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钢宫廷正骨要传承还要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6676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7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钢宫廷正骨要传承还要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钢宫廷正骨要传承还要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钢宫廷正骨要传承还要发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未晚北京晨报2017 年 7 月22 日 星期六亭主编/李海霞 编辑/李枫 首席美编/曲嫣 校对/卢茜13-16旧物情 汰衣裳板情结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到夏日, 心里总有个情结: 非常想拥有一块汰衣裳板。这渴望的程度, 绝不亚于现在孩子对变形金刚、 掌上游戏机的渴望。那长方形的、留有淡淡肥皂香的小木板, 成了那时我心中的圣物。或许, 现在的孩子不能理解那时的我对那块小木板的企盼。实质上, 汰衣裳板最初始的功能是用来洗衣服的。 那时没有洗衣机, 城内也没有河埠头边的大青石用来捶洗衣物。 于是大人们就用一块不大的木板,搁在自来水斗上, 把家里的脏衣被铺在木板上,擦上肥皂,用硬硬的棕毛板刷刷去上面

2、的污迹, 然后再在清水里漂洗, 直至水清为止。几年下来,那汰衣裳板就被洗得白白的、滑滑的, 散发着一股清香。在洗衣服之余,汰衣裳板的作用就大了, 特别是夏天, 便成了家庭的一块 “多功能板” ,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那就叫 “一板多用” 。当晚霞快落时,汰衣裳板被支在了屋前的空地上, 上面放着几样小菜,那块小木板就成了饭桌。在饭菜的飘香中, 夹杂着邻里间的谈笑声、 孩子们的吵闹声和搁在酒瓶旁的半导体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声。母亲把 “小饭桌” 上的碗盏收拾完以后, 那块汰衣裳板就被转移到了人行道边的路灯下。 有时候, 几个孩子坐在上面翻看着小人书; 有时候, 还会邀小伙伴们在上面玩 “四国大战”

3、。如果下午贪玩,没有完成功课, 就会被父母逼着, 在汰衣裳板上赶写白天没有写完的作业。 这时, 父亲摇着蒲扇半睡半醒地躺在旁边的躺椅上监督着, 小朋友们只好分散到其他汰衣裳板上下棋、 打牌、 猜谜语、 听故事在当时, 汰衣裳板就像一个个微型的文化阵地。我们闹够了、 玩累了, 汰衣裳板又成了栖身的小床。但汰衣裳板不是家家都有的。一般来说,在工厂做工的家庭都会有一块。如果是从事其他职业的, 又没有工厂关系, 家里就很难有汰衣裳板。我家没有汰衣裳板。因为我父亲在公司当职员, 母亲是一个绣娘, 家里又没有在工厂里做工的亲戚朋友。很长一段时间里, 想拥有一块汰衣裳板,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情结。我刚工作不久,

4、 有一次去木器厂找一位朋友玩, 见到车间里堆着满地的木板, 小时候汰衣裳板的情结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我立刻对朋友说, 快给我割一副做汰衣裳板的木料。 朋友很惊奇地问, 什么汰衣裳板?我说你不要管, 随即报出了烂熟于心的汰衣裳板的标准尺寸,朋友按尺寸给我打了一副板材, 又配了3根横档, 帮我送到家里。结果这些板材一直没被钉成汰衣裳板, 到老屋拆迁时送给了搬家的农民工。人这一辈子,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就像那块普普通通的汰衣裳板,怎么就会一直搁在我的心头呢?“宫廷正骨,实际上是宫廷的一个医疗体系。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独特流派呢?跟它的发端有关。在清朝时期, 军队以满族人和蒙古人为主,

5、为此, 清军特地选拔了大批蒙古医生随军出征, 专门为将士们治伤, 也据此为基础, 形成了专门针对跌打损伤的纯中医治疗体系。” 据刘钢介绍, 按照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 这个机构最初属于御马监, 在顺治年间改名为阿敦( 满语, 即马群之意) 衙门, 康熙十六年, 又更名为上驷院绰班处, 成为了专门的宫廷正骨机构。 “在嘉庆末年, 宫廷正骨进入全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满蒙医生,由蒙古医生长负责。我们查资料, 查到了御医德寿田这一代,他是清朝道光末年人, 从他这儿论起, 到我这里是第五代, 我下面还有一代, 是第六代, 可以说传承体系比较完善。”宫廷正骨源自满蒙医生说起刘钢学习宫廷正骨的故事, 还得打

