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942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综述2014 年 07 月 23 日 14:04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作者:林益华 王岚 周海霞 程德云 易群肺动脉高压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临床诊疗上常常出现漏诊及误诊。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但其有创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经胸心脏彩超虽可无创地估测肺动脉压力,但易受操作者经验等的影响。寻求无创、便捷、准确的检查以反映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进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肺动脉高压相关生物标志物成为研究的焦点。现将目前较为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的

2、临床应用综述如下:一、心脏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一、心脏相关的生物标志物1 心房利钠肽(ANP):ANP 是心房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在心脏压力和容量负荷变化时释放。早期小规模的队列研究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 ANP 水平较高。wiedemann 等则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 ANP 水平与右心功能及右心前负荷及后负荷相关,且在吸人伊洛前列素后迅速下降。2脑利钠肽(BNP):BNP 是主要由心室细胞分泌的利钠肽激素,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比 ANP 临床应用更广泛。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及急性血栓栓塞相关

3、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BNP 水平均升高。一项平均随访 2 年的研究发现,较高的 BNP 水平,尤其是随访过程中 BNP 水平升高预示 IPAH 患者预后不佳。在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造成的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患者中,BNP水平与存活率呈负相关。另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显示,PAH 患者经安立生坦治疗 12 周后,运动耐量有所提高而 BNP 水平有所下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 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总肺血管阻力正相关,接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 1 个月,这些患者的 BNP 水平明显下降,与总肺血管阻力的下降一致。因此,BNP 可能是评价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疗效的

4、一个较好的无创检查指标。31 氢基末端 BNP 前体(NT-proBNP):NT-proBNP 是 BNP 前体经酶切后的裂解产物,能提供与 BNP 一样的信息且更为稳定,比 BNP 更有优势。Allanore 等的研究发现,对无临床心功能衰竭表现的系统性硬化患者,NT-proBNP 水平对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阳性预测值为69.2,阴性预测值为 96。因此,对这类患者,NT-proBNP 可能可以用于排除肺动脉高压的存在。但 williams 等的研究发现 NT-proBNP 水平对诊断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阳性预测值为 95,阴性预测值为 56.5,同时 NT-proBNP 基础水平及变

5、化情况对其预后有较好评估作用。Fijalkowska 等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 NT-proBNP 水平与 6 min 步行距离(6MWD)、右心导管检查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彩超检查的右心室负荷指数相关。Andreassen 等则证实,IPAH、CTEPH 患者及其他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 NT-proBNP 水平均较高,且与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一致,同时 NT-proBNP 基线水平是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另一项纳人 198 例 PAH 患者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治疗随访中如果 NT-proBNP 能下降15%/年,常常提示较好的预后。虽然上述 3 类利钠肽激素与肺动脉高压有很好相关

6、性,但是临床中有很多凶素可能影响其水平,包括性别、年龄、左心疾病、肾功能及镰状细胞病。而且这些指标主要反映心脏张力的变化,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早期肺动脉高压的变化情况。4 肌钙蛋白: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肌动蛋白丝上的调节蛋白,由 T、c、I 三种亚单位构成,其中肌钙蛋白 T 和肌钙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很好的诊断作用。Torhicki 等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中肌钙蛋白 T 水平0.01ngml 者的心率较快、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较低、6MWD 较短、NT-proBNP 水平较高,且病死率也较高。Filusch 等关于 PAH 与高敏肌钙蛋白 T 关系的研究也有类似结果。与利钠肽激素相比,肌钙蛋白水平升高

7、意味着心肌缺血等更为严重,因此,肌钙蛋白也不是早期肺动脉压升高的敏感指标,且易受到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影响。二、内皮细胞一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二、内皮细胞一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1 内皮素:内皮素一 1 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是强效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剂及增殖细胞因子。多项研究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内皮素一 1 水平升高。其中,Ruherns 还发现,TPAH 患者血浆内皮素-l 水平与肺血管阻力、平均肺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以及 6MWD 呈负相关,因此血浆内皮素-l 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 IPAH 患者的严重程度。Montani 等关于

8、PAH 患者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同时他们还发现,该类患者血浆内皮素-3 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AH 患者内皮素-l内皮素-3 比值升高了 3 倍,内皮素-1、内皮素-3 及内皮素-l内皮素-3 与 PAH 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内皮素-1 易受许多相关因素的干扰。2 一氧化氮(NO):NO 是在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作用下由精氢酸向瓜氨酸的转化过程中生成,是强效的血管扩张剂,在呼出气中可以检测到。研究发现 IPAH 患者呼出气NO 水平降低。其中 Kanekn 等的研究还发现,IPAH 患者肺泡灌洗液中 NO 化学产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亚硝基硫醇蛋白)水平明

9、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及病程呈负相关。静脉应用前列环素或服用波生坦治疗均能增加呼出气 NO 水平。检测 NO 的干扰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感染以及部分药物如精氨酸等。3.环磷鸟苷:环磷鸟苷是 NO、缓激肽及利钠肽激素的细胞内第二信使,是体内NO 产物或利钠肽激素产生的间接标志物。wiedemann 等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环磷鸟苷的浓度升高,在吸人伊洛前列素后环磷鸟苷水平有所下降。Ghofrani 等的研究发现,PAH 患者的血浆环磷鸟苷基线水平与肺血管阻力有很强的相关性。Bogdan 等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严重 IPAH 患者尿中环磷鸟苷水平明显升高,并且环磷鸟苷浓度与心脏指数

10、及混合静脉血氧浓度呈负相关。因此,环磷鸟苷可能是反映IPAH 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4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ADMA 是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物。TPAH 患者 ADMA 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右房压力、心脏指数及预后密切相关。一项纳人 135 例 CTEPH 患者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其中接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者ADMA 可以下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即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 ADMA 水平也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者。检测 ADMA 的干扰因素包括左心疾病、镰状细胞病等。三、其他生物标志物三、其他生物标志物1c 反应蛋白(cRP):cRP 是传统的炎症因

11、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与肺动脉高压也密切相关。Quarck 等发现,PAH 和 CTEPH 患者的 CRP 水平明显升高,其中 PAH 患者的 CRP水平与其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右心房压力、6MWO 及预后相关,而 CTEPH 患者在接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 12 个月复查 CRP 水平则明显降低。Kwon 等的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 CRP 明显升高。这些研究均提示全身炎症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但是 CRP 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合并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等。2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GDF-15 是转化生长因子- 超家族成员,能

12、够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PAH 患者的 GDF-15 水平不仅与 6MWD、WHO 心功能分级相关,而且与平均右房压及心脏指数相关。而 IPAH 患者的 GDF-15 水平与右房压、肺动脉楔压、尿酸及 NT-proBNP 水平相关。在系统性硬化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比不合并者 GDF-15 水平明显升高,而且GDF-15 水平与右心室压力及 NT-proBNP 水平呈正相关,与肺的一氧化碳弥散率呈负相关,并且能预测患者的生存率。虽然上述生物标志物与肺动脉高压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上述结论都是建立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且大部分的研究样本量都比较小,可能存在选择偏倚,需要进一步通过大样本的前瞻性试验加以证实。由于众多传统的肺动脉高压的各项检查多存在明显缺陷,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或组合以其无创、便捷、准确地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判断疗效和预后之优势可能成为未来临床中的重要选择。来源:来源: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20142014 年年 6 6 月月 1010 日第日第 9494 卷第卷第 2222 期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