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汪一峰:辩论不可以想当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7275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汪一峰:辩论不可以想当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5汪一峰:辩论不可以想当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5汪一峰:辩论不可以想当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5汪一峰:辩论不可以想当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汪一峰:辩论不可以想当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汪一峰:辩论不可以想当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几场比赛,说一点辩理。所有的辩题都是价值判断,但是价值判断应该建立在对事实情况清楚的分析和共识之上;盲人摸象是不可能对大象做出准确的评价的,即使几个盲人都摸到了大象的相同部位。虽然辩论不是比拼学理知识,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自以为是甚至凭空胡说、所有的分析和论证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立论时要分析命题明确策略、收集论据并加以演绎,而对于辩题相关知识领域的宏观了解和把握就是辩手理论水平的重要标准。首先说两场时尚的环保辩题辩论:是武大红枫杯的决赛新闻院对文学院、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机遇与风险孰大;三校会操中南对华师、节能减排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更应承担主要责任。后者是新生之间的比赛,形式上的水平比前

2、者低很多。但两场比赛的实质都差不多,停留在浅显的层面做无谓的口舌之争,因为连“节能减排”这个核心概念有什么内涵都没有弄清楚,就更不可能证明最终的结论了。节能减排是什么意思?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就是这么简单么?节能减排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一个环保会议能聚集一百多个国家元首去明争暗斗?为什么美国至今不愿意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布什政府的理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这个理由成立么?最后的问题,为什么节能减排听起来是件好事而各国都不愿意积极执行要你推我让呢?物质守恒是个基本的规律,要烧多少吨碳就会排放三倍半质量的二氧化碳,这个比例谁也改不

3、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源于工业生产,而工业又是所有国家生存发展的命脉。中国去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17亿吨。去年我国钢产量6亿吨,炼一吨钢平均消耗至少300公斤焦炭,相应的二氧化碳产量就是一吨,那么钢铁工业就至少排放了6亿吨二氧化碳。还有别的各种金属冶炼产业、建材行业,电力系统还是以火力发电站为主这些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么惊人?或者直接算能源的消耗量,2009年内蒙古山西每个省的煤产量就达到6.5亿吨,全国煤产量二十多亿吨,除去出口的能烧出多少二氧化碳?在美国也是一样,碳排放也就是来源于钢铁石化等重工业生产。让谁减排,就是让谁不生产,而不生产的意思就是不发展。环保要求的减排的

4、比例动辄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甚至是以百分之五十为目标,要完成这样的指标需要停止多少生产?GDP这种东西太严肃了,跌一个点都是伤筋动骨,每千分之一的变动都会带来十万计的人失业,这样的损失谁承受的了?让美国人让发达国家承担责任,就得要求他们不开汽车不消费石油,这个,现实么?让中国让发展中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就要我们不炼钢铁不开采煤矿,这又可能么?没有经济发展就意味着新增的劳动力没有就业岗位,就意味着社保的负担加重和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大比例的节能减排,任何国家都承受不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互相要求对方停止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理由是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中造成了恶劣的现状,享受发展成果时

5、理应承担责任;而发达国家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大排放和能耗比低、浪费大,认为发展中国家减产的效果更明显:同样炼一吨钢我们只用250公斤煤而中国要用300多,所以同样是为人类炼一吨钢应由我们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来炼造成的污染比较小。这样节能减排的争议就能最终归结为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发展中国家要求公平而发达国家坚持效率。这样事实基本清楚,两种价值就可以发挥较量了。当然我的分析也不是专业权威意见、只是建立在一点我以为的常识之上、恐怕贻笑方家。可是这个辩题的核心争论就是公平和效率之争,如果不搞懂事实就根本不可能有交锋。写辩词不是公务员考试写申论,要解决什么问题只要“政府重视群众配合采取XYZ措施”就能轻

