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648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陈君陈君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若发生留置导尿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浅谈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1.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据报道,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 208-31.7,其中 37.3-56.0为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在留置尿管的人群中,有 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高达 13-30。导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长时间留置导尿及操作损伤。尿道口细菌定植,导尿管与集尿袋连

2、接不良。1.2 女性尿道短,女性比男性发生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率高,所以缩短住院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可有效地预防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由于男性患者导尿难度大于女性,插管的角度掌握不好而刺激、擦伤尿道黏膜,破坏其自然防御屏障。为细菌的侵入提供条件。提示操作者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熟悉男性解剖特点,切忌粗暴操作,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或前列腺肥大者最好请专科医师指导操作。1.3 临床实践证明,由于细菌耐药性及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常规长期使用抗生索,所以预防的主要环节是防止尿道口细菌的定植,0.5碘伏对常见外阴污染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由于肛门排泄物、被褥或内衣随时污染尿道口及周围黏膜,除 2

3、次d 的外阴清洗消毒外,将消毒敷料持续置于尿道外口。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可有效地减少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2 膀胱功能损伤2.1 膀胱功能损伤临床表现为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再次发生尿潴留。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留置导尿管时,临床常采用开放引流放尿和定时间歇放尿方法,上述两种方法不同于正常排尿模式,开放引流放尿使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与肾脏产生尿相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膀胱呈空虚状态,使其逐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而定时间歇放尿,不能因人而宜地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及排尿间隔时间

4、,尿液随压力差作用流出,患者难以产生排尿感觉,不能充分训练膀胱功能。2.2 放尿时要提醒患者有意识排尿,产生排尿感或排空感使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得到继续发挥作用。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其拔管后排尿过程顺利,排尿量也不受影响,可有效地保护膀胱功能。为防止拔管后尿潴留发生,促进自主排尿,在拔除尿管前经尿管直接将消毒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内,可使膀胱内逼尿肌收缩,引起排尿反射促进排尿,并能解除尿道扩约肌的水肿。2.3 昏迷及截瘫患者早期的膀胱功能训练,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膀胱充盈情况每 2h 放尿 1 次,3d 后改为 3-4h 放尿 1 次,持续至拔除尿管,每次

5、放尿前压迫膀胱,通过压尿建立患者的排尿反射,维持膀胱肌肉的正常张力,避免形成挛缩性膀胱。 3 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留置导尿管表面的晶体易导致尿路感染,拔管时还易损伤尿道粘膜,因此。多饮水、多排尿,可有效达到机械性“内冲洗”,预防尿路感染和导管表面结晶形成的目的。4 患者角色适应不良4.1 一些患者因病情需要,不但住院期间需留置尿管,而且会带管出院。患者若角色适应不良(角色强化或角色缺如等),不能正确管理留置尿管,会对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4.2 我们要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留置导尿的目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调动患者在实现自我健康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让

6、患者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提高其生命质量。5 护理加强护士责任心,了解不当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熟练操作技术。插导尿管前应做好心理护理;病情允许,请患者导尿前不要排空膀胱。应根据患者的体型、年龄,了解有无尿道畸形,前列腺增生、肥大等,插管前常规检查导尿管气囊充液,回抽液体情况,有无漏液、破损,以及尿管是否通畅,以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气囊破裂致尿道黏膜损伤。一般情况下,导尿前用 0.5碘伏作润滑剂涂抹于导尿管外壁,从尿道口灌入25ml,其表面活性剂能在尿道黏膜表面与导管形成薄膜,起润滑功能,如有前列腺增生肥大者,年龄偏大者,可用 5利多卡因注入尿道口,或用利多卡因凝胶代替润滑涂抹导尿管,都可在插管时

7、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护士应熟练掌握导尿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插管时应动作轻柔缓慢,多与患者交流,禁忌来回抽动,遇到阻力时轻微改变方向,用手指在会阴部触摸到尿管前端,轻轻加压引导进入后尿道,也可在尿管后端接表麻或润滑剂注射器边插边往入易于成功;插管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 5l0cm 大多 5cm 为适合,方可充盈气囊,避免因气囊末完全送入膀胱,充盈的气囊嵌在尿道中至尿道损伤。导尿管韶置期间,应告知患者翻身时避免过度牵拉,排便时腹部不能过度增加腹压;集尿袋中的尿液不能过满;注意集尿袋不能高于膀胱;不能自行拔管等以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和继发尿路感染,对有神志不清烦躁不合作者,应适当

8、约束,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避免并发症发生。导尿管成功留置后,认真记录导出尿的颜色、量、性状,注入气囊的液体量,以供拔管时查阅;保留尿管期间,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尿管扭曲受压,维持密闭引流,做好患者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尤清洁干燥无渣屑;每日用 0.5碘伏擦洗尿道口 2次,每天更换集尿袋 1 次,每 2 周更换尿管 1 次,病情允许下尽量多饮水每天 2000ral 左右,可口服碳酸氢钠片,以增加尿量碱化尿液作用,防止尿垢附着;必要时每天做一次膀胱冲洗,护十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尿管固定情况,并详细记录尿量、气味、颜色、性状,帮助鼓励患者多做膀胱区按摩,促进膀胱肌力恢复;根据病情,拔管前 2 天每 23 小时间歇放尿 1 次,训练和改善膀胱收缩功能,尽早拔管,使患者早日康复。综上所述,预防尿路感染。减少膀胱功能损害,持续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变,通过学习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可有效地预防留置导尿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