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的学习方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734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体育的学习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体育的学习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体育的学习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体育的学习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体育的学习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体育的学习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体育的学习方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变转变体育学体育学习习方式方式”讨论讨论之一之一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毛振明 张媛媛一一. .为什么要讨论为什么要讨论“体育学习方式体育学习方式”刚刚接到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同志关于参加“体育学习方式”讨论的邀请时,笔者感到很茫然,也很犹豫。自从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以后, “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了中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以后, “学习方式”的说法和研究也是开始盛行起来。但,尽管笔者已不知多少遍地听说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说法,但对“学习方式”的含义却一直没有搞得很明白,更重要的是我不太了解“转变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

2、会起到,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所针对的课程教学问题是什么,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要做的具体的事情是什么,不知道我们将要从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些内容应该说还不是很清楚。说到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可能就是更是一笔糊涂账了,体育除了面对上述问题以外,还面临着如下问题:(1)如果其他学科是要改变过去比较机械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缺乏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话,那么我们的体育教育要改变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我们过去的学习方式的问题是什么?是机械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缺乏交流和合作的吗?(2)一个其他学科(至少不是体育学科

3、先提出来的)的改革理念,能故解决我们体育课程教学的什么问题,我们应针对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去“借力”呢?(3)我们现在要进行什么样的讨论清楚吗?其他学科提出的概念对我们是否适用,体育“转变学习方式”的具体的思路和方略又是什么?(4)所见的一些有关“体育学习方式”的文章,有的明显地把“学习方式”错觉成“教学方式”,有的直接就把这个问题的讨论嫁接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中,让人感到“学习方式“的主体、学科范围、问题的指向、学生的学段等都显得讨论不够, ”望文生义“的可能性确实存在。想到这里,笔者倒觉得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参加了,但笔者没有完全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的题目来写,而是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的思

4、路展开了自己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请同行们批评指正。二什么是二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其实, “学习方式”是一个新概念,甚至就是一个新的说法,至今关于它的定义和内涵更是众说纷纭。本文将部分有关学习方式和体育学习方式的概念进了简单的总结,见下表。表表 1 教育研究者和体育研究者教育研究者和体育研究者对对学学习习方式的解方式的解释释学者对学习方式的理解要点与关键词孔企平(教育学者)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基本特征学生、学习任务、行为和认知,不是策略是特征周兴国(教育学者)学习方式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

5、策略和手段,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生、学习任务、行为和认知,是学习策略和倾向庞维国(教育学者)学习方式泛指学习者在各种学习情境下所采取的具有不同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一切学习方法和形式。学生、学习情境、动机、心智和效果的学习方法。赵俊荣(体育学者)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是指学生在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方式的有机结合,学生、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的结合于军等(体育学者)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学习及其关

6、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从上面各个学者解释的概念来看,以下三点认识是各个学者非常统一的:1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方式不是教师的行为方式,不是教学的方式。2学习方式是发生在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或处在学习情境下、教学活动中)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的行为。3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和认知。但是以下三点认识是各个学者不同意的,甚至是对立的:1有的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的策略,而有的学者则明确反对这一点,认为学习方式不是策略。2虽然大家都赞同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和认知,但不同学者认为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等。3有学者明确指出而是学生在自主性、

7、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基本特征三三. .我们从我们从“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概念讨论中得到了什么?概念讨论中得到了什么?从上述学者对“学习方式”的不同定义和解释中,我们明确地获得了以下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以后的讨论很重要,也很有帮助。1虽然“转变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中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但什么是“学习方式”在概念还很不清晰,也不是很统一。2鉴于“学习方式”的概念和内涵不清晰,那么“转变什么学习方式”和“如何转变学习方式”的内容与方法也必然也不是很清晰的。3我们可以认为此次课程改革的“转变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这样前提下,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必然也是前提不明,概念不清,目的也是不清晰

8、的。4虽然“学习方式”的概念众说纷纭,其内涵也非常松散,但“学习方式”是指向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能动性、创造性这一点是很清晰的。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概念的正统(因为没有正统的概念),更没有必要追求概念的全面性(因为我们不知何为全面),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与其他文化类学科“学习方式改变”做法的完全一致性(因为体育课程改革与其他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因此,在此我们讨论的目的应该是:根据我国当前根据我国当前课课程改革要程改革要“转变转变学学习习方式方式”的基本理念,本着提高体育学的基本理念,本着提高体育学习习质质量并培养学生的

