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质地要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718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翡翠的质地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翡翠的质地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翡翠的质地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翡翠的质地要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翡翠的翡翠的“质地质地”要素要素信息来源:鑫万福喜钻 来源地址:http:/ 是指翡翠中除了绿色以外的部分都称为地子,而地子的好坏体现在色、石性和水头三个方 面,石性是指棉、石花和纹理等,水头是透明程度,色指的是淡色的色调, “地子”的概念 几乎无所不包。如果排除传统地子概念中关于颜色、石花等内容,就能建立更为简单,更 易于理解的概念和单一的品质要素质地。质地可定义为:翡翠的结构与透明度的组合。特 定的透明度与结构的组合,就是一种质地类型。但是,这种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要受到 翡翠形成规律控制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质地和质地类型,先讨论翡翠的结构和透明度。1.结构因素结构因素对翡翠的研究往往很关注

2、翡翠的结构,尤其是关注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翡翠的 结构中包含有翡翠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条件的信息,但从翡翠质量的角度,结构的重要性在 于对“玉德”的影响,即“玉的性质”的影响。玉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光泽、温润、缅密。 这些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密切。翡翠矿物组成之间的结合紧密程度及矿物颗粒的大小最为重 要,如果 粒度小,颗粒之间的孔隙也小,结合就致密,透明度就好、翡翠就具有光泽、温润的外观。 以肉眼观察为基础,可把翡翠的粒度划分成粗粒、中粒、细粒和微粒 4 种类型。矿物个体 大于 2mm 为粗粒,1-2mm 的为中粒,0.2-1mm 的为细粒,小于 0.2mm 为微粒。中、粗粒 者在肉眼下易见,并可根据

3、所见到的颗粒估计大小,细粒者在肉眼下难见,往往要借助于 放大镜,微粒者肉眼看不出颗粒现象,用放大镜也往往看不出颗粒现象。具体的一块翡翠,其组成矿物的大小(粒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有些矿物个体的 V 度很大,另一些可能很小。所以,翡翠的粒度应根据组成矿物的平均大小,或优势的粒度 大小来判定。对于以细粒为主,存在少量但明显的大颗粒的情况,则把大颗粒的矿物称为 斑晶,细粒的称为基质,同时把这种现象称为斑晶结构。如果组成翡翠的矿物粒度大,而且明显,传统上称这种现象为“豆” ,颗粒较大的称为 粗豆,对可见到颗粒,而且透明度不佳的称为“粗豆种” , “水豆”则用来形容粒度大但透 明度较好的翡翠。总之,

4、“豆”表示较为粗大的粒度,不是高档翡翠的属性。2.透明度透明度透明度是指物体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翡翠的透明度变化很大,从接近于玻璃般的透明 程度到不透明,透明度的不同对翡翠的外观有直接的影响。透明度较好的翡翠,具有温润 柔和的美感,透明度差的翡翠,则显得呆板缺少生气,透明度是质地的主体。传统上称翡翠的透明度为水头,用水长、水短来描述翡翠的透明程度。行业上常用挡光片或聚光手电 来观察光线深入翡翠内部的程度,并根据光线在翡翠中的渗透所及范围的大小定量地衡量, 如果光线渗人达 9mm,则称为 3 分水(1 分等于 3mm),达 3mm 称 1 分水等,并依此可以 把透明度划分成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

5、透明和不透明等 5 个级别。在评价翡翠的透明度时,尤其是估计透明度对颜色的可能影响时,还要注意所谓的 “照映”的作用。照映是指翡翠局部的颜色因光线的传播而扩散到色斑范围外的作用。透 明宝石是利用抛光的刻面来达到使色斑的局部颜色扩展到整个宝石。翡翠则要依靠光线的 漫反射作用来达到这一目的。翡翠照映作用最为有利的是半透明的质地。在半透明的翡翠 中,通过色斑的光线经色斑的选择性吸收之后成为绿光,不直接射出翡翠,而是被翡翠的 颗粒反射,就会把颜色带到无色或浅色的区域,使翡翠的色斑扩大。如果翡翠不透明,就 不会产生照映,翡翠过于透明也不利于照映。理解照映作用,对评价翡翠原料的质地好坏 有重要的意义。3.质地的品质类型和划分质地的品质类型和划分传统的翡翠地子类型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如果从质地的意义出发,考虑传统的地子类 型,就可以在这一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翡翠客观规律的质地类型,达到对翡翠进 行系统的品质分级的目的。据此,翡翠质地从优到差到划分成玻璃地、冰地、化地、冬瓜 地、水粉地、水豆地、粉地、豆地、瓷地和石地,在影响质地的结构和透明度这两个因素中, 透明度是主要因素,结构特征(主要是粒度大小)是辅助因素,对质地好坏首先是通过透明 度来认识,尤其是透明度好的翡翠,它的结构特征粒度大小往往只能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识 别,一般地说,透明度越好,颗粒越细,质地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