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标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6856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5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标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 代号: 编制人:魏国民 编制日期:2011.07.20 编号: 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Jiangsu SIBO Electric Co., Ltd. Page 1 of 18为适应市场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职工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特制定此工艺要求. 第一章 总 则 1.1 本标准引用文件如下 1.1.0:CCS钢质海船入级建造规范 2010 版 1.1.1:船舶电器安全通用要求 GBJB3952-2000 1.1.2:船用配电控制设备制造设备工艺 CB*/Z342-84 1.1.3:冷压电线电缆接头 GB*394-88 1.1.4:电线电缆冷压连

2、接技术条件 CB*/Z89-88 1.2.装配 1.2.1:所有电器设备装配应按图纸设计制造,并符合本工艺文件的要求. 1.2.2:电器设备所用材料及元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图纸规定.施工中凡有材料及元件需更改或代用时,应取得技术部门同意并出具相关的资料。 第二章 产品装配的前期准备 2.1:壳体验收 设备在装配前应对壳体进行如下检验,达到制造工艺后再进行装配. 2.1.1:壳体外形尺寸,特别是有配套装置的相关部分应严格符合图纸要求. 2.1.2:壳体所有平面应平整,不得有凸凹现象. 2.1.3:壳体焊接应牢固,不得有开焊、虚焊、漏焊现象. 2.1.4:壳体涂装必须牢固,表面不得有褶皱、 脱落色

3、差等现象.每套壳体必须附有涂装样板(30mm50mm),以便检验其涂装的牢固性. 2.1.5:所有开孔、元件安装孔及安装位置应与图纸一致,开孔处应光滑、平整、倒角、无锐边. 2.1.6:所用材料必须与图纸要求一致,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擅自变更. 2.1.7:壳体的防护等级和涂层的颜色应符合图纸要求. 2.1.8:壳体和底座及装有电器元件的活动面门板处应有接地装置.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 代号: 编制人:魏国民 编制日期:2011.07.20 编号: 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Jiangsu SIBO Electric Co., Ltd. Page 2 of 182.2:相关设备的保护 2.2.1:

4、产品面板保护膜的粘贴应贴紧屏面不得存有气泡,四周切边应整齐,无翘起现象。 2.2.2:产品台面禁止放置液体类容器。不建议放置金属物、工具类物品及待装配元件,如必须放置则须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2.3:产品的壳体应稳固地放置于专用的工作架上。 2.2.4:台面安装的显示器及平面安装的仪表设备需泡沫板、海绵加以保护, 2.2.5:由于变更台面需开孔、扩孔时,应对台内设备进行保护,避免由于金属碎屑进入台内电气设备造成损失。开、扩孔处应光滑平整,不应存在毛刺、弯曲、烧灼现象,加工处应在 24 小时内进行防腐加工处理。 2.2.6:相邻两台体间有电缆过孔,需在相邻的两孔中较小的过孔边缘加装橡皮条,对

5、经过该孔的电缆进行保护。 第三章 安装 3.0:装配中的一般规则 3.0.1:钻孔及攻丝:装配中所有的加工钻孔应清除钻孔后的毛刺及加工遗留物。 常用丝锥与钻头配合见下表: 钻头规格 2.5 3.2 4.2 5.2 6.8 8.5 丝锥规格 M 3 4 5 6 8 10 3.0.2:紧固:电器元件的安装及固定均应有防振动松脱的措施(弹簧垫、平光垫或双螺母) ,螺栓紧固后以露出 23 扣螺纹为宜。 台面设备紧固全部采用不锈钢螺丝, 铝板、 设备安装孔是沉孔的,必须采用不锈钢沉头螺丝固定。在金属底板上进行搭牙紧固时,其搭牙部分的厚度不小于螺栓直径的 0.8 倍。如达不到时,应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螺纹联

6、接强度。 3.0.3:电器间隙及爬电距离 3.0.3.1: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中裸主汇流排(不包括主汇流排至馈电设备电源侧间的导体)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 代号: 编制人:魏国民 编制日期:2011.07.20 编号: 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Jiangsu SIBO Electric Co., Ltd. Page 3 of 18级间或相同额定电压,V 最小电器间隙 mm 最小爬电距离 mm 250 251660 660 15 20 25 20 30 35 3.0.3.2:一般电气设备的不同电位的带电部件之间、 带电部件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气间距及爬电距离应不小

