贵,应梦正登吉(守希) ,周泰(民安)定

13、世久,万代永昌期,先德光 汉治,英才佐良时,积厚贻谋远,文武绍前徽。续班序:秀里科名显,诗书燕翼长,继承延令绪,杞梓重邦家。 湖南武冈邓氏 学朝公长子天俊,天俊长子原智生三子,第三子宗太子二:世吉、世安,明正统间兄 弟俩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梅子坡鹅颈大坵迁居湖南武冈县。世吉,字祖爃,后裔世居 宝白团之篡彼头、木蔸塘、义江、横板桥、崇山、石子塘、千秋塘等地。宗祠在宝白团落 马井。至 1930 年,男女丁口 300 余人。班序:世海仲再法,汝景宜宗本,思志崇甫式,代 荣继开列。世安,字祖煌,后裔居洪庙、王家冲、满堂、紫溪、新田踏水桥、南乡周民团 波鸟山、黄桥铺、邵阳桃花坪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14、宗祠一在洪庙冲,一在紫溪,一 在新田。至 1930 年,男女丁口 1600 余人。班序:世从应友徵,本宗承万凤(添) ,朝志期光元,之学庠贤良。 湖南武冈邓氏 始祖得遇公六世孙天俊生二子:原智、原涛,涛公派下居武冈东路花石桥。原智公之 子宗太生世吉、世安,兄弟于明正统间自江西泰和县圳上迁湖南武冈。世安子二:应铭、应祥。应祥生三子:友明、友斌、友谅。友明子必兴,友斌子必受,友谅子必缘、必祯、 必祥。友明、友斌二公之裔居新宁北乡迴龙市双滩村,必缘公后裔居邵阳蔴芝窑,必祯公 后裔居雷打滩,必祥公后裔居武冈马埠田。至 1930 年,必祥房男丁 800 余人,女丁 700 余 人。宗祠一在迴龙市,一在马

15、埠田。 班序:世应友必文(汝) ,敏(聪)志思庭继,承印文荣(良启)朝,式代永昌明。湖南武冈延岗冲邓氏 始迁祖子贤公,明洪武 3 年(1370)生,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坵官湖南靖州学 正,卜居武冈东乡双井村延岗冲,生二子:必魁、必才,后裔居桐木塘、漠溪冲、青井、 高霞山、水浸坪、鸡公山、樟把塘、延岗冲、马蹄江及全州、益阳等地。子贤公祠在青井 村乌鸦井。至 1930 年,二房合计男丁 2700 余人,女丁 2700 余人。班序:子必仕仁宗,文思映帝宫,南阳肇基远,东汉发祥隆。湖南益阳东塘山邓氏 谱称禹公四十二传至德卿,明洪武初由江西泰和县圳上徙居资阳灵宝山,继居东塘山。 德卿生秉四,秉四生均

16、才、均祥、均锡,均才生潮英、汉英、沂英、仁英、时英、廷英、 元英,沂英迁沅江;均锡生越英、汉英,越英世居资阳。自明万历 5 年(1577)至清光绪 25 年(1899)凡六修族谱,1937 年七修时合汉、越二房。益邑旧派:德秉均英,用子惟思,允绍宗承,继嘉千万,光增福泽。沅邑旧派:德秉均英,文人时遴,尚祖林嗣,之系元亨,本中生正。益沅新派:先志充成,希彰达道,丕振芳声,多因济美,久以昭明,其祥长发,家世 昌荣。湖南沅江邓家成邓氏 谱以禹公为一世,四十一世至德卿,行祖五,原籍江西泰和县圳上,明洪武初迁益阳 火田垸开垦,后定居车塘,越正统间四世沂英复迁沅江福宁都邓家成。生子文质、文泰、 文华三房,清乾隆 14 年(1749)创修草谱,咸丰 9 年(1859)续修。湖南零陵、祁阳邓氏 始迁祖日福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坵,元末兄弟三人徙永州,长孝公欲为徭, 今祁阳茨木塘、长溪山皆其裔;次良公欲为民,今祁阳秧田、花山皆其裔;三福公,始为 军,官指挥使,落业零陵牛鼻滩、仙人桥,三传宽公、信公迁祁阳大忠桥、旗头町等处, 敏公、惠公仍居牛鼻滩。今牛鼻滩后裔约 1000 人,祁阳大忠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