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075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卧里屯乡中学 叔宝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科学、全面、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不容乐观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些调查和统计的数据还不够客观和标准,但是青少年学生日益显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已说明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发现有 27%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1,原国家教委对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 20.23%的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碍2。以此推算我国约二

2、亿的大中小在校学生有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就高达三、四千万之多,这简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据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全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 2961 名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发现占总数 16.7%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初中生为13.67%,高中生为 18.7%,而大学生高达 25.39%3。令人担忧的是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导致了学生自身的身心2疾病,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学习活动,同时还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品德发展和正常的社会性适应,如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休学、退学、离家出走、死亡,甚至犯罪等,这在客观上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

3、造成了消极后果。如北京 16 所大学联合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 37.9%和 64.4%。清华大学的统计表明,该校因心理疾病休学、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休学、死亡学生数的 51%和 50%4。从最近一次对全国近 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分数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5。上述材料充分显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也足以说明,在大中小学开展学生心理

4、健康教育,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从各种制约因素的性质不同类型来说,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心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从各种制约因素的功能不同类型来说,可以分为本体因素与诱发因素两大类。3本体因素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而诱发因素则是产生变化的外在原因。诱发因素通过本体因素而发生作用,它决定着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现实性。例如,紧张的学习生活,对于心理功能状况良好的学生来说,会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投入更多的

5、学习精力;而对于心理功能状况较差的学生来说,有可能引起过度焦虑,导致产生心理障碍。下面简要阐述本体因素和诱发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本体因素本体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第一,遗传因素。一般讲,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但是,一个人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一个人的躯体、气质、智力、神经过程的活动特点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根据调查和临床观察表明,在精神病患者的家族中,患精神4发

6、育不全、抽疯发作、性情乖僻、躁狂抑郁等神经精神病或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人占相当比例。例如,对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患病率的调查数据显示,精神疾病发病的原因确实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越亲近,患病率越高,而这正是遗传因素的影响。第二,病菌或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如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由于病菌、病毒损害神经组织结构而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它可以阻抑心理的发展,造成智力迟滞或痴呆。第三,脑外伤或化学中毒。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脑震荡、脑挫伤等都可以导致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心理障碍;由于有害化学物质侵入人体,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如酒精中毒、食

7、物中毒、煤气中毒、药物中毒等,亦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第四,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这方面的影响也是造成心理障碍和精神失常的原因之一。例如内分泌机能障碍中,最突出的如甲状腺机能混乱、机能亢进时,往往出现敏感、暴躁、易怒、情绪冲动、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躁狂症,而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则可能导致抑郁症等。52.心理活动因素心理活动即心理状态。个体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心理活动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个性因素等。第一,认知因素。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就是信

8、息的获得、贮存、转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人类个体的认知因素涉及的范围极广,主要有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每一个体都具有各种认知因素。这些认知因素自身的发展和各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协调的。一旦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某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就会产生认知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和焦虑,于是想极力减轻或消除。认知因素之间的失调程度越严重,则人们期望减轻或消除失调,维持平衡的动机也就越强烈。如果这种需要和动机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认知的严重失调,还会损坏人格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甚至导致人格变态。6第二

9、,情绪因素。人的情绪体验是多维度、多成分、多层次的。它是一个人机体生存和社会适应的内在动力,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地讲,稳定而积极的正性情绪状态,使人心境愉快、安定,精力充沛、适度,身体舒适、有力;相反,经常波动而消极的负性情绪状态,则往往使人心境压抑、焦虑,精力涣散、失控,身体衰弱、无力。因此,培养良好的正性情绪,排除不良的负性情绪,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第三,个性因素。个性因素亦可称人格因素。个性因素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和个性倾向性等因素。个性因素是心理活动因素的核心,它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例如,同样一种生活挫折,对不同个性的人,其影响程度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无法承受或消极

10、应付,从此自暴自弃;有的人则可能接受现实,正视挫折,加倍努力,奋发图强。研究表明,特殊人格特征往往是导致相应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的发病基础。例如,谨小慎微、求全求美、优柔寡断、墨守成规、敏感多疑、心胸狭窄、事事后悔、苛求自己等强迫性人格特征,很容易导致强迫性神经症;再如,易受暗示、耽于幻想、情绪多变、容易激惹、7自我中心、自我表现等特殊人格特征,很容易导致癔病症。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二)诱发因素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1.家庭因素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日益深重。父

11、母对子女,一方面因其“独”而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舍不得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另一方面因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又过分地逼迫孩子接受超常规的教育,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小组、特长班、补习班,这些“过度教育”违背了孩子们的天性,无论是对孩子生理还是心理发展都十分不利。一个被家庭纵爱娇惯的学生,他的行为不是怯懦、退缩、胆小、自理能力差,就是蛮横、自私、任性、贪心、懒惰、逞能好强而不顾一切等。而那些由于家长的专制甚至歧视与虐待而得不到家庭成员的关爱与温暖的学生,则容易对人产生不信任、冷漠、疏远、不满、抗拒,甚至敌意8、憎恨的性格。这些性格在小学表现尤为明显。受不了一点委屈和挫折,

12、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与老师有意作对等等。另外,由于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没有与其平等交流感情的朋友和伙伴,缺乏同龄人交往的经验和相互模仿的对象,也容易导致独生子女精神生活贫乏,不善交际、冷漠内向、孤僻、早熟的倾向。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

13、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3.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9。他们一方面日趋成熟化,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的缺陷。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 、“一切向钱看”等已严重污染到学生的心灵。现代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书籍、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及宣传品等所传递的某些不健康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侵扰学校的领地,学校也防不胜防,这对于还没有确立正确信念和人生观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毒剂,毒化着他们的心灵。由于现在一些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弱化,导致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进而使少年儿童产生模糊认识乃至失足现象;其次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影视节目和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吧!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为他们的成长编织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还孩子们一个洁净的蓝天,为了我们子女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和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10浅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