7、于下表的规定: 额定绝缘电压 V 电器间隙 mm 爬电距离 mm 250 251500 6 8 10 14 3.0.3.3:自动化装置中的继电器及电子组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下表规定: 额定绝缘电压 V 电器间隙 mm 爬电距离 mm 60 61125 125250 1.2 2 3 1.2 2 3 3.0.3.4:印刷电路板上的爬电距离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 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 代号: 编制人:魏国民 编制日期:2011.07.20 编号: 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Jiangsu SIBO Electric Co., Ltd. Page 4 of 18额定绝缘电压 V 印刷线路的爬电距离

8、mm 跨接线线路的爬电距离 mm 24 2560 61125 126250 0.5 0.8 1.0 1.5 1.0 1.5 2 3 3.0.4:元件板上的发热器件的散热片的散热面应垂直安装以利散热,尽可能安装于控制台的上部。 3.1:铭牌 3.1.1:铭牌用3mm 空心铆钉固定于台面。 3.1.2:面板上各种铭牌位于相应设备的上方,铭牌中心与元件外观纵向中心重合,须横平竖直紧贴于台面,不得倾斜及拱起。 3.1.3:铭牌大小一致时,横向相邻两铭牌水平误差不得大于 0.5mm,纵向相邻两铭牌纵向误差不得大于1mm。用于标识同一设备其他功能的附加铭牌应与主铭牌长短一致,且两端对齐,误差不得大于0.5

9、mm 3.1.4:面板上各种铭牌大小不一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铭牌以其下边线对齐,误差不得大于 0.5mm。用于标识同一设备其他功能的附加铭牌应与主铭牌长短一致, 且两端对齐, 总长误差不得大于 0.5mm. 3.1.5:方形按钮、指示灯内嵌透明的代替铭牌的标签大小要适中、平整,不可拱起或滑动。 3.2:气压弹簧 3.2.1:选用合适的气压弹簧,将两端固定螺杆之间的螺纹连接处锁紧,并使两端固定螺杆方向互成 180O 3.2.2:安装时气压弹簧的伸缩活动部分固定于面板,固定部分固定于台体。固定件选用 M8 螺母并加配防止退平垫、弹簧垫圈。 3.2.3:面板和台体上气压弹簧的固定片一般有三个固定孔,

10、通常情况下将气压弹簧固定于中间孔。出现面板盖不上或面板开启角度不到位时,可用另外两孔进行调整。 3.2.4:安装完毕后要保证相邻的面板撑起后在同一高度,且气压弹簧与面板之间接近垂直状态,并要注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 代号: 编制人:魏国民 编制日期:2011.07.20 编号: 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Jiangsu SIBO Electric Co., Ltd. Page 5 of 18意台面面板和立面面板同时撑起时不得相互碰撞,避免损伤设备。台面与立面间不得有硬物,以免撑起台面时发生台面损伤。 3.3:门锁 3.3.1:面板选用门锁应统一,不应有混杂现象。 3.3.2:面板、门板门锁的标记位应处

11、于相对统一的方向。 3.3.3:面板锁为:左锁左旋锁紧,左锁右旋打开;右锁右旋锁紧,右锁左旋打开。 3.3.4:门板锁统一为左旋锁紧,右旋打开。 3.4:滚花螺丝 3.4.1:活动的台面、立面板及活动抽屉的面板需安装两枚滚花螺丝。 3.4.2:滚花螺丝须配用 M8 螺母并加装防止退用平垫、弹簧垫锁紧。 3.4.3:一般情况台体进厂时滚花螺丝孔已开好。若台体未开滚花螺丝孔则应自行开孔,去除毛刺。 3.4.4:面板长度1.2 米时,台面板滚花螺栓的位置应位于台面板立面中心,距左右两边 100mm。当面板长度1.2 米时,台面滚花螺栓位置应位于台面板立面中心,左右两滚花螺栓距台面的水平中心为 500

