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症的发现者——道尔顿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227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盲症的发现者——道尔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色盲症的发现者——道尔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色盲症的发现者——道尔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盲症的发现者——道尔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色盲症的发现者色盲症的发现者道尔顿道尔顿约翰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从 21 岁起就献身科学研究 事业,42 岁时,发表了著名的“道尔顿原子学说”,成为近代原子理论的奠基人。道尔顿是 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气象学也做出了不少重要贡献。另外,他还是色盲病的发现者,也是 被发现的第一个色盲症患者。色盲症的发现: 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妈妈看到袜子后,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 “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

2、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 之父。1766 年 9 月 6 日生于坎伯雷, 1844 年卒于曼彻斯特。父亲是一位农民兼手工 业者。

3、幼年时家贫,无钱上学,加上又是一个色盲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 1778 年在乡村小学任教; 1781 年应表兄之邀到肯德尔镇任中学教师,在 哲学家高夫 的帮助下自修 拉丁文、法文、数学和自然哲学等并开始对自然观察,记录 气象数据, 从此学问大有长进; 1793 年任曼彻斯特新学院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 1796 年任曼彻 斯特文学和哲学会会员; 1800 年担任该会的秘书; 1817 年升为该会会长; 1816 年选 为法国科学院 通讯院士; 1822 年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826 年,英国政府将英国皇家 学会的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了道尔顿。色盲又分先天性色盲和后天性色盲,先天性色盲为

4、性连锁遗传,男多于女,双眼视功能正常而辨色力异常。患者常主觉辨色无困难,而在检查时发现。后天性多继发于一些眼底疾病,如某些视神经、视网膜疾病,故又称获得性色盲。单眼色觉障碍见于中央性视网膜变性或视神经病,视觉受累明显,色觉相应受累。双眼色觉障碍也可由药物中毒引起。屈光间质浑浊如角膜白瘢和白内障都可引起辨色力低下。先天性色觉障碍通常称为色盲,它不能分辩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而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差的则称色弱,它与色盲的界限一般不易严格区分,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罢了。色盲又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 (红色盲、绿色盲、蓝黄色盲等 )。色弱包括全色弱和部分色弱 (红色弱、绿色弱、蓝黄色弱等 )。 全色

5、盲: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与夜盲 (视杆细胞功能障碍 )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表现为昼盲。七彩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而且所见红色发暗、蓝色光亮、此外还有视力差、弱视、中心性暗点、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它是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较少见。 2红色盲:又称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红色,对红色与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常把绿色视为黄色,紫色看成蓝色,将绿色和蓝色相混为白色。曾有一老成持重的中年男子买了件灰色羊毛衫,穿上后招来嘲笑,原来他是位红色盲患者,误红色为灰色。早年还有过报道,一红色盲患者当了火车司机,因看错了信

6、号而造成火车相撞。 绿色盲:又称第二色盲,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深红色、紫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把绿色视为灰色或暗黑色。一美术训练班上有位画画得很好的小朋友,总是把太阳绘成绿色,树冠、草地绘成棕色,原来他是绿色盲患者。临床上把红色盲与绿色盲统称为红绿色盲,患者较常见。我们平常说的色盲一般就是指红绿色盲。 蓝黄色盲:又称第三色盲。患者蓝黄色混淆不清,对红、绿色可辨,较少见。 全色弱:又称红绿蓝黄色弱。其色觉障碍比全色盲程度要低,视力无任何异常,也无全色盲的其它并发症。在物体颜色深且鲜明时,则能够分辨;若颜色浅而不饱和时,则分辨困难。患者也少见。 部分色弱:有红色弱(第一色弱)、绿色弱(第二色弱

7、)和蓝黄色弱 (第三色弱)等,其中红绿色弱较多见,患者对红、绿色感受力差,照明不良时,其辨色能力近于红绿色盲;但物质色深、鲜明且照明度佳时,其辨色能力接近正常。 色盲(弱)患者生来就没有正确的辨色能力,并且以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故不能自觉有病,许多色盲患者眼部检查也无异常发现。当红、绿色彩特别明显或单一出现时,患者往往凭借独特的经验加以区分,因此色盲(弱)只有通过专门的色觉检查才能判定。色觉检查的方法一般有色盲检查镜、色盲检查灯、假同色表(色盲检查表 )和彩色绒线束等。在招工、招生体检中常用假同色表和彩色绒线束进行色觉检查。 研究表明,色盲这种病能够遗传,通常男多于女,发生率在我国男性约为5%

8、8%、 女性 0.51%;日本男性约为 4%5%、女性 0.5%;欧美男性 8%、女性 0.4%。患者在 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在择业上受到不少限制。自道尔顿发现色盲以来,它一向被认为是 不治之症。而今在我国和日本,红绿色盲 (弱)的治疗已取得可喜进展,给广大患者带 来了福音。相信彻底征服这种 “不治之症”将为时不远了。色色盲盲患患病病情情况况:我国男色盲率: 4.71+_0.074%;我国女色盲率: 0.67+-0.036%;我国色盲基因携带者的频率 :8.98% 。色盲是指缺乏或完全没有辨别色彩的能力。通常说的色盲多是指红绿色盲。面对五色缤纷的世界,人们到底是如何感知它的呢?原来在人的视网膜上

9、有一种感光细胞锥细胞,它有红、绿、蓝 3 种感光色素。每一种感光色素主要对一种原色光产生兴奋,而对其余两种原色光产生程度不等的反应。如果某一种色素缺乏,则会产生对此种颜色的感觉障碍,表现为色盲或色弱(辨色力弱)。色盲又分许多不同类型,仅对一种原色缺乏辨别力者,称为单色盲,如红色盲,又称第一色盲,比较多见;绿色盲,称为第二色盲,比第一色盲少些;蓝色盲,即第三色盲,比较少见。如果对两种颜色缺乏辨别力者,称为全色盲,较为罕见。色盲多为先天性遗传所致,少数为视路传导系统障碍所致。一般是女性传递,男性表现。根据统计,男性色盲发病率为5,而女性则为1。有先天性色觉障碍者,往往不知其有辨色力异常,多为他人觉察或体检时发现。凡从事交通运输、美术、化学、医药等工作人员必须有正常的色觉,因此,色觉检查就成为服兵役、就业、入学前体检时的常规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