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231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京新药业,中国制药百强企业 集研、产、销于一体的知名医药上市公司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罕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肺韦格氏肉芽肿胸部 X 线平片表现:两肺多发或单发结节或肿块,边界多清楚,结节内可形成空洞,多为厚壁,内壁可不规则毛糙,经治疗后空洞可变薄或完全消失。部分肿块中心可见液平面,部分病人可伴肺梗塞、水肿或因合并细菌性肺炎而形成肺内斑片状阴影。CT 与 HRCT:多发结节或肿块,大小 0.3-9cm 不等,边界清楚,多位于肺外围。滋养血管征:即血管影直接进入结节而形成。结节周边有长毛剌状阴影,为结节邻近肺组织内坏死性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纤维化所致。结节内空洞,洞壁厚薄不等,内壁多不规则

2、。结节内可出现充气支气管征。胸膜下楔形或锥状高密度影,尖端指向肺门,为肺梗死阴影。当累及气管时,可出现气管壁增厚,腔内息肉状或乳状状软组织结节影。部分肺门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短期内可消散,此改变可能与肺水肿、肺出血有关。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上述改变用激素治疗后可缓解。MRI 检查可清楚显示两肺结节与空洞,前者在 SE 序列 T1WI 和 T2WI 图像上呈与肌肉等信号,而洞腔为无信号。2、干燥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多呈 UIP 的典型表现,少数呈 LIP 表现,即显示广泛囊状与结节状影,囊状影多发且钙化。其它改变可有支气管扩张、肺动脉高压、胸水等,无特异性。3、结节病胸部 X 线平片表现:结节病

3、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三期,期仅表现两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期同时伴有肺实质异常,胸片上出现肺部网结影。期出现广泛肺间质纤维化。表现为两肺广泛网状影,晚期出现蜂窝肺。CT 与 HRCT 表现:磨玻璃影:见于 HRCT 检查时,多见于期结节病患者,即见于有肺部浸润者,表明具有活动性肺泡炎的可能,也有认为是 HRCT 分辨力限度以下的广泛分布的间质肉芽肿的结果。结节:多位于两肺周边部分尤上叶多见或弥漫分布,以结节位于血管支气管束旁,小叶间隔内,小叶核心内及叶间胸膜面为特征,从而形成支气管血管束、胸膜面、叶间胸膜不规则界面征与串珠状小叶间隔,结节直径 2mm-10mm,大部分结节边缘不规则或呈不规则形,

4、肉芽肿结节可融合成大块致密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其内偶见空洞。肺纤维化表现,HRCT 上可见小叶间隔增厚与不规则线状影,肺小叶变形,肺容积缩小,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形成。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主要为浙江京新药业,中国制药百强企业 集研、产、销于一体的知名医药上市公司右下气管旁区、右气管支气管区、主一肺动脉区及隆突下区多见。4、癌性淋巴管炎指肿瘤在肺的淋巴管内生长,又称肺淋巴道转移瘤(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PLC) ,是一种少见的癌细胞经肺淋巴管转移的特殊类型的肺转移瘤,常来自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等等,也可见于

5、胰腺癌、前列腺癌、胆囊癌、甲状腺癌、宫颈癌等。胸部 X 线平片表现两肺网状、网结状或结节状阴影,出现 Kerleys 线及叶间裂胸膜增厚,30-40%患者可见单侧或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近 30%的患者伴单或双侧胸腔积液。CT 与 HRCT 表现:肺野内细小网状结节影,以肺中外 1/3 和肺底部多见。小叶间隔不均匀增厚,形成串珠状小叶间隔,少数也可光滑增厚。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或光滑增厚,从肺门向外周呈放射状,部分末梢直达胸膜。肺中央部出现边缘清楚的多角形线状影,其线状影粗细不一,勾画出肺小叶轮廓,但其大小、形态与正常肺小叶相似。胸膜(包括叶间胸膜)不规则结节状增厚。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

6、腔积液。Johkon 等将该病 CT 表现分为三型:型以轴心间质增生为主,即从肺门到周围肺野可见血管或/和支气管壁增粗增厚,甚至可见小叶核心增粗,少见或不见小叶间隔增厚。型以周围间质增厚为主,其中小叶间隔增厚为突出表现,呈条状垂直于胸壁或连成长条状,在肺的中心部分可因小叶间隔增宽而衬托出多边形的小叶轮廓,少见或不见轴心间质增厚现象。型轴心间质增厚及周围间质增厚都有,两者病变程度相似。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小叶间隔与支气管血管束的串珠状改变还可见于结节病与尘肺中,但结节病的结节多呈不规则形,不如癌性淋巴管炎之结节光滑,结节病常伴肺纤维化而有肺小叶变形,且无癌性淋巴管所见之肺内多角形粗线等,而尘肺一般

