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177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说课稿南大港中学:张惠娟一教学理念一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 模式来设计本节教学活动。 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的忠告: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 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 1 第三单元第三节,对本章节来说, 是对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 两大特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对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大气圈

2、、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 合,同时也是对第四章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 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如产业区位选 择因地制宜开展生产活动) 2、教学目标 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根据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地域差异; 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

3、分布图”进行分析, 并可以图文转换;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 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由于本节内容强调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小 尺度的自然环境) ,生活经历较少,对于理论的规律性(三个为大尺度的自然环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1)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 差异性。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课时:2

4、课时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四个部分内容,一是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二是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三是主要陆地自然带,四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 因地制宜。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由于教材本身的内容比较多,一节课不能上完,因此我作了一些调整,只 上差异性的三大规律,第四大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和规律的应用放在了下一节 课。 三、教法分析三、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仍然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作为重点中学的 学生,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对新事物特别感 兴趣,但实际生活中活动区域小,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 根据前面学情

5、分析和教材分析,确定了创设情境,以图导因,根据现象提 练归纳地理规律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 域分异规律域分异规律” 。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参与式探究教学法为主,结合情境教学法.辅以多媒体演示2、教材的处理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这一块知识单独讲很难处理好前后承接的关系,于 是我把它都贯穿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上,让规律性和存在本身变为一体。另 一方面,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的知识中(特别是活动)要运用到自然带的这一 块知识,而教材把此块又放在后面,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前面知识的困难。我就 把自然带的大致类型、名称及世界的分布放在前面讲解,这为地域

6、分异规律的 得出打下一个基础。 四、教学过程分析四、教学过程分析1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用电影非诚勿扰中提到的三个地点海口、杭州西溪、日本北海道导入本课, 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具体操作:逐一展示三个地点的景观图,让学生判断景观图的地方;说出景 观图的显著特点;分析造成景观特点的主要原因。(在哪里,是什么,为什 么)通过设问对前面景观活动进行小结,提练,让学生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存在气候、 地形、水文、植被和土壤等五个方面;以植被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带是区域差 异性存在的

7、最显著的直观表现;影响植被差异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的水 热方面(为后面地域性的大尺度的差异性规律作一个铺垫) 2 2、尝试发现,探索新知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我将会以”旅游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三 条旅游路线,让学生分组体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把自然带的分布提练成模 式规律,培养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这个过程重在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对小组解决问题的不足之处其他小组和本组同学可 以质疑,交流,这样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培养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一阶段: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8、首先,让一组学生说出他们沿途经过的自然带名称.然后让第三组学生运用已有 地理知识对他们提出旅行建议。学生可能回答:带衣物、感冒药、雨伞等。我 先对同学的答案予以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自然带南北更替的原因及其变 化规律,从而自然引入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 第二阶段: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首先让二组学生说出他们沿途经过的自然带名称, 并分析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差 异性。学生可能回答: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浓密,呈现出森林景观,而温带荒 漠植被稀少,呈现荒漠景观。接下来让第三组学生根据景观差异对他们提出旅 行建议。学生可能回答:雨伞,太阳镜,衣物等.提问为什么这样建议, 学生可能 回答;降水

9、不同。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回忆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 减少并结合图分析我国温带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规律,从而自然引入从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概念(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和自然景观从沿海 向内陆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的规律)及其成因(水分变化) 。这样做可以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地理知识的生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第三阶段:对比分析,加深理解 清楚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让三个 学习小组同时把自然带的分布提炼成模式图,总结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这时我 给出全球陆地自然带图和全球气候模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对应性。一 方面回顾全球气候的分

10、布,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陆地自然带的理解,感悟到影 响植被差异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结合自然带分布模式,提出如下三个问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形 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及 延伸方向有何特点?将上述三个问题以表格的形式填入下图中。通过这样循序 渐进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总结填表的过程也是培养 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过程。 3 3、开放训练,综合实践。、开放训练,综合实践。 以课堂擂台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调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4.课后实延伸与探究:课后实延伸与探究:以“月牙泉鸣沙山”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荒漠中会 有绿洲?为下节课学习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打下铺垫。 五、教学效果反思五、教学效果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