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血吸虫病的防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044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血吸虫病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羊血吸虫病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羊血吸虫病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血吸虫病的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羊血吸虫病的防治发布日期:2009-09-08 浏览次数:1151 核心提示:羊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盆腔静脉内,引起贫血、消瘦与营养障碍的一种疾?病原为分体属和东毕属血吸虫,分体属在我国只有日本分体吸虫,虫体细长,雄虫呈乳白色,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具有粗而短的柄,体壁自腹吸盘后方至尾部两侧羊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盆腔静脉内,引起贫血、消瘦与营养障碍的一种疾病。病原为分体属和东毕属血吸虫,分体属在我国只有日本分体吸虫,虫体细长,雄虫呈乳白色,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具有粗而短的柄,体壁自腹吸盘后方至尾部两侧向腹面卷起形成抱雌沟,通常雌

2、虫在沟内呈合抱状态。雌虫呈暗褐色,卵巢呈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偏后方两肠管合并处前方。虫卵呈短卵圆形,淡黄色。症状羊患本病多为慢性发作,只有当突然感染大量尾蚴后,才急性发病。病羊表现体温升高,似流感症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有浆液性鼻液、下痢、消瘦等,常可造成大批死亡。一经耐过则转为慢性。轻度感染的羊,缺乏急性表现。慢性病例一般呈现黏膜苍白,下颌及腹下水肿,腹围增大,消化不良,软便或下痢;幼羊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母羊不发情、不孕或流产。剖检病变剖检可见尸体明显消瘦、贫血、腹腔内常有大量腹水。在感染数千条以上的病例,其肠系膜及大网膜均有明显的胶样浸润,更严重的可以波及到胃肠壁的浆膜层

3、。小肠黏膜上可见有出血点或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普遍表现为水肿。肝组织出现程度不同的结缔组织化。肝脏质地变硬,在肝表面可以见到灰白色网状组织的凹陷纹理,而使肝表面低洼不平,并且散布着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结节。肝脏在初期多表现为肿大,后期多表现为萎缩,被膜增厚,呈灰白色。诊断由于该虫产卵较少,在感染轻的情况下,从粪便中不易发现虫卵,死后可根据寄生虫数量及病理变化来确诊。在粪检时可采用粪便沉淀孵化法,根据粪中孵出的毛蚴进行生前诊断。防治预防:在 4、5 月份和 10、11 月份定期驱虫,病羊要淘汰。结合水土改造工程或用灭螺药物杀灭中间宿主,阻断血吸虫的发育途径。疫区内粪便进行堆肥发酵和制造沼气,既可增加肥效,又可杀灭虫卵。选择无螺水源,实行专塘用水,以杜绝尾蚴的感染。治疗:硝硫氰胺剂量按千克体重 4 毫克,配成 2%-3%水悬液,颈静脉注射;吡喹酮剂量按每千克体重 30-50 毫克,1 次口服;敌百虫剂量绵羊按每千克体重 70-100 毫克,山羊按每千克体重 50-70 毫克,灌服;六氯对二甲苯剂量按每千克体重 200-300 毫克,灌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