6、松搞定的,节能减排绝不是在生产时注意节约点就完事大吉,更不可能轻松开发出什么技术能又环保又经济,切不可幻想哪天我们的科技发达到把海水当石油烧。可是这样的论点在各种各样的辩论里屡见不鲜。在同样的事实基础之上,发展低碳经济对单个国家的利弊就可以归结成理想为现实,决不能否认低碳经济的巨大成本、不能无视无奈的现实。低碳经济绝不是在烟囱上装个过滤器就行了。我以上的简单演算可能并不严谨,但节能减排对GDP的影响大致是不错的。很多辩题里的话题都没有一手的数据,需要人们自己推算。这就造成了很多比较低级的论据。比如05年顺爽,武大用12亿人乘以百分之十的收视率再除以2000种方言得出每六万观众要分担六百万每部的

7、电视剧制作费用,也就是每人看一部方言电视剧要支付人民币一百元。这样的运算真是没一步是正确的,还在场上义正辞严地反复强调,真可谓职业素养特别高啊。类似的例证层出不穷,比如博客实名制的利弊讨论里咬死了实名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每天更新六千万个IP太累而且实名了资料就会被犯罪分子偷掉;而火车票实名制的讨论里,有一方说要实名制的话检票就很浪费时间,就算5秒钟检一个人的话一列火车2000乘客怎么也得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检票,这样武昌火车站都挤崩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则指出这些是纯粹静止地看问题,是形而上学难道不能多设几个检票口么?难道不能加强实名资料的保密么?而俗话里这种不知变通的死脑筋就叫“活人被屎胀死”

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既高深又实用,几乎适用于万事万物:因为它强调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我们要占有充分的事实资料,才有发言权。这也是辩论运动能在低层次促进辩手的个人发展的机理。但是某些统计数据是可以精准得出的,就算编造个数据也就制造个笑话而已;而分析辩题时想当然则真可怕。08年海峡辩网络语言是否会冲击传统语言文化的时候,有个台湾的姑娘举个印了一串网址的牌子,非要说这个网址就是网络语言它谁也看不懂吧所以它就冲击了传统语言文化。这简直是一派胡言。可是对阵的大陆队伍一样糟糕,明知这是胡扯都结结巴巴没法说明白。更著名的案例是99年的国辩决赛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马来亚大学的立论里居然说美具有功利性。由

9、此可见他们一年的备战恐怕是一本书都没有翻,立论全凭拍脑瓜:美是超功利的、美不具有功利性,这已经是美学领域古今中外的共识,他们居然张口就自定义。虽说辩论不是比拼学理,但也不能这么反常识反人类吧。辩论赛的性质其实和数学建模大赛很像,是博物基础上的博弈。参赛者的学识越广博越好,而是立论和设计的思路技术则更为重要。但前提是不能违反常识,如果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全凭空想极易由思维惯性得出荒谬的提法还浑然不觉。藉此蓄意制造伪证的技术在此暂不讨论。很多队伍以为辩论就是比赛思维技巧,立起论来以冥想为主,偶然发现一个似乎有利于己方的论据就如获至宝千百遍地重复。这样的可笑例子也有很多,比如07国辩某队对中南财经政法

10、辩消费者购买盗版是否应付法律责任,反复地问:要是警察购买盗版怎么办、法官购买盗版怎么办?认为对手解决不了这些“致命”的问题,得意洋洋。可是且不论警察法官买盗版跟他们的立场其实毫无关系,就是警察法官买盗版这一事实也是他们想象出来的,拿一个做梦梦到的论据当撒手锏,还觉得输了是被评委黑。不过那场中南也显呆滞,一边想把问题说明白一边又不愿意用专业的法理去压人,自由辩论相当无奈。实事求是是贯穿始终辩论始终的重要原则,要求严谨缜密,切不可想当然。这种风格其实是学理内容与语言技巧两种倾向的综合,小辩手们应该牢记格物致知的宗旨:辩论不能给我们带来科学真理,但这个过程如果以拍脑瓜想当然代替严谨的求知和考据,辩论就失去了一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