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2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583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节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酸和碱的性质 基础巩固题基础巩固题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在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 CH4 BC2H5OH C NaOH D H2SO4 2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酒精 D 食盐水 3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A+B=AB B AB=A+B C A+BC=B+AC D AB+CD=AD+BC 4 浓盐酸在空气中易形成_,这是因为 _。浓硫酸具有 _性,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_。如图盛放浓硫酸的干燥 装置,被干燥的气体应从_(填 A 或 B)端进

2、入。 5 下列性质是浓盐酸和浓硫酸共有的是( ) A 挥发性 B 吸水性 C 腐蚀性 D 刺激性气味 6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_,不同的碱具有 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含有_ 7 稀释浓硫酸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把水倒入浓硫酸 B 沿着容器内壁倒入 C 把浓硫酸缓慢的倒入水中 D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8 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会变质 B 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C 溶液质量增大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9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有强烈的_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应立即_,_,_。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在皮肤上,

3、要立即_,_ 10 氢氧化钠俗名_,_ _,_。氢氧化钙俗名 _,_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_。氧化钙的俗名_ 11 下列物质,具有吸水性的是( )1 浓硫酸 2 稀硫酸 3 浓盐酸 4 氧化钙 5 氢氧化钙 6 氢氧化钠固体 7 氢氧化钠溶液 A 146 B 2357 C 1345 D 全部 12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 A 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B 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C 都是碱 D 电离产生的金属离子不同 13 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_,也能与空气中 _反应而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故氢氧化钠要_-保存。 强化提高题强化提高题 17 在 1

4、 生石灰 2 熟石灰 3 火碱 4 纯碱 中属于碱的是( ) A 234 B 34 C 1234 D 23 18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 碳酸钠 纯碱 Na2CO3 B 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 C 二氧化碳 干冰 CO2 D 氢氧化钙 火碱 NaOH 19 下列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 氯化氢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20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易发生变质而且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食盐 D 火碱 21 下列氯化物不能由金属跟酸直接反应之制取的是( ) A FeCl2 B FeCl3 C ZnCl2

5、D AlCl3 22 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B 铁锈可被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因为铁锈跟上述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 C 浓硫酸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23 不能说明某溶液显酸性的是( ) A 跟锌反应由氢气生成 B 跟碳酸钠溶液反应由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C 跟氧化铜反应生成盐和水 D 跟硝酸钡反应有硫酸钡沉淀生成224 下列不属于稀盐酸和稀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能予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 能与锌反应放出氢气 C 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 能与

6、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25 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学准备在家中验证食醋具有酸的某一条通性的实验,他选择了下列物质, 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 木炭 B 大理石 C 铁钉 D 铁锈 26 某同学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 实验过程中,这位同学发现有气泡生成,经过探究,该同学弄清了原因。他对同学们介绍说:根据用稀 盐酸除锈有气泡产生的现象,我们在用稀盐酸除去铝锅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时, 必须注意_ 27 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生成_,其检验的方法是取样品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 _可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因和原理 _

7、,_若除去已变质的碳酸钠,应进行下列 操作:先溶解,再加入适量的_试剂,过滤,蒸发,结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8 下图所示已平衡的天平两端放着两个分别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 过一段时间,天平会(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平衡 D 无法判断 29 取人体内的胃液做如下实验:1 用 PH 试纸检测,测得胃液的 PH=1;2 往胃液里加入硝酸银溶液,生 成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该实验证明胃液中的一种成分是_(填化学式) (2)往胃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将会变成_色。 (3)用铁锅炒菜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因为铁锅与铲勺摩擦产生的细微铁屑会进入人体后

8、,与胃液反应 生成克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里常含有氢氧化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30 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 (1)请勿食用干燥剂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_作用。 (2)写出 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在吸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 31 玻璃仪器里,如附有不溶性碳酸盐,正确的洗涤操作是( ) A 用稀盐酸洗 B 用稀硫酸洗 C 用稀盐酸冲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 D 用热的纯碱冲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 32 浓硫酸可做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 ) A 吸水性 B 脱水性 C 吸附性 D 稳定性 33 澄清石灰水和浓盐酸分别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它们的 PH(

9、) A 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B 前者变小,后者变大 C 两者都变大 D 两者都变小 34 如图,在两个烧瓶中分别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伸入烧瓶的一端先绑好 一个气球,拔开塞子,向 A 瓶中倒入石灰水,向 B 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塞紧塞子后振荡。请回答: (1)A 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2)B 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3)该 实验证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宜用_,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最好用_ 35 盐酸和硫酸常用做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 能与碱反应 B 能与金属反应 C 能与金属氧 化物反应 D 能与指示剂反应 36 在分别盛有下列固体的四个烧杯中,都

10、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固体完全溶解且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氧化铁 B 锌粒 C 氯化钡 D 氢氧化铜 37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水,石灰石,纯碱为原料制备烧碱_, _,_ (2)焊接铁制品时,在焊接处先滴上稀盐酸_ (3)暖水瓶胆的壁上常有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需用盐酸将它们除掉 _,_ (4)稀硫酸不能用铁桶盛放_ (5)生产光滑纸张使用的钡白有一种制法是:先用盐酸处理碳酸钡,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硫酸即可。 _,_ (6)Ba2+有毒,对胃做 X 光透视时可用硫酸钡做钡餐而不会中毒,是因为3_(用语言叙述) ,但有人误把碳酸钡当成硫酸钡服用后发生中毒, 其原因

11、是_。这时可服用硫酸镁解毒,原因是 _ 课外延伸题课外延伸题 38 维生素 C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能溶于水,可防治坏血病。 (1)现有一瓶维生素 C,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维生素 C 具有酸性。简述过程,实验现象及结 论。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在酸性环境中,将维生素 C 煮沸 5 秒10 秒,发现它的性质与未加热时一样,但若长时间加热或高 温加热,维生素 C 会发生变化。黄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很丰富。你认为怎样食用黄瓜科学合理 _ 39 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其硝烟的原理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会 _,将鸦片焚烧。生石灰倒入水池中还会产生_的现象。 40 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该装置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的速率还是释放出二氧化 碳的速率?_ (2)15 分钟后,U 型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_ (3)B 瓶的作用是_ 41 稀硫酸除了能跟一些指示剂反应外,还有四点主要的化学性质。请通过镁或镁的化合物跟稀硫酸反应 来表示硫酸的这些性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_-,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