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985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护理,认为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外源性和内源性过敏源或精神因素引起,致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腺分泌增加。致使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引起哮喘发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药效不佳并有副作用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 诱发哮喘的心理因素 (1)强烈的情绪变化。如失恋丧偶等不良刺激可引起情绪的急剧变化,而这种刺激通过植物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作用,促进乙酰

2、胆碱的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水肿而诱发。(2)条件反射性刺激。如患者曾对花粉过敏引起哮喘,当看到类似的假花时也会诱发;有时对敌敌畏过敏;只要看到人拿喷雾器就感到紧张憋气,再如可因看到别人哮喘发作而诱发。总之,各种不良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引起内分泌系统改变,各种激素分泌异常而诱发哮喘。(3)心理平衡失调。如有的患者总希望能引起家人或医护人员的同情,当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便以哮喘作为表达方式。当心理平衡失调时,通过中枢神经扰乱体内正常免疫功能易发哮喘。2. 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紧张、恐惧心理 有时患者当听到或看到某种过敏物即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而诱发哮喘;有的哮喘常在夜间发

3、作和加重,因而睡前便开始紧张,失去自理能力,梦见发病而憋醒。护理措施:以热情诚恳的态度迎接入院患者,主动介绍环境,用优雅的举止、稳重的操作来取得患者的后信任。避免不良刺激做好精神疏导,使之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再采取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的学习方法,使之放松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增强治愈信心。典型病例:患者,女,45 岁,曾因患哮喘住院 6 次,因气促,心悸、不能平卧使之产生濒死感,精神高度紧张;又因患者病情易反复和血管穿刺难,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思想负担过重而失去治疗信心。通过采用上述措施应取得了患者的信任让她心理上产生了信任感和安全感;通过精神疏导分散其注意力,在家属

4、及同患者的配合下使之紧张恐惧心理逐渐松弛。我们细致周密的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脱敏治疗的配合下,患者心理状态平稳,减少了哮喘的发作。3. 忧虑心理 这类患者总担心哮喘的反复发作不能治愈、药效不佳、有副作用等,表现为忧虑心理,缺乏信心,担心出院后一旦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护理措施:此种情形多见于缓解期患者,本科进行护理查房,让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给患者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指导宣教,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及掌握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做好出院解释工作,阐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访,精神开朗,查明诱发因素,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5、,避免接触过敏源,就可减少和不再发病。4. 依赖心理 有的患者对平喘药产生明显的依赖心理,若发现药物忘带或丢失,马上就会感到恐慌,常由此而引起哮喘发作。有的患者表现为对家人及医护人员的依赖,因患者会受到家人的特殊照顾,住院后也希望医护人员以他为中心,如果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或者这种感情和愿望不能向外界表达时,则会转为哮喘发作,护理措施: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生活经历、家庭经济、工作和学习情况、想法和要求。既要尊重患者又要恰当的好处地做好解释工作。护士以高度的同情心配合家属,共同体贴、关心患者的痛苦,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内环境,慢慢适应家庭、社会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表达方式,这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样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具有不同性格和表达方式的人,可能出现不同的后果。因目前对支气管哮喘尚无特效的根治方法,病情易反复发作,发作时患者不但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痛苦,还承受着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对其心理上的折磨,所以极易产生病理性心理或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对本病患者不仅要进行一般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更应注意对诱发其疾病的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以培养患者的良好情绪和情绪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