7、有职业病史,肺门纵隔淋巴结可出现蛋壳样钙化,小叶间隔增厚不如癌性淋巴管炎广泛,脏层或壁层胸膜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5、淀粉样变性该病按病变部分可分为气管支气管型、肺内结节型、弥漫性肺泡隔型、纵隔型和胸膜型。实质结节型影像学表现为周围胸膜下的结节或肿块,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较外围高,50%可见钙化,偶尔可见空洞,结节发展缓慢。淋巴结受累不常见。弥漫肺泡间隔型表现为广泛小叶间隔增厚,呈弥漫性网状改变;支气管管壁增厚,小血管周围多发结节,大小不一,直径多为 1-4mm,形态不规则,可伴钙化;融合的致密影,多见于中、外带分布为主,边缘不清楚;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上

8、述改变以 HRCT 显示最佳。气管支气管型表现气管支气管壁增厚钙化。浙江京新药业,中国制药百强企业 集研、产、销于一体的知名医药上市公司6、肺淋巴管肌瘤病胸片上表现可以呈网状影、网结影、粟粒状影,弥漫分布,后期表现两肺囊状改变。Lenoir 等将壁1mm的透光区称为囊状影,而网状影为直线和曲线结构围成,中央无过度透明区。常见胸水及胸膜增厚,伴发气胸者占 80%。严重者呈蜂窝肺及肺心病改变。肺体积增大后膈位置下降,胸廓前、后径增大。在正常肺野所见或肺体积增加的背影上有弥漫性间质病变表现可能提示 PLAM。但胸片也可无异常发现。所有这些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而且肺病变较轻时胸片常表现为正常,且主要与囊

9、状影直径大小有关。本病的 CT(HRCT)表现与病理所见一致,呈特征性的两肺广泛薄壁的,分布均匀的囊状影。囊直径 0.2-2cm,多数在 1cm 左右,只是因为本病这一薄囊壁特点,常规 CT 由于容积效应使大多数囊状影未能显示囊壁的存在,特别是直径不足 10mm 的囊状影,而仅呈小透亮区,与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不易鉴别。HRCT由于其具有最小的容积效应和极好的空间分辨率,故大多数常规 CT 上仅显示为小透亮区的阴影,在HRCT 上均能清晰显示其囊壁,而且可发现常规 CT 未能发现的更小囊状影,因此 HRCT 比常规 CT 在发现更小病变,特别是能清晰显示其囊性结构,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更具价

10、值。CT 和 HRCT 还显示本病的囊状影呈弥漫性分布,无区域分布差异,同时肺淋巴管肌瘤病不伴肺内结节影与肺结构变形扭曲改变。但可伴小叶间隔增厚,以右下肺多见,局部可见肺泡实变,反映了肺泡间隔,小叶间隔淋巴管受累,淋巴水肿。上述这些特征均是与其它肺疾病相鉴别的有力根据。其它改变还可能有前纵隔、中纵隔淋巴结肿大,膈脚后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及自发性气胸(见图 5-5-18) 。文献报道肺内呈多发囊状阴影的还可见于末期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肺组织细胞增生症 X 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注意鉴别。7、肺泡蛋白沉积症该病依病程长短可分别具有下列不同的 X 线表现:弥漫分布的非肿瘤性腺泡结节。该

11、种结节直径 5-6mm 以上,边界较模糊。以往文献报道该征象多见于 CT 扫描,而在胸片上少见。McCook 等强调儿童多见这种表现,而较少出现融合片状影。笔者认为胸部平片与 CT 扫描均可出现这一征象,且单独出现该征象可能提示病程短,属较早期表现。弥漫性斑片状阴影或磨玻璃影,呈中央性或周围性分布,且病灶多为双侧性,偶见呈不对称性与单侧分布。病理上该表现为融合性腺泡性实变。CT 与 HRCT 表现:CT 典型表现为多发片状阴影,呈“地图样“分布,其边缘多清楚锐利,呈直线状或弧状,有的边缘成角,形成三角形、多边形、颇具特征。其形成机理可能由于病变以肺小叶为单位,小叶间隔限制了病变蔓延。另外,该征

