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要求及指导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7712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要求及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书法要求及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书法要求及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书法要求及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书法要求及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要求及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要求及指导(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汉文字构字方式中有指事会意之法。就此,我们不妨“望文生意”。如此看“笔”,便觉 得很实在,有竹有笔,二者合而为笔。“笔”的古体字又作“筆”,也有指事会意的味道。 说文解字中解释“聿”:“手之捷巧也”,而解释“聿”:“所以书也”。极像一人手在秉笔书 写,所以“聿”加“竹”,即意为手持之器了,十分贴切。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笔早已不是今昔可比的了,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也不是毛、竹、手 所可以意尽的。今天的人们,已把笔分成两大类:软笔与硬笔。毛笔中除了羊毫、鸡毫、 狼毫、兔毫、兼毫、猪毫、獾毫、鹿毫、甚至虎尾、猩猩毛和人造纤维等等毛头材料的花 样翻新外,还分长锋、短锋、小楷、中楷、大楷、序号斗笔、

2、条屏笔、特制大笔等等,如 连环画、水粉画所使用的毛笔,抑或中西合壁的自来水笔也算入,极难罗列尽焉。硬笔的 种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种类及其功能更是纷繁复杂,其花样也不断翻新。钢笔、 圆珠笔、铅笔、蜡笔、粉笔、塑头笔,甚至盲人笔、化学笔、电子笔等等,其功能不一而 足。笔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书法艺术的领域和书法艺术表现力。硬笔书法日渐成为与毛笔 书法大相径庭的独立的一门艺术,正是书法艺术可喜的发展。 笔的产生、发展史,便开始了笔的创造。一般说来,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有多么长久, 那么,“笔”应该说相应地也有了多长久的历史。据载,远古人在创造文字时就开始使用尖 硬的石器、兽骨和树枝在石壁、平地

3、、树皮、甲骨上进行刻字,这大概算是笔的雏形吧。 最早的“墨水”是那些随意觅取的深色水和禽兽的血液。后来,人类发现了金属并用于制造 生产生活工具。聪明的古埃及人最早用铜片打成笔尖,缚在可蓄“墨”的木管中,这大概也 就是最早的“自来水笔了了”,后来,人们又用鹅毛、鸭毛、鸦毛笔不仅比以往的笔更适宜 在柔软的纸上书写,而且大大加快了书写速度,在笔的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 英文中,钢笔“pen”就是直接从拉丁文的“pen”借用过来的,而拉丁文的“pen”意为羽毛。工 业革命时期起,英国人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笔进行了新的研制,笔的材料、功用和种类 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第一支现代自来水笔

4、却是在一八八年才由美国人发 明的。美国人用 14K 金与铱锇等金属制成合金笔尖,用硬胶制吸墨管和笔身,使钢笔具有 耐磨损、书写流利、便于携带等功能。 铅笔的发明史大约也可以追溯到远古,一般的说法认为铅笔的祖先在英国,但英语的铅笔 一词“pencil”却来自古罗马语的“Pencinus”,这里也可以看出拉丁文的“羽毛”的影子,可见, 铅笔的前身也是羽毛等。 十六世纪中期,英国的牧羊人从露天的石墨矿捡来石墨,在羊的身上涂写标记,为了防止 折断和弄脏手,就用绳子把它包裹起来。十八世纪中期,德国化学家把石墨粉、硫磺、锑、 树脂等混合压成型,解决了石墨易断的问题。后不久,法国化学家尼可勒斯奉拿破仑之命

5、研制石墨笔,他在石墨中混入适当的粘土并加焙烤,制出了软硬深浅不同的笔芯。十九世 纪初,美国的威廉姆门罗使用机器在木条上冲槽,然后用两片冲了槽的木板夹紧石墨笔芯, 发明了第一支现代观念中的铅笔。据测定的数据标准,现在的一支标准的铅笔可以划出铅 线约二十二公里长,至少可以书写四万五千个字,削二十次左右。据说书写铅笔端的橡皮 擦的发明者因其专利还成了百万富翁,这自是另一则有趣的轶事了。 圆珠笔也是硬笔家族的一个大类,同时,也是最年轻的。它是本世纪三十年代末由匈牙利 人拜罗、格奥尔兄弟发明的。但当时的活塞式笔芯,缺点很多,便又改成依据毛细管浸润 原理送油墨的笔芯。后来,美国研制出用重力输送油墨的笔头,

