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6570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语文适应性练习二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写在答题纸开 头的答题表中;第卷为各类型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 纸。 2本试题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溯(s)源 款识(sh) 煞(sh)风景 戛(ji)然而止 B.泄露(lu) 剖(pu)析 角(ju)斗士 曲肱(gng)而枕 C 生肖(xio) 犄(j)角 美人坯(pi) 久假(ji)不归 D.铜臭(xi) 稽(q)首 卡(qi)脖

2、子 椎(zhu)心泣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按揭 出洋相 山青水秀 一言以蔽之 B.荟粹 和事老 一诺千金 大旱望云霓 C.嬉笑 渡难关 和盘托出 复巢无完卵 D.滞销 紧箍咒 绵里藏针 恨铁不成钢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3 月 3 日,宜宾新闻网正式成立一周年答谢会演出及互动环节“亲和”而“给力” ,令参 与活动的 200 余名嘉宾感叹“网上和线下的生活都精彩”! B.初春二月,红叶谷梅园内的腊梅、杏梅、红梅等十余个品种的梅花翘首枝头、香飘满谷, 踏青赏梅已成为市民旅游的首选。 C.日本核泄漏事故应如何看待?百姓近期要不要加强自我防护?新华社记者就

3、此采访了权威 人士,得到“没有影响”和“无需防护”的回答。 D.外媒从伯克南的讲话中总结出了两点结论:第一个是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健康性更有信心; 第二个是未来可能不会再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净水器企业未形成规模,品牌集中度不高, 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 务缺乏保障,这些现象亟需整顿。 B.“面粉增白剂”在重压之下终于被禁了,但“植物奶油”却仍安之若素。有专家表示, “植物奶油”危害堪比杀虫剂,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高发。 C.现在各种听证会盛行,在“公文”正式面世前,是否也可以来个“听证” ,请专家和公众 集思广益,

4、再三推敲,反复斟酌,使之成为不刊之论? D.国家级三网融合市场主体1000 亿元注册资本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已经呼之欲 出。未来,该公司还将上市融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媒体揭露的殡葬行业垄断性高收费黑幕,网友“晒”出的各种“身后服务”产业链乱象, 让人们对这一行业的管理规范,提出质问。 B.得知员工要购买房屋,老板方勇很“热心” ,借口帮助联系开发商、选择楼层等为名,骗取 员工房款多达 14 万元。 C.日前,国机集团获得了支付的利比亚房建项目首笔 4465 万元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保险 预赔款,后续赔付工作正在进行之中。2D.曹德旺目睹了西南灾民的窘况,在做出两亿

5、元捐款决定之后,能否将善款尽快地发放到灾 民手中,成为曹德旺最大的心愿。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68 题。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 叶朗 “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 言,20 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在“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 学。20 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成“美学”的 Aesthetics 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 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 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

6、过程。然而,中国现代美学从奠定到 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 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 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 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中国美 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于“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身心高度相关的“艺

7、”中领会 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 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 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 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 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特别体现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国老百姓在平 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

8、从何处来”(贺知章) ,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这种诗意的氛围,往往沁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从明代文 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锦灰堆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人 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美育是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广大 的、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6.对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是指中国美学所研究的不仅仅是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 B.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是指中国美学研究的重点不仅是“真”“善”“美”,还有“道” 。 C.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也就是指中国美学

9、研究的广泛性、综合性等特点。 D.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是多方面的,其一大特点就是,审美情趣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7.对于中国美学与中国思想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是孤立的,因此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 ,而是三者兼有。 B.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的关系是并列、平等的,而审美活动则包含了 认识活动和道德活动。 C.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是对“道”的深广的体验,这与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 不能截然分开而统归于“道”有关。 D.中国的美学反映了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中国人要在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3乐、道德之乐,因此

10、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体验“乐”。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自从由王国维为代表的中国学者从西方引进来以后,就按照中国的特色发展,不 再受到西方美学思潮的影响。 B.中国现代美学对“美学”的研究往往越界,这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体现了对 这一门类研究的成熟。 C.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与“中国哲学”、“中国艺术”这两个门 类的交叉处。 D.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点从中国古代描绘日常生活的诗句以 及后人的一些著述中可以得到证明。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

11、也。幼颖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第,调安塞 簿,以课最迁邯郸令,再迁唐山。 明昌六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章宗召问, 言颇差异,于是命知大兴府事内族膏等鞫之。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历数交游者,秉文乃 曰:“初欲上言,尝与修撰王庭筠等私议。”庭筠等皆下狱,决罚有差。有司论秉文上书狂妄, 法当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焉。当时为之语曰:“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 文攀人。 ”士大夫莫不耻之。坐是久废,后起为同知岢岚军州事。(泰和)三年,改平定州。前政 苛于用刑,每闻赦将至,先掊贼死乃拜赦,而盗愈繁。秉文为政,一从宽简,旬月盗悉屏迹。 岁饥,出

12、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 大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秉文言:“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 列营其外,涉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则山西之 围可解,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卫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败闻。 兴定元年,转侍读学士。五年,复为礼部尚书,入谢,上曰:“卿春秋高,以文章故须复用 卿。”秉文以身受厚恩,无以自效,愿开忠言、广圣虑,每进见从容为上言,人主当俭勤、慎 兵刑,所以祈天永命者,上嘉纳焉。 正大九年正月,汴京戒严,上命秉文为赦文,以布宣悔悟哀痛之意。秉文指事陈义,辞 情俱尽。及兵退,大臣欲称贺,且命为表,秉文曰:“酌之以

13、礼,当慰不当贺。”遂已。时年已 老,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 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选自金史列传第四十八 ,有删改。 ) 注:朱云,西汉人,为人狂直,汉成帝时,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 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后获赦,皇帝亦下令不换断槛:“勿易,因而辑之,以旌 直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课最迁邯郸令 课:考核。 B.坐是久废 坐:定罪。 C.旬月盗悉屏迹 屏:隐迹。 D.俟秋敌至将不利矣 俟:等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焉

14、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前政苛于用刑,每闻赦将至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先掊贼死乃拜赦, 而盗愈繁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4D.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 则山西之围可解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矣 11.下列各组句子,全都属于赵秉文“开忠言,广圣虑”的一组是 A.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 初欲上言,尝与修撰王庭筠等私议 B.秉文为政,一从宽简,旬月盗悉屏迹 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 C.卿春秋高,以文章故须复用卿 秉文指事陈义,辞情俱尽 D.每进见从容为上言,人主当俭勤、慎兵刑 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

15、秉文上书 谈论宰相胥持国 和宗室守贞的使用问题,因与皇上了解的情况大不相同, 差点被治罪,最终皇上赦免 了他。 B.大安初年,为了抵御北方的入侵,赵秉文建议派遣临潢路的一支军队攻击他们虚弱 的地方;建议虽未被采纳,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C.兴定五年,赵秉文入朝推辞 了礼部尚书之职,皇上说他的文章好,必须任用他。赵秉 文自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多进忠言,得到了皇上的赞赏。 D.赵秉文撰写大 赦诏书,言辞情理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他的才华学识。敌军撤 退后,他建议改庆贺为 慰问,表现了他处事的稳妥。第第 IIII 卷卷 (共(共 114114 分)分)四、 (24 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 。(4 分) 每进见从容为上言,人主当俭勤、慎兵刑,所以祈天永命者,上嘉纳焉。(3 分) 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剌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注:刘一止,生活在两宋之际,本诗写于南渡后。刺促:忙碌急迫。轮囷:屈曲的样 子。 鉴赏“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二句。(4 分) 这首诗以首句为题,等于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