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576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一) 小麦的主要虫害有:麦蚜、麦蜘蛛、小麦吸浆虫、麦叶蜂、黏虫和地下害虫(蛴螬、蝼蛄、 地老虎、金针虫)1、 麦蚜 麦蚜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刺吸小 麦汁液,造成严重减产,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 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发生孤雌生殖,危害小麦的蚜虫有很多种,但主要是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及玉米蚜三种。这三种蚜虫均以成虫或若虫刺吸叶、茎秆、嫩穗中的汁液,影响 小麦的正常发育。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玉米蚜冬季以卵在 苹果属的果树上越冬,早春繁殖危害麦田或禾本科杂草。小麦苗期一般麦二叉蚜发生

2、最多, 灌浆后即迁飞到杂草上寄生,因麦二叉蚜怕光,一般分布在叶片背面;长管蚜不怕光,一 般分布在叶片正面,抽穗灌浆后往往群集于穗上危害。玉米蚜也怕光,喜潮湿,多集中在 植株下部及叶鞘中间,危害茎秆。防治方法:适期冬灌和早春划锄镇压,减少冬春季麦蚜的繁殖基数;保护利用天敌, 实行小麦油菜、小麦绿肥间作种植,增加天敌数量,并诱集天敌向麦株转移;返青期肥水 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严格掌握害虫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减轻 对天敌的杀伤。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可用天达 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500 倍液加 3%天达啶虫脒乳油 1000 倍液作植株喷雾,防效可达

3、 95%以上;50%辟蚜雾可湿 性粉剂,每亩用量 1012 克,对水 1530 千克喷雾,防效达 90%以上,对天敌基本无害。 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 1:1:300500)喷雾,具有较好的灭蚜效果。抗蚜威 (群蚜威)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蚜虫有 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叶片背面的麦二叉蚜也有防 治效果。使用方法是:亩用 50%可湿性粉剂 48 克,兑水 2050 千克均匀喷雾,残效期 710 天。对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安全无害。2、地下害虫 对小麦危害较大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防治方法播种期

4、药剂拌种防治:用 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 0.4 千克,或 20%毒辛乳油 0.5 千克,或 50%辛硫磷 0.5 千克,拌小麦种 250500 千克,堆闷 34 个小时后播种,可 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根部灌药:苗期害虫猖獗时,可用 2%天达阿维菌素 3000 倍液,90晶体敌百虫 800 倍液,或 20%毒辛乳油,50硫磷乳油倍液灌根,810 天灌一次,连续灌 23 次,杀 灭地老虎效果达 90以上。还可兼治蛴螬和金针虫。撒施毒土:每亩用 50辛硫磷乳油 0.1 千克,拌细沙或细土 2530 千克施入土中, 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诱杀成虫:于成虫盛发期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5、用 1 千克 40%乐果乳油或 90%敌百虫, 兑水适量,拌 100 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等饵料,每亩用 11.5 千克。3、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红蜘蛛,也称麦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等,主 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1)分布区域 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 37 度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江苏、安徽、 河南、四川、陕西等地。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如河北、山东、 山西、内蒙古等地。(2)形态特征麦圆蜘蛛:成虫: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 0.60.98 毫米,体宽 0.430.65 毫米,体黑褐色,体背有横刻纹 8 条,在体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门。足 4 对,第 1 对足最

6、长。卵:麦粒状,长约 0.2 毫米,宽约 0.10.14 毫米,初产暗红色,以后渐变淡红色, 上有五角形网纹。幼虫和若虫:初孵幼螨足 3 对,等长,身体、口器及足均为红褐色,取食后渐变暗 绿色。幼虫蜕皮后即进入若虫期,足 4 对,体形与成虫大体相似。麦长腿蜘蛛:成虫:雌成虫形似葫芦状,黑褐色,体长 0.6 毫米,宽约 0.45 毫米。体背有不太明 显的指纹状斑。背刚毛短,共 13 对,纺锤形,足 4 对,红或橙黄色,均细长。第 1 对足特 别发达,中垫爪状,具 2 列黏毛。卵:越夏卵呈圆柱形,橙红色,直径 0.18 毫米,卵壳表面被有白色蜡质,卵的顶部 覆盖白色蜡质物,形似草帽状。卵顶有放射形

7、条纹。非越夏卵呈球形,红色,直径约 0.15 毫米。初孵时为鲜红色,取食后变为黑褐色,若虫期足 4 对,体较长。(3)危害作物 小麦、大麦、豌豆、苜蓿、杂草。(4)危害症状 麦蜘蛛春秋两季危害麦苗,成、若虫都可危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 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5)发生特点 麦长腿蜘蛛一年发生 34 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第二年 3 月越冬成虫 开始活动,卵也陆续孵化,45 月进入繁殖及危害盛期。5 月中下旬成虫大量产卵越夏。 10 月上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危害麦苗,完成一世代需 2426 天。麦圆蜘蛛一年发生 23 代,以成、若虫和卵在麦株及杂草上越冬。3 月中下旬至 4 月上旬虫量大,危害重,4 月下 旬虫口消退,越夏卵 10 月开始孵化危害秋苗。每雌平均产卵 20 余粒,完成 1 代需 4680 天,两种麦蜘蛛均以孤雌生殖为主。麦长腿蜘蛛喜干旱,生存适温为 15-20,最适相对湿度在 50以下。麦圆蜘蛛 多在早 8、9 点以前和下午 4、5 点以后活动。不耐干旱,生活适温 8-15,适宜湿度在 80以上。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6)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采用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麦收后浅耕灭茬等降低虫源。化学防治:2.0天达阿维菌素或 15哒螨灵乳油 20 毫升/亩,15扫螨净乳油 15- 20 毫升/亩,任选一种兑水 30-45 千克常规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