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286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摘要内容摘要】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领域,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的总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思维方基本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基本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在解决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在解决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过于开放,不敢引导的教学,要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达到教学的目的。【关关 键键 词词】低年级 解决问题 策略 自主性 多样性

2、合作性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领域。 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的总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其中一条具体的要求就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在解决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做中学。一、创设充满趣味情境,吸引学生发现问题。一、创设充满趣味情境,吸引学生发现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因此,老师要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去

3、创造。1 1、故事激趣、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教师应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并配以画面来创设情境。这样,不2仅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取出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提前感知数量关系,重点词语,术语的含义,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小猫吃鱼”这一课时,我把小猫吃鱼改为故事形式及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小猫过生日”的情境,利用熟悉生动的“生日快乐”乐曲,诱人可爱的生日蛋糕与闪烁的生日蜡烛这样热烈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猫吃鱼场面,引导学生猜一猜小猫会吃掉几条鱼,还剩几

4、条鱼,想一想剩下的鱼,小猫会怎么处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从而掌握了一位减法。2 2、编题探究、编题探究教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况编题后,再引入适合于问题的教学中。常用的形式有:根据线段图、实物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编题,根据提供的条件、问题选择编题,补充条件,补问题练习等。例如:在“辨认方向”的教学中,可先出示一组实物 示意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讨论并进行口答。这样让学生提前直观地感知实物的关系,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难点突破和对解题方法掌握。3 3、设疑激思、设疑激思“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根据儿童的好奇心理,精心设疑问难,鼓励学生运用

5、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使新课导入富有挑战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两个三位数的加法”时教师先提出:“你们还记得两位数的加法计算的方法吗?”然后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3学习两个三位数的加法 。 ”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容易地掌握了“两个三位数的加法” 。教师设疑激思,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心理准备。4 4、设境激情、设境激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导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其中,深入体验知识的内涵,学生由此积累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索求知的巨大动力。

6、这样的设境导课,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5、游戏引趣、游戏引趣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游戏情境,教师可在课始把学生组织在自己精心营造的游戏之中,尽管此时学生还未直接接触新知,但他们的思维已置于新知的前沿,这样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桃树有八棵,梨树比桃树多 3 棵,梨树有多少棵?”这道题时,可以让 4 位学生参加“数学接力赛” ,每个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即顺利交接了自己手中的接力棒。接力赛第一棒是:从“梨树比桃树多 3 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是:“还知道

7、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二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它是由“和桃树同样多的 8 颗”和“比桃树多的 3 颗”组成的);第三棒是:“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怎样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应该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是:列式和作答4(639 棵),答:梨树有 9 棵。如此一来,突出了问题的层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对分析能力尚低,语言表达能力还不算好的低年级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二、二、基本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在解决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做中学。伟大的物理学

8、家爱因思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数学素质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状态的不足,可能无法提出问题或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数学的内容可能产生的疑惑,或者是旧知识与新知识的之间的矛盾,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从中提出问题,从而逐步会问善问。1 1、教师的、教师的“导导”要选好角度要选好角度。教师的引导要选好时机和角度,要导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时,似懂而未懂之处,无疑而有疑之间。古人云:“趣浓劳轻,乐学不疲。”在教学

9、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作出调整,使引导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实际,富有启发性。2 2、教师的导要控制好频度。、教师的导要控制好频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过于开放,不敢引导的教学,实质上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现在的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一道题能够出现五六种甚至更多的算法,教师在教学5过程中不停地鼓励,最终还不忘加上一句:“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本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算法多样化,变成了教师不得以的教学行为。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实际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只集中在 25 分钟左右,所以教师的引导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10、要控制好“导”的频度。面对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淡淡出现的算法哪种更合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自主建构的能力。3 3、教师的、教师的“导导”要把握好尺度。要把握好尺度。教师的引导对于教学具有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和调控信息的作用。由于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层次、水平是有差异的,这就要一个教师的引导要把握好尺度,不但要在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下合理设问引导,还要把握好设问和解答所占用的时间。若教师不看火候,急于求成,那么善意的超前指导,就只会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永远做不到触类旁通。同样,过于滞后的指导也会使学生丧失探索的热情和信心,难以收到趁热打铁之效。对于

11、难度小,思考价值低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作答,反之则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再作答引导的过程,不能使之成为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过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提出见解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以便及时补充、纠正,使学生的探索能够深入。四、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四、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是有必要的。解决问题的个性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而通过解决问题的个性化又可以培养学生6

12、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注意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 单独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公共汽车上原有 22 个人,后来下车 7 人,又上来了 13 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这一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题意这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应怎么样计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经过几分钟的独立思考,我巡视后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想到了1、221335(人)35728(人)2、22715(人) ,151328(人) ;这样的两种方法。只有个别学生想到1376(人) ,22628(人) ,这种特殊的方法。虽然学生独立思考所到的方法只是一两种,但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五、合作交

13、流,促进学生反思问题五、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反思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思,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聆听别人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 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 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后,必须他们参与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不同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交流中

14、,有机会对同一知识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解。例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例题“28+21=”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我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做法。经过学生汇报内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小组基本上都7得出了三种以上的方法,紧接着,我将学生小组的方法一一列举在黑板上:1、 列竖式计算2、 202040 819 40949;3、 8+1=9 20+20=40 9+40=494、 282048 48149;5、 2120=41, 41+8=49根据黑板上的各种方法,我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第三种方法比较好,因为和列

15、竖式计算方法很相似,而且如果个位满十也不会忘了向十位进一,有的说第四种方法比较好,因为它分两步做,而且是学生学过的口算,所以比较简便,学生们通过相互的交流,选定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必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化。六、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六、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连,使教学活动更有亲和力,更生动,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理解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在假期跟随爸爸、妈妈到市场去买菜。在买菜过程中了解各种物品的重量,并帮助家人拿菜,感受重量。回家后数一数相应的重量的物品的个数,如:1 千克鸡蛋有几个?500 克藩茄有几个?等等。这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运用。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广西教育07 年第 10 期2、 广西教育07 年第 09 期3、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07 年第 5 期4、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07 年第 9 期5、 小学教学典型课示例主编:常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