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正负面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7274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正负面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正负面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正负面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正负面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正负面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正负面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正负面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谈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蒙昧时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自己的原始信仰,当时人们信仰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农耕社会后,社会主体信仰逐渐形成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来既是宗教,也是信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和正统,也是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主体内容和精神之柱。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提出,再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犹如一条

2、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科学态度,进而使先进的文化传统得到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至今仍有着重大意义。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产生时期: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创始人孔子,1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主张礼

3、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初步发展时期:在政治上主张“仁政”2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同政治相结合。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3儒学理学,理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衰落到提升时期:4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几百年来人们的思想禁锢,近代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儒家思想受到猛烈抨击;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正确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是重道轻器对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中,“道”是一个最高范畴。“形而

4、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与“道”相对的是“器”,指各种派生的、有形的或具体的事物。孔子早就明确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器”,讲究“安贫乐道”即使处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知”的境地,也不改其志。但是由于重道轻器,儒家又把道理解为“大道理”和道德原则,似乎只有搞政治、讲道德才是重道,而关心经济、研究科学技术等都与道无关,因而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轻视科学技术、生产创新等弊病。儒家将科学技术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贱业末技”,“甚至说技艺是小人的事业,为君子所不齿,视之为奇技淫巧”、“雕虫小技”。礼记王制说:“凡执技以事上者”,“不与士齿”;“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

5、杀”。二是“重人情贵亲疏”对现代化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现实社会条件,同时它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际关系的许多方面,都深深地刻上了传统文化的印迹。在传统社会,中国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一直受到血缘和家族关系的左右,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被视为血缘关系的推广。儒家历来研究最多的人际关系也是家庭血缘性的,在实际运作中,很多儒者通常也是以人情关系来代替道义原则。儒家文化重视“亲缘”关系,并同时把它扩展到了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儒家认为社会的基本关系就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伦。把本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君臣关系,加以拟血缘化。费孝通指出,中国社会关系是按照亲疏远近的差序原

6、则来构建的。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人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人际交往中,一般是关系越靠近亲缘的核心,越容易被人们接纳,也就越容易形成合作、亲密的人际关系;越是远离亲缘的核心,就越容易被人们排斥,就会形成疏淡的人际关系。由此形成的人际关系使中国社会人际之间在利益上“公”、“私”不分,在心理上“人”、“己”难离,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赖关系。正是由于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从亲缘关系外推,人们在交往中如果与交往对方不存在亲缘关系,却又期望与对方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就不得不采用拟亲缘关系,使自己较容易获得对方的认可和接纳。这表明,

7、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是亲疏有别的。亲缘社会的“亲亲”原则,把照顾亲属关系合理化,并视为合乎人情,而当个人获得了实惠和好处时,往往归结为某人的恩荫和庇护,这样就形成各种形式的个人依附关系。将这种恩荫关系渗透在整个社会中,就形成了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以亲缘关系来取舍人际关系,决定社会交往的远近亲疏,以家族为本位参与社会生活,必然会造成裙带风和家长制作风。如在许多社会组织中,人际关系已被深深地刻上了亲缘关系的印迹,有的社会组织机构甚至完全是亲缘关系的拷贝。这种亲缘关系扩展的直接结果是,在社会组织中从上到下人们可以随意安插亲属和亲信,编织关系网,人与人之间崇尚庸俗关系学,干部之间的裙带关系屡禁不止。而

8、等级差序又导致特权和依附心理,滋长家长制作风。亲缘关系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泛化和极端化,严重地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社会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三、关于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苟子论述人类合群的必要性时提出“群道”的概念,他认为,人所以能群,在于有职分与道义;合群是人类能够战胜万物的保证。苟子重视合群之道,强调对待他人的方法要得当,这就为妥善对待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休的关系提供了社会学的依据。儒家思想的仁、礼、和、义、信,就是关于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

9、范。“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爱人”“泛爱众”。孔子解释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我具立,人我具达,也即是人人和谐。孔子提倡爱人,但又承认等级差别。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重视礼,说:“不知礼,无以立。”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立人。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主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以达到仁的境界。也即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应有的礼节、礼貌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儒家以“和”为价值的

10、中心原则,“以他平他谓之和”,“和”是不同事物相互联系、会聚而得其平衡,也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此外“义”的基本意义是公正,公正是对待他人应有的规范。“信”则是诚实、信用、守信。认为朋友之间应当遵守信用。信用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任何时代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四、关于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定人们组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汇合而成的统一体。国家既指政权,也指该政权治理范围内的国土和人民。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以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和捍卫中华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传统,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崇高价值。中国古代还提倡“忠”,忠的原则是对别人尽心尽责。到了汉代以后转义为对国君尽忠

11、,强调对君主的绝对服从,以维护君主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废除了君主,尽管对儒家思想的“忠”我们曾一度存在偏见,但是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大力提倡的“忠”,是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忠,是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每一个国民的崇高职责。中国文化是典型的群体文化,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在行动时非常重视整齐划一。孔子提出的“仁”,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抑制个性。仁在儒家文化中占有重要甚至是核心的地位,仁在儒家文化主要指爱他人,一般来说并不包括爱自己即爱个人,也就是说并不包括、不要求、不主张人的自爱与自尊。正因为如此,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不主张人有自己的自尊自爱和自己的独立人格的,所主张的就是服从礼、爱他人和奉献。在个人与人生的问题上,由于儒家文化重奉献,重仁即爱他人,强调修身克己,其正面的社会作用则是引导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统治的巩固;其负面的社会作用则是会磨灭个人的个性、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正由于如此,也就会限制、扼杀人的贡献。谈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谈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兵团第四十期校长岗位培训班学员 姓姓 名:名: 张华张华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儒家思想探讨儒家思想探讨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2013年年3月月26日日 论文成绩:论文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