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983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成人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是指 ICP 超过 200mmH 2 O。ICP 增高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是脑 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提示 颅内压增高。其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 一、一般处理一、一般处理 1、卧床,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 2、避免引起 ICP 增高的其他因素,如激动、用力、发热、癫痫、呼吸道不通畅、咳嗽、便秘等。 3、有条件情况下给予亚低温治疗。 二、二、 脱水治疗脱水治疗 必须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状况选用脱水剂的种类

2、和剂量。 ( 1)甘露醇:是最常使用的脱水剂,其渗透压约为血浆的 4 倍,用药后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中,经肾脏排出,大约 8g 甘露醇带出 100ml 水分。一般用药后 10 分钟开始利尿,23 小时作用达高峰,维持 46 小时,有反跳现象。可用 20甘露醇 125250ml 快速静脉滴注,68 小时 1 次,一般情况应用 57 天为宜。颅内压增高明显或有脑疝形成时,可加大剂量,快速静推,使用时间也可延长; ( 2)呋喃苯胺酸(速尿):一般用 2040mg 静注,68 小时 1 次,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可减轻二者的不良反应。 ( 3)甘油果糖:也是一种高渗脱水剂,其渗透压

3、约相当于血浆的 7 倍,起作用的时间较慢,约 30 分钟,但持续时间较长(612小时)。可用 250500ml 静脉滴注,每日 12 次,脱水作用温和,一般无反跳现象,并可提供一定的热量,肾功能不全者也可考虑使用。甘油盐水溶血作用较多,不推荐使用。 此外,还可应用七叶皂苷钠,该药具有抗炎、抗渗出及消除肿胀的作用,常用量为 1020mg 加入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 12 次。皮质类固醇激素虽可减轻脑水肿,但易引起感染、升高血糖、诱发应激性溃疡,故多不主张使用。大量白蛋白(20g,每日 2 次),可佐治脱水,但价格较贵,可酌情考虑使用。 在使用脱水药物时,应注意心肾功能

4、,特别是老年患者大量使用甘露醇易致心肾功能衰竭,应记出入量,观察心律及心率变化;甘油盐水滴注过快时可导致溶血;速尿易致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均应高度重视。 三、外科治疗三、外科治疗 对于大脑半球的大面积脑梗死,可施行开颅减压术和(或)部分脑组织切除术;较大的小脑梗死或小脑出血,尤其是影响到脑干功能或引起脑脊液循环阻塞的,可行后颅窝开颅减压或(和)直接切除部分小脑梗死,以解除脑干压迫;中至 大量脑出血,病情严重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 伴有脑积水或具有脑积水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脑室引流(详见第七章)。 建建 议:议: ( 1)确定为高颅压者应给予 脱水治疗 ,首选甘露醇。 ( 2)

5、不推荐所有脑卒中患者均采用脱水治疗,不伴有颅内压增高者,如腔隙性脑梗死等不宜 脱水治疗 。 ( 3)脱水治疗无效或出现早期脑疝者,可考虑外科治疗。第二节第二节 血压的调控血压的调控脑血管病患者多伴血压升高。由于合并高血压的机制及相关因素比较复杂,在处理高血压时,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方案,必须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较理想的血压水平,有利于脑血管病的总体治疗和康复。 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的处理原则有:(1)积极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2)防止降血压过低、过快。(3)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尤其在降血压治疗过程中。(4)降血压宜缓慢进行,因为此类患者的血压自动调节功能差,急速大幅降血压则易导致脑缺血。(5)降血

6、压要个体化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基础血压不同,对原有降血压药物敏感性不同,以及合并其他不同的疾病等。(6)维持降血压效果的平稳性,一般主张采用长效降血压药物。(7)在降血压过程中应注意靶器官的保护,尤其是脑、心、肾。 在选择降血压药物方面,无统一规范应用的药物。应用降血压药物的原则是既要有效和持久地降低血压,又不至于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血压控制的具体方法和维持水平依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 TIA 此类患者的血压一般不会过高,因此,多不需进行降血压治疗。但在 TIA 完全控制后,应积极治疗原有的高血压病,最好使血压缓慢降至正常水平,如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时即不能耐受,则应降

7、至可耐受的最低水平。 (二)脑梗死 不同情况的脑梗死,其高血压的处理不同。如果需要降血压治疗,建议首选静脉用药,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在应用降血压药过程中,避免血压降得过低,加重脑梗死。 1、早期脑梗死:许多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其血压均有不高程度的升高,且其升高的程度与脑梗死病灶大小、部位及病前是否患有高血压病有关。脑梗死早期的高血压处理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基础血压来定。如收缩压在 185210mmHg 或舒张压在115120mmHg 之间,也可不必急于降血压治疗,但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果220/120mmHg,则应给予缓慢降血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尤其防止血压降得过

8、低。 2、出血性脑梗死:多见于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治疗后。一旦发生出血脑梗死,应使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05mmHg。 3、溶栓治疗前后:在溶栓治疗前后,如果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05mmHg,则应及时降血压治疗,以防止发生继发性出血。最好使用微输液泵静注硝普钠,其能随时、迅速、平稳地降低血压至所需水平,具体用法为 13g/kg/min。也可用利息定(压宁定)、卡维地洛、硝酸甘油等。 4、脑梗死恢复期:脑梗死进入恢复期后,均按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要求,口服病前所用的降血压药或重新调整降血压药物,使血压缓慢平稳下降,一般应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或可耐受的水平,以尽可能预