6、这种圆珠笔很快得到了推 广应用。 “笔”在我国古代指毛笔。据传,毛笔是蒙恬发明的。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员大将。秦统 一六国后,蒙恬率军击溃匈奴,收复了大片土地。当时秦始皇军纪很严,凡重大军情均限 时呈报,延误者都以极刑处置。蒙恬为奏报战争的事非常伤脑筋。因为当时奏章均用刀刻 竹简,很费时。一急之下,蒙恬拽过麻做的枪缨捆在竹杆上,蘸墨在绫帛上写了一道奏章。但因为不太好使用,蒙恬用过之后便随手把它仍到石灰坑里。后来,蒙恬又受命修北部长 城,由于秦皇防患心切,不断询问工程进展情况,蒙恬手下的秘书几乎天天熬夜赶制竹筒 上奏近情。竣工之日,蒙恬报功心切,决定亲书奏折,但刻竹筒太慢,他想到上次扔到石 灰坑

7、里的东西,便捞上来再试用,结果发现比上回好用多了,便很快在白绫上写了奏章。 以后,蒙恬常用这种笔写奏章,制笔的笔须也改用狼毛,蒙恬就又为此取了名,曰“笔”, 意为用毛和竹制成的。其实,依据文史推断,笔的发明创造渊源更为久远,也有一个逐渐 改进的过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我们考证古代先民社会生活的一部极好的 活典,其中的静女中有“贻我彤管”、“彤管有炜”的句子,有一种解释以为这“彤管”即指 笔,诗意为:那漂亮的姑娘送给我一支笔,叫我给她写啊这当然仅是一说,而且颇有 点“似今”的味道的。不过此确据一些专家所释,这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如上讲过的那所 谓的“蒙恬造笔”,那是很后的事了。当时尚未

8、会造纸,字是写在竹筒上的,但已渐以用缣 帛代竹简,这就对笔有了新的要求。古笔也许包括上面所说过的彤管,笔感较坚硬,一般 都有硬芯,谓枣心笔,即笔毛中裹夹硬核,这样较易写在甲骨、竹简上。随着作为“纸”的 形式的材料变软变薄,以及书法在笔意上的丰富发展,枣心笔显然需要改进。蒙恬的功绩 就在于把枣心笔改造成以兽毫竹管制作的散卓笔,并以不同硬度的兽畜毫做笔蕊和蕊被 (即如今天的兼毫笔),使毛笔含墨更为饱满,并且刚柔相济、流转自如。 我国毛笔产生发展的这一脉络,已被我国文物工作者在出土文物的整理发掘中所证实。一 九二七年,我国考古文物工作者在蒙古发现了西汉时代的毛笔;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 在长沙两处发

9、现战国时代的毛笔;一九七五年在湖北发现秦始皇时代的毛笔。较早的毛笔, 使用的是本杆,杆端劈开几瓣,将兽毛夹在其中,再用细线扎实,笔头旧损时可随时更换; (即古人所谓的“退笔”)稍后出现了竹杆笔,笔头和笔身连成一体,并有可容全笔的笔套。 解放后甘肃发掘的一座东汉墓中还发现了簪笔。这种毛笔合汉尺一尺,为当今的二十三厘 米,制笔法如前,只是笔头根缠线处加除了因定漆,笔杆尾部削尖。据考证,秦汉人为携 带方便,把笔杆的尾部削尖,簪在发髻或冠上,随时可以使用,所以谓簪笔。山东汉墓中 的壁画上所描绘的祭祀人,冠上都簪有笔。 在毛笔的发展过程中,笔杆变化并不明显,因为笔杆优劣主要在于圆直与否,所以一般都 以竹

10、杆作用场。也有用象牙、犀角、玉石、紫檀木等名贵材料制作笔杆的,但实用性并不 强,价格也昂贵,且重量太大,与笔头的比重不适宜以至影响书写。笔的长短变化也不明 显。 毛笔的关键在于笔头,笔头的变化,不仅是艺术进步的要求,也反映了这一代书风的趣味 倾向。 从原料来讲,使用兽畜禽毛也是逐渐增加的。总的来说,古人用笔较今人硬朗,多用鼠须、 兔毫、鹿毫、狼毫、猪鬃,甚至麝毛、虎仆毛、猩猩毛;也有软笔头的,用鸡毫、羊毫等。 此外还有用荆削成的荆笔,白麻束成的麻笔,用竹枝捶成的竹丝笔,用茅草制毫的茅笔。 这类笔比较低廉,效果远不及毛制品。明清人字多瘦硬,这与当时的书家几乎弃绝羊毫笔 有关。据说钟繇、张芝、王羲

