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华)浅谈唐诗雨的意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6884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志华)浅谈唐诗雨的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志华)浅谈唐诗雨的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志华)浅谈唐诗雨的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志华)浅谈唐诗雨的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志华)浅谈唐诗雨的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志华)浅谈唐诗雨的意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唐诗中雨的意象浅谈唐诗中雨的意象学号:2111006259 学科:语文教硕 姓名:黄志华【摘要】雨容易激发人的创作灵感,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雨意象是唐诗中频繁出现的一种艺术意象。本文从雨给人带来的愁苦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来分析唐诗中的雨这一意象。【关键词】唐诗;雨;意象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唐代诗人善于捕捉各种意象,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某些意象表达得淋漓尽致。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而且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现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而诗

2、人借这些“景”抒自己的“情”,咏这些“物”而言自己的“志”。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一旦进入诗歌领域,便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拓展出一个广阔辽远而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想象空间。 淅淅沥沥的雨,打湿泱泱诗国两千年的诗歌历史。打开唐诗选集 ,雨声一片。 全唐诗中雨的意象就有七千多处。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 246 次,比晴的 36 次多了六倍;李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 73 次,而晴只有 10 次。1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梓州吟罢寄同舍中写道:“楚雨含情皆有托。 ”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入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

3、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由于作者的个性特征及创作时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赋予给雨不同的思想。雨在人类的生活中挥之不去,积淀成为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经典意象。雨中多喜,雨中多愁,雨中多诗,因雨而感伤几乎成了诗词中永恒的主题。一、 讨人欢喜的雨雨被赋予怎样的感情,与诗人的人生态度、雨发生的适时性以及雨发生的季节有关。个性乐观的诗人,往往将雨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他们笔下的雨大多是生命光泽与生命希望的象征,由这种雨烘托出来的意境必定是清新明快的。而个性悲观的人,对同样的一场雨,往往会将其赋予另一种愁苦的感情。在很多人的经验里,外出时遇上下雨天其实是很令人心烦的:脚底

4、湿滑、视野模糊尚能忍受,倘若偏偏忘了带伞而淋成了落汤鸡,就狼狈不堪直怨倒霉了。这时候,这场雨即使下得再美再可爱,也会被淡忘了。幸好,还有一些爱雨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雨的篇章,永远湿漉漉地滋润着我们日渐枯萎的心灵。温庭筠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它的咸阳值雨脍炙人口。“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因为下雨,路途被阻隔,但是温庭筠仍能用心感受这场雨的美,整首诗写得清丽流畅,动感地勾勒出了东风化雨、生机盎然的春风细雨图,渲染了一种清新的感觉,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春之来临的喜悦心情。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因雨而喜,主要是因为这是一场及时

5、雨,下得正当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了解人意,在大地急需雨水时,它来了,在宁静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将柔情融入大地化作生命之水。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诗中没有出现过一个“喜”字,喜意却满满地洋溢着。尽管一年四季都有雨,但诗人最喜欢写的是春雨。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一个“酥”字,不仅表现出京城大地在绵绵细雨滋润下变得湿润松软,而且也传达出诗人感受春天到来的那种愉快之情和美妙心境。景中含情,画中有人,达到了物境与心境的天然合一。更为重要的是,透过雨丝遥望远

6、处淡淡的草色,心中仿佛也有了一片希望。当然,秋雨也带给人不少欢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螟),诗人王维在空山新雨过后的清凉环境中,写下此篇佳作,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二、惹人忧思的雨雨,自古就是文人骚客的言愁之物。春雨的绵延不绝,夏雨的来势汹汹,秋雨的瑟瑟都会营造一种或悲或忧的情丝,触动诗人那充满萧条的心。这类雨大多发生在黄昏或夜晚,无尽的愁丝似乎化作了绵绵细雨夹杂微微寒意流回诗人的心田。雨是诗人愁绪的导火索,诗人因雨而忧,无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离情之苦在唐代,关于离情

7、之苦的诗有很多,而借助雨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情绪的诗也特别多。如:温庭筠的更漏子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简短的几句,就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一个为离情所苦的女子形象。离情本来就苦,再加上无情秋雨的撩逗,更加重了诗人的愁思。 “声声愁苦情,点点离人泪” ,可谓是愁绝。又如:晚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内 ,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话道出了对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

8、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2、离别之苦“离别总是在雨天”。借用雨这一意象来表达离别之苦也是唐诗中出现得比较多的。分手时的依依不舍,再加上雨营造的气氛,让离别总是倍加伤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 “寒雨”既写出自然天气阴雨连绵,也渲染出一种阴冷、凄迷的氛围,也写出了与友人分别内心的孤寂、凄凉。3、忧国忧民之苦晚唐时期,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韦庄对雨寄予了哀国的愁情。雨这种没有生命的东西在诗人笔下跃跃跳动,不管雨在诗人笔下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总是那么精妙绝伦,那么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后人慢慢去赏析去品尝。参考文献:1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 赵介勇,谈唐诗宋词中雨的描写艺术,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