9、防脑梗死复发。 (三)脑出血 脑出血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急性脑出血时血压多更高,这与急性高颅内有关,属反射性高血压。脑出血时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处理。( 1)收缩压200 或舒张压110mmHg 以上者,在脱水治疗的同时应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降至略高于发病前的水平或在 180/105mmHg 左右为宜。(2)收缩压在 170200mmHg 或舒张压 100110mmHg,不急于降血压,可通过脱水降低颅内压使血压降低,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继续升高,则按前者处理。(3)收缩压30 分为重度抑郁,20 分为中度抑郁,17 分为轻度抑郁,具体评分内容见附录-8。焦虑症的诊断采

10、用“HAMILTON 焦虑量表”,得分29 分为严重焦虑,21 分为明显焦虑,14 分肯定有焦虑,7 分可能有焦虑,具体评分内容见附录-9。 建建 议:议: ( 1)重视对脑卒中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提高对抑郁及焦虑状态的认识。 ( 2)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康复和处理危险因素外,家庭成员、心理医生、临床医生、责任护士均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解释、安慰、鼓励、保证),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尽量消除存在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3)一旦确诊有抑郁症和焦虑症,首选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即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次为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即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11、( 4)无论抑郁症与焦虑症,均应同时辅以心理治疗(见上述)及行为治疗(主要是松弛疗法,如生物反馈疗法、音乐疗法、瑜珈功、静气功等)。 第九节第九节 心脏损害心脏损害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的心脏损伤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及心力衰竭等;也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积极防治心脏损伤是急性脑血管病救治的主要环节之一。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脏损伤也是脑心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脑部病变引起脑对心脏的调节作用紊乱、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的紊乱、以及脑心血管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有关。 发病早期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必要时行动态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测查,及时发现心脏损伤,给

12、予治疗。 (1)病因治疗:首先应积极治疗脑血管病。许多患者随着脑血管病好转,心脏损伤也逐渐缓解。 (2)减轻心脏负荷: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注意补液速度及控制补液量,快速静滴甘露醇溶液进行脱水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心脏情况。对于高龄患者和原有心脏病患者,甘露醇用半量或改用其他脱水剂。 (3)药物治疗:如已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紊乱或心功能衰竭等心脏损伤者,应积极进行必要的处理,以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 第十节第十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血管病可诱发或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后者可以加重脑血管病,或直接促使患者死亡。由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大部分合并有肾脏受损,一旦

13、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则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机制主要有:(1)原有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2)脑血管病累及丘脑下部,分泌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至肾脏,导致肾细胞功能损害;(3)脑血管病累及脑干,通过迷走神经,使肾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发生缺血损害或尿生成减少;(4)在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某些药物对肾功能产生损害,如甘露醇;(5)靠补液的意识障碍患者,补液不当。(6)由于急性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肾细胞的损害。当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后时,因不能及时排泄体内水分,不利于脑水肿的治疗,最后可促发高颅压脑疝致死。 对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首先减少甘露醇的用量或停止使用;同时避免应用对肾功

14、能有损害的药物;控制补液量,保持出入量平衡。为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首先应用速尿 40100mg 肌肉注射,每日 24 次。如仍为少尿或无尿者,应进行透析性治疗。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水电解质紊乱急性卒中时,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意识障碍、进食减少、呕吐、高热等原因,尤其是在脱水治疗时,常并发水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害,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急性卒中并发的水电解质紊乱,主要有低钾血症、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约 20%的急性卒中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并发低钾血症,3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其主要原因有:(1)摄入不足: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

15、或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影响进食进水,又未及时鼻饲或静脉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或水分;(2)丢失过多:因颅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频繁呕吐;高热、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引起大量出汗;渗透性利尿剂使肾脏排钾和水分过多;(3)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垂体功能受损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使尿排钾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 , SIADH): 由于肾脏潴留水分增多,引起稀释性的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 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 ): 由于肾脏丢失钠离子过多,导致细胞

16、外液减少和低钠血症;视上核、室旁核受损,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继发性尿崩症; 严重的卒中患者,常有血浆肾上腺素浓度的升高,激活钠钾 ATP 酶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导致血清钾降低。 具有意识障碍者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 , 因而诊断水电解质紊乱主要依赖于化验检测。 水电解质紊乱的处理主要包括:( 1)预防:病情较重和进行脱水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需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不能进食的患者,每日的出入量应保持平衡,入量应根据尿量进行调整(尿量加 500ml,发热患者体温每增加 1 度增加 300ml)。输液最好不用只含葡萄糖的溶液,不宜使用低渗性溶液,最好使用等渗性溶液,如生理盐水。并补充足够的钾、钠离子。进行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的应将中心静脉压保持在 512mmHg,肺动脉楔压保持在1014mmHg。(2)低钾血症:轻至中度的低钾血症(血钾 2.73.5mmol/L)一般可予口服氯化钾 68g/d,分 3 次口服或鼻饲。当血钾低于 2.7mmol/L 或血清钾虽未降至 2.7m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