11、之都用鼠须笔;北宋书家米友仁写了一张帖,不满意,就说 是因为用了软笔。硬笔弹性较大,这又与古人,准确地说是宋以前的人因无高桌,跪坐悬 肘在低案书写有关,其笔不仅要尖齐圆健,还要腰强。鸡毫性软,尚有人用;羊毫笔一直 到清嘉以后,由于梁同书等人的提倡才开始盛行的。之后,硬毫笔又渐衰落,至今,用硬 毫笔的人就更少了。当然以两种以上的毫制成的软硬兼施的兼毫笔,更受书家们的喜爱。 除了原料,以笔头长短。还出现了“长锋”、“中锋”、“短锋”的区别;以笔头的大小粗细又有 大、中、小楷分;最小有圭笔,再大,又有以号系列的联笔、屏笔、楂笔、斗笔等等。现 在,甚至出现了几尺锋、丈余杆、可书篮球场般大字的超巨型笔,

12、以满足喜标新立异的现 代人创造欲。笔有四德:尖、齐、圆、健。明屠龙考槃余事笔笺中道:“笔毫要坚而尖;多而齐,并 且色紫;用麻贴衬得法,则毫紧束而且饱圆;选用纯毫,加香狸角水得法,则经久耐用而 且健劲。”这里说的是制笔要求,其实也是选笔的道理。选笔时不外就这几个标准。一般说 来,先看笔头,肥圆而长,再着笔杆,圆而直;再看笔头与笔杆粘合是否紧密,埋于管内 的笔毫是否深,用黄庭坚的话来说“笔长半寸,藏一寸于管中”,这样的笔当然健壮,当然 今天的笔入管三分者已算开恩。这三样皆如意了,例可以以少许水润开笔尖,聚拢来看其 是否尖,压平来看是否毫齐,使转看是否圆,深压看是否有弹性,测其健。皆如意,即是 好笔

13、。 用笔究竟以什么毫为好,各人可依自己的喜好和所求风格而定,以惯熟上手为好。在创作 阶段,笔意追求的层次较丰富,一般来说多种笔都置备,以随时选用。从笔性来看,硬毫 笔易得瘦硬之风,落款用或小字比较适合,写行草条幅较适合,但都不是绝对的。短锋笔 适宜写真书,长锋笔适宜写草书,中锋适宜行书。长锋较短锋控墨和宛转难度要大,但一 旦惯熟,长锋笔经短锋笔意象要丰富,因为锋长便柔,以柔写刚,才是上善。 文房四宝中,笔为首,似乎也只有笔由大家立过传。唐代散文大家韩愈因上疏而长期被贬 黜,便作毛颖传,为毛笔立传。文章构思精巧,韩愈用拟人的手法,抒以了他因文据 损的郁愤之情,也讽刺了统治者的“少恩”。 这是一篇

14、千年传诵的奇文。自毛颖传之后,毛笔又有“毛颖”、“管城子”、“在书君”等别 名,可谓雅矣。书法入门九:草书(二) 草书的用墨和用笔草书的用墨和用笔1.草书的用墨 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 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 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市场上供应的墨汁含胶重,一般用来写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纸的品种、 渗水性能而定。生宣纸渗水较快,可加少量清水适量使用;熟宣纸渗水较少,则可少加些 水。特净皮、棉料等安徽宣纸纸质优良,涸渗效果也较其他纸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适

15、量掌 握为宜。现在的墨汁因系工厂生产,含有较多的胶质,在使用时显然不如墨锭。墨锭研墨 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层次更丰富。如胡开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产的 油烟、松烟墨锭均可使用。 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其他书体要快一些,而且运动感更强,加上笔法的多种运用,唯有使用 较好的墨方能方便笔法的运用,适量加水后的墨较为润泽,书写时也不滞笔。反之,如果 使用含胶重的墨写草字,一是笔拉不开,粘连得厉害,二是写几画墨就干了,很难控制好 笔锋,也会影响创作或书写时的情绪。 好的墨因为层次丰富,墨彩纷呈。尤其作草书时更便于写出浓淡、干湿、润燥、枯涩、淋 漓等各种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

16、汁乌而不亮,稍一兑些颜色就 又灰又无层次变化,在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区别。使用北京出品的中华墨汁或一得阁墨汁较 好。 另外,在创作浓淡墨色对比较强烈的作品时,可使用宿墨,即放过一段时间的墨。这种墨 的水和胶质沉积物逐渐分离开来,使用时用较硬的笔去蘸写,就可产生十分丰富的墨色变 化。可以说,墨的使用也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青年朋友学写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 在执笔、间架结构和临摹等方面而忽视了墨的运用。纸墨相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 这是我们学习草书时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2.草书的用笔 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所 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上面点画一节中,其实说的就是笔法,怎样取势、怎样入笔怎样收笔,都讲得十分清楚。 但用笔则要根据点画形状去体会、熟悉。例如写点,起笔露锋,向下轻转形成一个小弧度, 即一个小圈,收笔时有的点藏锋收,有的点出锋收,根据字的需要而定。 写画的过程基本和点相同,要完成一个起行、转、收的过程,但其轻重、急缓和方向则和 写点不同。而且有些竖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