6、1 9 7 8年说起。1 9 7 8年, 刘钢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护国寺中医院工作。 “本来我学的是中医, 结果给我分配到骨科, 当时自己特别不乐意, 拖了有半个月时间才来上班。” 没成想, 抱着不情愿态度的刘钢,一来就遇到了当时的骨伤科主任吴定寰, “吴老找到我,他跟我介绍了宫廷正骨的渊源,对我说, 咱们这个流派是宫廷御医传下来的,很有自己的特色, 你好好学。 就这么着, 我开始跟着吴老学习, 几年以后, 我开始意识到这其中的魅力。”刘钢说: “宫廷正骨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正骨, 最为重要的是具有三大特色。其一是手法特色, 其二是用药特色, 其三则是专用的外固定纸夹板。在过去, 宫廷正骨

7、的对象往往是皇亲贵族,治疗的方法和手法都与寻常正骨不同。从手法上来讲, 要注意轻 、 柔 、 透 、 巧这四点。” 说起来简单, 但实际操作起来, 体现的是医者的深厚功力,刘钢介绍: “对医生的指力、 腕力、 腰力、 腿力都有要求, 必须确保每一个手法都做到位。” 为了熟练掌握这些手法,他不仅要耐心跟随吴定寰学习,还得每天练习老师传下的练功方法。 “这个方法叫松山堂练功法, 是吴老的老师,最后一代蒙古医生长夏锡五夏老传下来的,主要练习的是医生的力量。” 刘钢说。三大特色别于其他正骨用药同样是宫廷正骨的一大特色,“从吴老那里传下来的是骨伤药和跌打万应膏。这两个外用药膏, 有活血化淤的作用, 一般

8、用药第二天或者第三天, 肿痛就可以消失” 。刘钢说, 吴定寰还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 研制了口服药物和一些汤药, 比如健骨止痛胶囊, 针对颈椎病、 腰椎病都有不错的效果。 “2 0 0 8年, 吴老去世, 担子就压在了我身上。为了更好地完善传承, 我与弟子们针对吴老留下的伤药进行了分解和改进。2 0 0 9年以后, 我又研究了几种膏药, 还特别做了一个夏季贴药。这个贴药不同于三伏贴, 从七月到十月都可以贴敷。” 刘钢说, 纸夹板固定更是宫廷正骨的一大特色, “纸夹板也叫元书纸排子, 现在全北京市只有我们一家医院在用,这种纸夹板采用元书纸制成, 需要反复折叠六十层,做出骨折部位的形状, 随

9、骨随形” 。刘钢介绍, 从1 9 5 2年医院成立以来, 这种纸夹板沿用至今, 与石膏固定相比, 纸夹板更能够保证肢体的正常血液循环。如今, 虽然已有7位弟子出师, 但作为北京市名中医的刘钢依然感觉到担子沉重, 他说: “传承的问题很多, 要脚踏实地地传承,不是光带带徒弟就够了。” 从2 0 1 4年开始, 刘钢陆续通过录音、 照相等方式, 对宫廷正骨进行梳理, 制作了宫廷正骨传承体系画册,但这显然并不够。“传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最想做的, 就是完善我们的学术体系, 通过归纳整理,形成一本系统介绍宫廷正骨特色、发展、治疗方法、疗效等诸多方面的资料。” 刘钢补充说: “不能就这样传承下去,

10、必须要有所发展。” 北京晨报记者 何安安纸夹板固定随骨随形任炽越刘钢生于1 9 5 2年1 1月, 中医骨伤科主 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宫廷正骨医术代表性传承人。刘钢从事骨科工作近4 0年,师从全国骨伤名家, 宫廷御医传人吴定寰教授,负责组织领导宫廷正骨研究室工作, 在继承、 整理吴定寰临床经验的同时, 对宫廷正骨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手法,内外用药进行深入研究, 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从事骨科工作近 40 年的刘钢, 是护国寺中医院骨伤科 的主任医师,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宫廷正骨第五代传人。 继 承了全国骨伤名家、御医传人吴定寰毕生所学的刘钢,在骨 伤治疗方面,可谓身怀绝技。 2009 年,宫廷正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让身为传承人的刘钢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 在刘钢看来, 传承不是简单的教徒弟,宫廷正骨,要传承,更要发展。 对于 刘钢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 “ 现在医疗上的非遗项目非常 少,也很难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刘钢:宫廷正骨要传承还要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