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的作用和成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873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汁的作用和成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胆汁的作用和成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胆汁的作用和成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胆汁的作用和成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汁的作用和成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胆汁是从哪里来的,含有哪些主要成分,有什么作用?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 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 100200ml,随着 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 多。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应用色谱分析、光 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来分析胆汁中所含的成分,发现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约 占 97% ) ,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 无关的肝的排泄物胆红素,胆汁的颜色就是由胆汁中胆

2、红素的含量所决定的。此外,胆汁中 含有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胆汁有两大 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 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当胆汁中各种成分发生较大的变 化时,就会引起胆道疾病。目前,科学家正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当胆道患疾病时,胆汁的成分 会发生哪些改变,以及各种药物对胆汁成分有哪些影响,从而探索胆道疾病的病因和有效的 防治方法。胆汁的助消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胆汁有二大作用:第一就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第二是将某些 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胆汁在消化道的助

3、消化功能主要是胆汁中胆汁酸起作用,表现在:促 进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维生素 A、D、E、K 等;促进微量元素铁 和钙的吸收;经肠道吸收的胆汁酸,又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起利胆作用;刺激小肠和结肠的 蠕动;胆汁酸还有助于维持胆固醇再溶解状态。人体是怎样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的?肝脏分泌的胆汁是连续的,但胆汁产生后并不能立即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 刺激下周期性的进入肠内以助消化的。平时,胆汁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经过浓缩而在胆囊 内储存,需要时经过胆囊奥狄氏括约肌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胆汁才能流入十二指肠,只有 这种适应性的生理反应,才能满足人们 1 日 3 餐的进食习惯。胆汁

4、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不断地分泌胆汁。平时胆汁就贮存在胆囊内,当人体吃了 食物后,胆汁才直接从肝脏和胆囊内大量排出至十二指肠,并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据研 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能引起胆汁的大量分泌和排出,而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作用较小。 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两种途径来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1)神经作用 肝脏和胆道受到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 可抑制胆囊的收缩,并使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肝细胞增加胆汁的分泌, 并使胆囊收缩、括约肌松弛。进食之后,迷走神经产生兴奋,就能使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2)体液的作用 上段小肠的粘膜,在胃酸、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下,能

5、产生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两种激素,这两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可以作用于肝脏和胆道。胆囊收缩素会引 起胆囊的强烈收缩和括约肌的扩张。促胰激素则有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在这两种激 素的共同作用下,胆汁就大量排至肠内。此外,有些药物也可影响胆道的运动。如吗啡可使括约肌收缩,硫酸镁可使胆囊收缩和 括约肌松弛,而阿托品、硝酸甘油等又能使胆囊和括约肌同时获得松弛。所以,这些药物常 被用来处理胆道疾病。胆盐有哪些功用?胆汁中的胆盐有很多功用,能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可使脂肪成为极小的微滴,增 加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和吸收,促进维生素 A、D、E、K 随脂肪的分解 产物一起吸收,能刺激肠道的

6、蠕动功能,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可促进胆固醇的溶解。磷脂 又起着促进胆固醇溶解的作用,从而使胆汁保持液体状态。什么叫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 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 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 动重吸收) 。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 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池内含量约 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 然后由于每次饭后都可进行

7、 24 次肠肝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胆色素在体内的来源及其代谢过程是怎样的?体内胆红素的 80%85%来自循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另约 15%20%系来自骨髓中无效红细胞生成和组织内一些含铁卟啉辅基的血色蛋白。衰老的红细 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红蛋白转变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酯化,不能直接与 凡登白实验中的偶氮试剂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间接反应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白蛋白结 合,随血浆到达肝脏,再通过肝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转运系统进入肝细胞,并立即与细胞内 Y 蛋白或 Z 蛋白结合,运送至光面内质网。其中绝大

8、多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酯。这种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起直接反应,称为直接反应胆红素,占胆汁中胆红 素的 90% .直接反应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不被肠道吸收,仅有少量胆红素因肠道细菌及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而转变为尿胆原及间接反应胆红素被部分地吸收。尿胆素类化合 物是胆色素代谢排放的最终形式。胆汁是怎样生成是由肝细胞分泌,继而不断进入肝内毛细 胆管,集聚在胆囊,最后由胆总管排到肠道。正常成人每天由肝脏生成并分沁的胆汁大约有 300700 毫升,其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胆囊起着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 用。 胆汁有什么作用是这样的:胆汁中的胆汁酸能乳化脂肪,使之成为

9、乳胶体,且能激活胰脂酶,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既是一种消化液又是排泄液。除胆红素外,进人体内的药物、 代谢产物、毒物、染料及重金属盐等均可随胆汁排入肠道,再由粪便排出体外。 胆汁是从肝脏中分泌出来的,胆囊则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 ,胆汁是怎样生成是由肝 细胞分泌,继而不断进入肝内毛细胆管,集聚在胆囊,最后由胆总管排到肠道。正常成人每 天由肝脏生成并分沁的胆汁大约有 300700 毫升,其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 醇。胆囊起着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 胆汁有什么作用是这样的:胆汁中的胆汁酸能乳化脂肪,使之成为乳胶体,且能激活胰脂酶,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既是一种消化液又是排泄

10、液。除胆红素外,进人体内的药物、 代谢产物、毒物、染料及重金属盐等均可随胆汁排入肠道,再由粪便排出体外。 胆汁是从肝脏中分泌出来的,胆囊则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 ;胆汁的作用主要有: 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酸和磷脂均为有效的乳化剂 ,使大分子脂肪乳化成直径 3 10 微米 的脂肪微滴,从而增加了脂肪受酶作用的表面积;胰液中的辅脂酶只有胆盐存在时,才能与 脂肪酶结合,从而防止胆盐对脂肪酶的表面破坏作用。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在小肠 上皮细胞的表面有一静水层。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和甘油一脂必须通过静水层,才能到达 吸收细胞的表面而被吸收,然而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但它可与胆汁中某些成分聚合成溶于

11、 水的微胶粒 ,从而使脂 肪酸等通 过静水层的速度增加 100200 倍,这就有利于脂肪的吸 收。中和胃酸。肝胆汁 pH 为 7.27.7,胆囊胆汁 pH 为 5.67.4,当 pH 为 1 2 的胃 酸进入小肠与胆汁相遇,就有一部分中和。 胆汁是从肝脏中分泌出来的,胆囊则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 乳化脂肪:在小肠上 皮细胞的表面有一静水层。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和甘油一脂必须通过静水层,才能到达吸 收细胞的表面而被吸收,然而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但它可与胆汁中某些成分聚合成溶于水 的微胶粒 ,从而使脂 肪酸等通 过静水层的速度增加 100200 倍,这就有利于脂肪的吸收。激活胰脂肪酶; 刺激肠蠕动,抑制细菌生长; 激活胰蛋白酶原; 中和胃酸:肝胆汁 pH 为 7.27.7,胆囊胆汁 pH 为 5.67.4,当 pH 为 1 2 的胃酸进 入小肠与胆汁相遇,就有一部分中和。 胆盐可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 胆盐可溶解胆固醇性结石。 *胆汁是从肝脏中分泌出来的,胆囊则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 *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 吸收。每天有 600-1100ml 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胆 汁还有排泄激素和有害物质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