9、自主性和量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创造性的基本目的,造性的基本目的,针对针对体育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基本程教学的基本问题问题, ,通通过过体育教体育教师对师对教学方式的改教学方式的改进进, ,实现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学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习方法的完善,方法的完善,为为全面提全面提高学生高学生终终身体育的能力做出身体育的能力做出贡贡献。献。四四.“.“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与体育课程教学基本问题的解决与体育课程教学基本问题的解决那么,我们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还要从体育课程的教学的现实问题来看,那么体育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笔者始终认为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着如下五

10、个主要的基本问题:1第一基本问题: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和目标的问题(为什么教、教成什么样的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1)体育课程教学目的如何适应社会和国家现实需要的问题。(2)体育课程目的和教学目标主要指向问题。(3)体育课程目的和目标的表述问题。2第二基本问题:体育课程的编排逻辑与方法的问题(教什么、教多少的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1)体育课程的编排逻辑和方法问题。(2)教学内容的选编原则与方法问题。(3)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和弹性问题。3第三基本问题:体育学理与体育教程、教法的问题(如何学会、如何教会、如何教好的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

11、问题:(1)运动技术的分类方法问题。(2)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与阶段划分问题。(3)体育学理的探究与教学方法科学化问题。(4)“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问题(5)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培养任务协调共进的问题4第四基本问题: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在体育课中如何让学生体验乐趣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辛劳的体育锻炼中喜爱上运动的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1)运动的乐趣的本质认识的问题。(2)运动乐趣与运动的辛劳和失败的关系问题。(3)体验运动乐趣的方法。5第五基本问题:体育课程教学环境优化的问题(在什么环境下和教学氛围中教得更好的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1)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

12、策略和教学方法问题。(2)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管理优化问题。(3)体育教学氛围优化问题。(4)体育场地器材内容和质量优化问题。在上述诸多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之中,以下几个问题是与“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是有关系的,或者说:这些基本问题有可能是通过“转变体育学习方式”来解决的。(1)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教学阶段划分以及体育学理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学生是怎样学会运动技术的,牵涉到提高运动技术教学效率的成因有哪些,其中哪些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2)教学方法科学化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涉及到“教”如何促进“学”, “教”如何激发“学”, “教”如何指导“学”等

13、问题。(3)“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学”的内容, “学”的质量、学习方法的习得及其背后的原理等问题。(4)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培养任务协调共进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问题,涉及如何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创造性发展、合作性发展的问题。(5)体验运动乐趣的方法。这个问题涉及到运动本质问题以及运动技术学习的乐趣和兴趣的机理问题,也涉及到如何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乐趣的问题,其中有和体育学习方式转变有关的问题。(6)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管理优化问题。由于体育教学是一个在外场进行的复杂的技能性课程,因此教学的管理与体育学习方式也有密切

14、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时而促进,时而干扰。(7)体育教学氛围优化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否得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氛围是否良好以及创造性激发的环境是否形成等。五五.“.“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综上所述,我们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其实并不是来自我们体育教学界的原本初衷,我们是承接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套用了别人的基本概念,来试图借劲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的,是“借他山的理念和概念之石来解决体育问题”的讨论,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否则,我们就会在人家的概念和人家的问题中去“打转转”,形成“为新概

15、念而研究”“为说法而研究”“为写论文而研究”的虚假研究现象,最终于事无补。本文通过上述讨论,认为我们今后研究“体育学习方式”,要紧紧扣住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真是问题,围绕下面的几个问题来展开深入的探讨,力争通过这个研究来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1)促进学法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由于“学习方式”的含义和“学法”的含义最为相近,因此“学习方式”的讨论的最直接的效果应该是促进“体育学法”的研究,而“体育学法”的内容与方法探究会有效的解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2)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发展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和认识,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提倡自

16、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尽管笔者对这种感觉和认识还持有疑义,但毕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着非诚密切的联系,而且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也非常符合大家比较公认的“学习方式”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探讨会解决不少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问题,会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这是研究“体育学习方式”的重要课题。(3)促进相关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策略(或者是行为、认知、动机、效果、习惯、意识、态度和品质等),虽然它是指学生的事情,但它确实在学习的情境下的事情,因此教师的激发、引导和指导必在其中。于是“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与“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笔者认为:“转变体育教学方式”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讨论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研究的另一个可借力点就是“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庞维国,论学习方式,课程教材教法,第 30 卷第 5 期,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