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676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技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东南亚和东北亚危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我国除 新疆和宁夏分布情况不明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此虫 20 世纪 60 年代前仅在局 部地区偶发危害,其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增加和加重;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全 国主要稻区大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在 20032004 年,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湖北、重庆等地连续大发生。数量之大、危害周期之长、波及范围之广,乃历史罕见,严 重危害水稻生产。在自然条件下,其寄主除水稻外,很难发现取食完成其世代的其他植物。 以幼虫吐丝纵卷叶尖为害。为害时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和绿色叶肉组织

2、,形成白色条 斑,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严重影响水稻产量。1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体长79mm,翅展1218mm,黄褐色。前、后翅外缘有黑 褐色宽边。前翅前缘暗褐色,有3条黑褐色横线,中横线短,不伸达后缘;后翅黑褐色横线 2条。雄蛾体较小,前翅前缘中央有1黑色毛簇组成的眼状纹;前足跗节基部有1丛黑毛;停 息时,尾部常向上翘起。雌蛾体较大,停息时尾部平直。卵近椭圆形。长约1mm,宽0.5mm. 扁平,中央稍隆起,卵壳表面有网状纹。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淡黄褐色。被寄生的卵呈 黑褐色。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皮,呈白色短条状,吐丝纵卷叶尖155厘米。3龄幼虫啃食 叶肉呈白斑状,纵卷叶片虫苞长1015厘

3、米。4龄以上幼虫暴食叶片,食肉留皮。1头幼虫 可食稻叶610片。老熟幼虫在稻丛下部枯叶鞘内、枯黄叶片稻丛之间、老虫苞里、新鲜叶 片和田边杂草丛间叠苞结茧化蛹,或在土隙缝中化蛹。显纹纵卷叶螟在穗期还能群集钻蛀 茎秆,造成枯孕穗和白穗。2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隐藏在植株丛中,一遇惊动,即做短距 离飞翔。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情况产卵量大。幼虫孵化后在 叶或茎秆上爬行,钻入心叶、叶鞘内或在叶面上取食叶肉,后吐丝将叶的两边纵折成苞, 在内取食为害,幼虫老熟后在稻基部黄叶及无效分蘖上结茧化蛹。喜欢吸食植物的花蜜和 蚜虫的蜜露补充营养。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后,叶片造

4、成白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引 起水稻减产,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地区减产50以上。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受迁入虫 源数量、迁入后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及长势等因素影响。一般阴雨、寡照、高湿有利于该 病发生干旱、高温对其发育不利。糯稻重于粳稻,粳稻重于籼稻,叶色深绿宽软比叶色 浅淡挺直的品种重,成虫喜欢栖息在生长茂密的稻田,在生长嫩绿的稻苗上产卵(一般为散 产,大发生时几粒连在一起,多产于叶上部、叶背),幼虫取食分蘖期至孕穗期的稻株存活 率高,有利于发育。3发生条件 一是气候。气温在2228。相对湿度达80以上,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卵 巢发育、交尾产卵、卵的孵化以及幼虫成活、结苞;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或

5、相对湿 度低于70,均不利于发育。二是食料。凡早、中、晚稻混栽地区,种植的品种复杂,田 间水稻生育期不一。为各代稻纵卷叶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其繁殖率和成活率相应提高, 发生量大。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的生育阶段,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有一定差异。一 般叶质软、叶片宽的品种受害较重;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危害期,正处在分蘖期或孕穗期 的水稻受害较重。三是天敌因素。绒茧蜂、稻螟赤眼蜂、蜻蜓、青蛙、蜘蛛、隐翅虫等可 捕食稻纵卷叶螟的蛹、卵、幼虫、成虫,这些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数量都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但由于目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杀死了较多数量和种类的天敌,使天敌自然控制 作用下降。也是造成稻纵卷叶螟危害猖獗的重要因素。四是栽培因素。水稻分蘖至孕育期, 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稻叶嫩绿,郁蔽度大,灌水深的田块,发生尤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