12、象可与腺泡结节并存。Newell 等指出这种融合灶内可伴细小支气管充气相浙江京新药业,中国制药百强企业 集研、产、销于一体的知名医药上市公司或衬以肺血管阴影,并认为后者的形成可能与实质区内沉积的蛋白样物质密度较低有关。支气管充气相:文献报道本病该征象少见,可表现为细小支气管充气相,也可仅见近端较大支气管充气相,存在于斑片状影或蝶翼状影之中。该征象的出现提示腺泡实变。蝶翼征(bat-wing sign):X 线表现两侧肺门旁广泛模糊片状影,呈蝶翼状分布。CT 扫描这种特征不明显,因外围亦存在类似病变。笔者认为多见于较晚期病例,其表现类似于严重的急性肺水肿,但前者无心影增大表现。肺间质纹理增粗与小

13、叶间隔增厚:表现为网状影,与斑片影、磨玻璃影或蝶翼征并存,且这种网状影只见于肺组织实变区,CT 表现磨玻璃影或斑片状影衬以网状阴影,这种改变系由于增厚的小叶间隔密度高于实变区沉积于肺泡内的蛋白样物质所致,而与病变相间的肺组织则完全正常,Murch 等认为这一表现具有特征性。但 X 线胸片常因前后重叠而不能显示其中的间质阴影。由于小叶间隔或腺泡间隔水肿或者合并细胞浸润所致,而非纤维组织增生。因此,CT 扫描复查时,间质增厚阴影可能好转或消失。另外,个别病例可表现间质病变占优势。该病可能的并发症有机遇性感染,尤其是放线菌感染与肺纤维化,Godwin 等指出 CT 在评价局部合并感染方面较胸部平片为

14、优。该病一般不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胸腔积液。8、肺泡微石症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至关重要。最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胸部平片,其基本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肺内微细结节,直径多为 0.3-1mm,密度很高,超过肋骨,其边缘锐利,不融合,中下肺野尤以肺底部和近心缘区密集,从本文病例分析,该病 X 线表现有如下几种变化:病变较轻者,可仅表现两肺散在分布的微小结节,其表现类似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尘肺等,可致误诊。“鱼子样“或“暴风沙样“改变,病例从上至下逐渐密集,尤以两肺底部呈一片致密,心缘及膈面被掩盖(即出现“心缘消失征“) 。“白肺“样表现,两肺中、下肺野甚至全肺呈一片白实,肺结构及纵隔缘甚至肋骨均被

15、完全掩盖,见于病情较重者。两肺(尤以中、下肺野为著)呈高密度网状影伴散在高密度点状阴影,使整个肺野呈“面纱样“改变,此型系微结石沉积于小叶间隔等肺间质内较多所致。后三种征象对本病有特征性诊断价值。CT 及 HRCT 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国内外文献中均极少报道,常规 CT 与 HRCT 均可明确微细结节的钙化密度、肺尖气肿性病灶、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与钙化密度及肺底后部钙化结节密集形成的弧带状或呈片状的高密度钙化灶,但显示小叶间隔、小叶内间质、叶间胸膜的高密度串珠状增厚和肺野磨砂玻璃样改变,以 HRCT 显示最好,其中小叶间隔、小叶内间质、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面的串珠样改变系微细结石沉积于肺间质内所

16、致,且 HRCT 清楚显示了小叶中心分布的微细结节、肺边缘排列成行的小气囊及呈钙化密浙江京新药业,中国制药百强企业 集研、产、销于一体的知名医药上市公司度增厚的胸膜阴影,文献报道胸膜下成串小气囊是形成 Felson 描述的平片上侧胸壁与肺外缘之间出现的“黑线“影的基础。该病的下列诊断要点有助于与尘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粟粒性肺结核等弥漫分布的间质结节病变鉴别: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无既往病史及粉尘接触史,血液钙、磷代谢检查无异常改变;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肺内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符,且病变进展缓慢,随访影像学检查变化不大。9、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neumocysti carinii pneumoma,PCP)为肺部机会性感染,它常为 AIDS 病的首发症状。PCP 主要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即干咳、负荷性呼吸困难(晚期出现静息性呼吸困难)和发烧。影像学上该病主要分为 4 种不同的类型:经典型、弥散型、慢性型和破坏型。整个病程中,10%的胸片无明显改变,经典型达 30%。经典型 PCP 胸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