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的显微镜检验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003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粪便的显微镜检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粪便的显微镜检验粪便的显微镜检验显微镜下观察粪便中的有形成分,有助于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因此,显微镜检查是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手段。用生理盐水涂片法, 以竹签挑取含粘液脓血的部分,若为成形便则常自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混悬于载有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涂成薄片,厚度以能透视纸上字迹为度,面积为玻片的 23,加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有无虫卵、原虫、包囊、寄生虫幼虫及血细胞等,再用高倍镜详细检查病理成分的形态及结构。粪便中常见的成分有:细胞、微生物、结晶、寄生虫卵、肠寄生性原虫、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等。粪便中常见的病理细胞粪便中常见的病理细胞一、白细胞(leukocyte ,LE U)

2、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临床意义:1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2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15H P),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3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现大量白细胞,并可见到退化白细胞, 还可见到边缘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的小巨噬细胞。4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 时粪便涂片染色还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雷登(CharcotLeyden) 结晶。二、红细胞(erythrocyte ,RBC)1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急性血

3、吸虫病等。2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 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为草黄色、稍有折光性的圆盘状。3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三、巨噬细胞(phagocyte)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症时。四、上皮细胞(epithelia cell)1在肠道炎症时增加,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的肠粘膜小块中可见到成片存在的上皮细胞。2霍乱、副霍乱肠粘膜坏死。3坏死性肠炎、溃烂的肠癌、溃烂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五、癌细胞(carcinoma)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病人的血性粪便涂片染色,可见到成堆的癌细胞。粪便中常见的微生物粪便中常见的微生物肠道致病菌的检查主要靠培养分离与鉴定。一

4、、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normal flora and dysbiosis)1参考值粪便中细菌极多,占干重的 13,多属正常菌群。健康婴幼儿粪便中主要有双歧杆菌、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成人粪便中以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和肠球菌为主要菌群,约占 80; 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为过路菌,不超过 10。芽胞菌(如梭状菌属) 和酵母菌,总量不超过 10。粪便中菌量和菌谱平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宿主间保持着生态平衡。粪便中球菌(革兰阳性菌)和杆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大致为 110 。2临床意义(1)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粪便中球杆菌比值变大。

5、(2) 革兰阴性杆菌严重减少,甚至消失,而葡萄球菌或真菌等明显增多,常提示有肠道菌群紊乱或二重感染。此种菌群失调症称伪膜性肠炎,涂片常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芽胞梭菌等),次为假丝酵母菌。(3)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正常菌群的细菌也能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如受凉或过度疲劳,抵抗力低下等。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1临床意义(1) 霍乱弧菌肠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病力,作用于小肠粘膜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死亡。(2) 以悬液法观察其特有鱼群穿梭样运动。粪便粘液部分涂片革兰染色及稀释石碳酸复红染色后,油镜观察若见到革兰阴性红色鱼群样

6、排列,呈逗点状或香蕉样形态的弧菌,则需及时报告和进行培养与鉴定。三、酵母菌(saccharomycete)是一种环境中常见的真菌,可随环境污染而进入肠道,也可见于服用酵母片之后。多见于夏季已发酵的粪便中。四、人体酵母菌(blastocystis hominis):约 45正常人带此菌。大量出现可致腹泻。五、 假丝酵母菌亦称念珠菌(candida):正常粪便中极少见。常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放疗、化疗后。粪便中常见的结晶粪便中常见的结晶1夏科莱登结晶(Charcot Leyden crystals):常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粪便中,同时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2血晶(

7、blood crystallize):见于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内,不溶于氢氧化钾溶液,遇硝酸呈蓝色。3脂肪酸结晶(fat acid crystallize):多见于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减少引起脂肪吸收不良。4胆红素结晶(bilirubin crystallze):见于痢疾和乳儿粪便中。粪便中常见寄生虫卵粪便中常见寄生虫卵从粪便中检查寄生虫卵,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常用的检验指标。1蛔虫(ascaris lu mbricoides)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幼虫经肠、肝、肺组织移行可引起损伤,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肺部炎症,亦称 Loeffler 综合征。成虫的危害:

8、掠夺营养影响吸收,致食欲不振、脐周疼痛、营养不良。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 变应原作用,如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等。 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胆道蛔虫症、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穿孔等。2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引起鞭虫病。湿热地带最多,感染率高。鞭虫对肠壁有机械性损伤和化学性刺激引起慢性炎症,形成肉芽肿等病变。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头晕、腹泻、腹痛、消瘦及贫血等。某些营养不良儿童,可有直肠脱垂。可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阿米巴痢疾、阑尾炎等。3蛲虫(enterobius vermic)寄生于回盲部可引起蛲虫病。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奇痒,患者抓痒往往

9、引起继发感染。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失眠、食欲减退、消瘦、夜间磨牙及夜惊等症状。若有异位寄生时,可引起女重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4钩虫(hookworm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 主要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成虫寄生于宿主小肠。易引起皮炎,多见于足趾、手指间、脚背、手背等部位。肺部病变,可出现咳嗽、咯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致肺出血,咯血、干咳、哮喘等。消化道病变,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隐痛、腹泻等症状。有少数患者出现“异嗜症”。贫血,表现粘膜苍白、眩晕、乏力、心慌、气促甚至出现贫血性心脏病。还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5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俗称肝吸虫,

