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742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相关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每学期学时:54 制作者:王怀明 1.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管理各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对员工 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工作行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系统的、开放的、权变的 组织观点,了解员工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与特点,以对员工的工

2、作行为进行科学的解释、 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为学习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行为科学基础。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3)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员工在组织中工作行为的基本规律; 掌握员工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了解群体行为的规律以及团队建设的方法。 掌握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 掌握组织诊断和组织变革的技术 (4)本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主要介 绍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 法。第二部分是个体行为研究,主要涉及个性、

3、学习、知觉、态度、员工激励等内容;第 三部分是群体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结构、群体规模、群体规范、群体 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团队建设,管理沟通,冲突管理,领导理论等 相关内容;第四部分是组织行为研究,主要研究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2. 开课专业、教学用书与参考书开课专业、教学用书与参考书 (1)开课专业、年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一年级、工商管理专业 2 年级 (2)教学用书孙卫敏主编, 组织行为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2 版 (3)相关参考书卢胜忠等著,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年第 1 版。 陈国权主编,组织行为学,清

4、华大学出版社,2006,9,第 1 版 弗雷德卢森斯著,组织行为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D.赫尔雷格尔等著,俞文钊等译.组织行为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第1版。 Robert N. Lussier, Human Relations in Organizations, the third edition, Irwin/McGraw-Hill,1996. Gibson,Ivancevich and Donnelly, Organization: Behavior, Structure a

5、nd Processes, the ninth edition,Irwin/McGraw-Hill,1994. Steph P. Robi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9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影印版) 。 3 3各章节大体授课学时分配(仅供参考)各章节大体授课学时分配(仅供参考)章次章次课时课时章次章次课时课时第一章 组织行为导论6 学时第八章 群体沟通3 课时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4 课时第九章 群体中的人际关 系与团队管理2 课时第三章 情感、情商与管理2 课时第十章 冲突管理2 课时第四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6 课时第十一章 领

6、导4 课时第五章 态度与管理4 课时第十二章 组织设计与工作 压力2 课时第六章 激励理论与应用6 课时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2 课时第七章 群体行为与管理3 课时第十四章 组织文化2 课时三三 各章、节主要内容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组织行为导论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内容;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4.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5.把握组织行为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内容。本章难点:本章难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本章教

7、学时数:本章教学时数:6课时课时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学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工作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五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概念:本章主要概念: 组织(organization),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bvior)第二章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知觉与归因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了解知觉过程的的主要影响因素 2.了解社会知觉过程的主要偏差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3.掌握归因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用

8、学过得归因方法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准 确的归因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知觉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社会知觉过程的偏差。本章难点:本章难点: 社会知觉过程的偏差本章教学时数:本章教学时数:4课时课时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知觉过程的要素 第二节 知觉的选择性 第三节 社会知觉 第四节 社会知觉过程常见的偏差 第五节 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本章主要概念:本章主要概念: 知觉(perception),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晕轮效应(halo effect),自我投射 (self projectio9n),刻板印象(stereotyping), 对比效应(con

9、trast effects),最优 化决策模型(optimizing model),满意决策模型(satisfying model)第三章第三章 情感、情商与管理情感、情商与管理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情绪、情感与情商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 3、 了解情商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本章教学时数:本章教学时数:2课时课时 本章主要概念:本章主要概念: 情感(emotion),情绪(morale), 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情商的含义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

10、 情感与管理 第三节 情商 第四章第四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个性心理与管理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了解个性心理的涵义、结构与特点; 2.认识性格、气质与管理的关系。 3.了解能力的涵义、特点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意义。 4.把握兴趣、理想和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意义。 5.了解胜任特征的研究趋势。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能力、气质和性格的含义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意义。本章难点:本章难点: 人格特质理论及胜任特征的概念及研究方法本章教学时数:本章教学时数:6课时课时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 第二节能力与胜人力特征 第三节个性心理倾向在管理中的意义 第四节气质、性

11、格与管理 第五节气质、性格与人格特制理论 第六节当代人格特征研究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本章主要概念:本章主要概念: 个性(personality),能力(ability),胜任力(conpentence),胜任特征(compentency), 气质(temperament),性格(disposion),管理性个性(manageral personality)第五章第五章 态度与管理态度与管理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态度的涵义、构成要素和特征; 2. 了解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3. 掌握改变态度的方法 4. 理解工作满意度的内涵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5. 了解组织承诺的涵义、构成及影响

12、因素。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态度的改变与态度测量方法本章难点:本章难点: 组织承诺与心理契约的含义及研究方法本章教学时数:本章教学时数:4课时课时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态度概述) 第二节 态度的测量与改变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 第四节 组织承诺 第五节 工作生活质量 本章主要概念:本章主要概念: 态度(attitude),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imment),工作生活质量(job and life quality)第五章 员工激励理论与应用教学目

13、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激励的含义与过程; 2.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3.掌握需要调查的方法与技术; 4.应用学过的激励理论分析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激励问题,并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各种激励理论的含义和内容本章教学时数:本章教学时数:6课时课时本章难点:本章难点: 使学生认识激励的针对性,树立权变的激励观。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激励及其过程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四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第五节 综合激励模型 第六节 激励理论的应用 本章主要概念:本章主要概念: 需要(need),动机(motiv

14、e),激励(incentive),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ERG理论( ERG theory),成就需要理论(need of success theory),双因素理论 (two-factor theory),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组织 行为矫正(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odificatin)第七章第七章 群体行为与管理群体行为与管理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 1. 了解群体的概念和种类 2.了解从众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群体决策的影响 3.了解群体

15、内聚力与群体绩效的关系 4.了解群体决策的主要方法 5.了解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 群体的概念和种类 从众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群体决策的影响 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的关系 群体决策的主要方法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本章教学时数:本章教学时数:3 课时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第三节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第四节 群体的内聚力与群体绩效 第五节 群体决策第八章第八章 群体群体沟通(沟通(3 课时)课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 1. 了解沟通的含义及沟通在组织中的作用 2.掌握沟通的基本类型3.把握沟通的基本原则、方

16、法和过程 4.认识沟通的障碍以及有效沟通的方式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 1. 沟通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过程 2. 沟通的障碍以及有效沟通的方式本章教学时数本章教学时数:3 课时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沟通及其作用 第二节 沟通的过程 第三节 人际沟通 第四节 群际沟通 第五节 沟通过程的障碍及对策第九章第九章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与团队管理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与团队管理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 1.了解团队的含义、类型和特征 2.了解团队建设的几个阶段 3.认识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4.理解团队精神 5.掌握团队有效性的构成要素 2.把握团队有效性模型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