12、mm;立面板滚花螺栓的位置位于立面底边向上 30mm,距相应侧边 150mm。 3.4:扶手柄 3.4.1:扶手杆采用 DN20 的镀锌钢管裁切制作, 长度为两扶手柄固定孔中心距减 40mm。 管子裁切后裁切面须打磨去毛刺,保证端面光滑,清洁管子外壁套上热缩管,热缩管应长出钢管每端 20mm,然后均匀地加热进行热缩。制成的扶手杆应是热缩管紧紧地包裹在管子上,表面应光滑无气泡或凸起现象。 3.4.2:在台体的扶手柄安装孔的旁边有一小孔,从台体内部向外旋入一 M510mm 的螺栓作为扶手柄的定位螺栓, 扶手柄由外向内用一 M830mm 的螺栓作为扶手柄的固定, 台体内壁的固定螺母应有防止退的平垫、

13、弹簧垫圈。 3.4.3:扶手杆与扶手柄连接时应先在扶手杆的两端缠绕几圈黑胶布,使扶手柄与扶手杆之间形成较好的紧配合,无明显的松动感,但缠绕的黑胶布不得外露。 3.4.4:安装好的扶手应是:扶手柄不歪斜、扶手杆呈水平状且与台体平行无弯曲,扶手杆与扶手柄配合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 代号: 编制人:魏国民 编制日期:2011.07.20 编号: 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Jiangsu SIBO Electric Co., Ltd. Page 6 of 18紧密无松动感,表面光滑平整。 3.5:走线槽 3.5.0:走线槽侧边与元件、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应至少留有 30mm 接线空间。 3.5.1:走线槽的选用以

14、预计所容纳导线不超过走线槽容积的 2/3 为宜,为增强产品的一致性在同一控制台元件板上选用同一规格的走线槽。 3.5.2:走线槽的布置应横平竖直,相邻的两条平行的走线槽两端的间距误差不得大于 2mm,所有走线槽盖板连接处应平整光滑其缝隙不得大于 1mm。 3.5.3:走线槽固定采用至少 2 颗 M510 螺丝锥丝固定, 2 颗固定螺丝的间距不得400mm, 固定螺丝距走线槽的端部不得100mm,走线槽宽度超过 80mm 的应双排螺丝固定。走线槽垂直布置时其盖板应至少有一颗 M5 的螺丝固定其盖板以防震动滑脱。 3.5.4:走线槽布置如未封闭时,在其未有导线引出的一端用合适长度的盖板折弯进行遮挡

15、修饰。 3.5.5:走线槽不准超出安装板外缘。如有特殊情况,需请示检验部后决定。 3.6:电子线路板槽板 3.6.1:安装电子线路板用的槽板应根据实际需要及分布位置切割合适的长度,切割面应光滑、平整、无毛刺及锐角。 3.6.2:电子线路槽板如与其它元件同在一列(行) ,电子线路槽板长度应与安装电子线路板的累加长度一致,误差不得大于 2mm;电子线路槽板如单独一列(行) ,其长度应与走线槽长度一致,不得超出安装板得边缘。 3.6.3:电子线路槽板的两端与走线槽或导轨或其它电器元件之间的间距不得大于 2mm。 3.6.4:电子线路槽板的布置应横平竖直,两端与相邻的线槽两端的间距误差不得大于 2mm。 3.6.5:电子线路槽板固定采用至少 4 颗 M410 螺丝攻丝固定, 4 颗固定螺丝的间距不得400mm, 固定螺丝距走线槽的端部不得50mm。 3.6.6:电子线路槽板应在其背部两侧黏贴两条宽度不超过固定螺孔,长度与电子线路槽板等长。 3.7:导轨 3.7.1:导轨的切割应根据实际需要及分布位置并用专用切割工具切割合适的长度,切割面应光滑、平整、船用控制台装配工艺 代号: 编制人:魏国民 编制日期:2011.07.20 编号: 江苏驷博电气有限公司 Jiangsu SIBO Electric Co., Ltd. Page 7 of 18无毛刺及锐角,长度与要求长度误差不超过 2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