10、寄生于肝胆管内。史料证明此虫在我国存在至少有 2300 多年的历史。成虫主要寄生在肝内级胆小管,可致管腔阻塞,引起胆汁淤积、胆管扩张,表现为阻塞性黄疸。由于肝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可致肝细胞坏死、萎缩、脂肪变,甚至纤维化而发生肝硬化。可诱发原发性肝癌,胆结石,急性胰腺炎。6血吸虫(blood fluke)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 5 种,我国主要的是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发育的不同阶段,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引起不同的损害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常出现皮炎,发热,腹痛,腹泻, 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虫卵所致损害最为严重,沉着于肝、肠等组织中,形成虫卵肉芽肿,并导致纤维化。严重时还可发生上

11、消化道出血及腹水等。7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寄生在小肠内。最早临床上确诊的第 1 例姜片虫病是在我国广州。轻度感染者,无明显表现,或有轻度腹痛、腹泻等症状。中度感染,可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营养不良,浮肿,有时还可发生肠梗阻。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瘦、贫血、腹水、智力减退、发育障碍,甚至衰竭而致死。虫体代谢产物还可引起变态反应。8绦虫(cestode)寄生于人体的绦虫有 30 余种,我国常见的有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患者多无显著症状,部分可有腹部不适、恶心、饥饿时腹痛和腹泻等。囊尾蚴寄生在组织内引起炎症和占位性病变

12、。可致癫发作、视网膜炎、脉络膜炎、视力障碍、眼球萎缩而失明粪便中常见的肠寄生原虫粪便中常见的肠寄生原虫原虫(protozoon) 为单细胞生物,体积微小,但能独立完成维持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医学原虫是指人体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有 40 余种。常见肠寄生原虫有以下几种。(一) 阿米巴包括溶组织内阿米巴、脆弱双核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等。临床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和其他组织内。其意义:1无症状带虫者。占 90以上,粪便中一般只能查到包囊。2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肠炎、阿米巴肿及阿米巴性阑尾炎等。表现为典型的痢疾症状,常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粪便含脓

13、血粘液,呈果酱状, 腥臭明显。目前多以亚急性或慢性肠炎常见,表现为反复发作、轻重无常。3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肺、脑脓肿以及皮肤与泌尿生殖系统阿米巴病。肝脓肿多见,好发于右叶,表现有弛张热、肝肿大,肝区痛及消瘦和贫血等。(二)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寄生在人体十二指肠及胆囊,引起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儿童和旅游者发病率较高,故有旅游者腹泻之称。临床可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典型患者常出现暴发性水泻,粪便无脓血,量大,带有恶臭,多含脂肪颗粒,急性期持续约 3 4d ,儿童可持续数月。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为周期性稀便。虫体寄生在胆

14、道时可出现胆道感染症状。艾滋病患者常易发生严重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三) 人毛滴虫(trichomonas hominis)寄生于人肠道内,多见十回盲部。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有时可致腹泻。对婴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可引起滴虫性肠炎、胆道炎、腹膜炎以及肝、肺脓肿等。(四)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是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内,可破坏肠壁组织,引起小袋纤毛虫痢疾。结肠小袋纤毛虫分泌透明质酸酶,致肠粘膜脱落形成溃疡。患者表现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慢性为周期性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粥样,常有粘液而无脓血,并常有脱水及营养不良等。有时可引起腹膜炎及鼻炎,但较罕见。(五)

15、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为小肠上皮细胞内寄生原虫,是人体重要的寄生孢子虫,与人类腹泻有关的隐孢子虫主要是微小隐孢子虫。该虫为机会致病原虫,国外感染率较高,国内近年来也受到重视。隐孢子虫引起肠微绒毛损伤,造成肠粘膜吸收不良,导致腹泻。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后表现为急性水样腹泻,一般无脓血, 多呈自限性病程。婴儿可出现喷射性水样泻、腹痛、腹胀、呕吐、食欲减退或厌食,发热。免疫功能缺陷者,病情严重,表现为持续性霍乱样水泻,一日数次至数十次,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而死亡,本虫为艾滋病患者主要致死病因之一,因此本虫被列为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检查项目。(六) 人芽囊原虫(blast

16、ocystishominis)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近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该虫是寄生在高等灵长类和人类肠道的机会致病性寄生原虫。其形态多样,有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和复分裂型虫体。只有阿米巴型为致病性虫体。正常人群检出率为45。感染轻者,可呈无症状带虫。虫荷重时 80 以上出现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如腹泻、腹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暖气、恶心、呕吐、倦怠、发热等。发病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部分患者伴有十二指肠溃疡、白血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粪便中的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粪便中的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plant cell and plantfiber)为食物残渣,形态多样。植物细胞呈圆、多角、花边等形,无色或淡黄色。纤维为螺旋形或网络状结构。正常人粪便含有少量。增多时常见于肠蠕动亢进、腹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