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组《有理数乘法》讨论结果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994128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组《有理数乘法》讨论结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J组《有理数乘法》讨论结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J组《有理数乘法》讨论结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J组《有理数乘法》讨论结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组《有理数乘法》讨论结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组《有理数乘法》讨论结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一模块,我们组讨论的毕很热烈,目前只有三位老师进行了讨论,而且组长也没有发帖讨论,为了能获得成绩,我在这里先总结一下: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这一问题,三位老师各抒己见,赵鸿仙老师认为主要是探究式教学模式;陈志强老师认为是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我认为是四中教学模式。我们经过讨论认为,主要是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但还是有其余的教学模式。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在新课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动手折纸,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此引出乘方运算这个新知识,然后呈现新的学习内容;再进行知识的整合学习,最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完成作业。 (2)发现式学习教学模

2、式。老师在讲授乘方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规律并得出结论。 (3)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四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计算机上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明简记的必要性。 (4)探究性教学模式” 。这是陈老师使用的最重要的教学模式,表现在: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请学生动手折叠张,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并板书折叠的次数和对应的折叠层数,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 2 倍。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明简记的必要性。求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

3、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提高: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关系?运用新知识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引导学生看教科书 49 页 50 页。 2.2. 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赵鸿仙老师总结的比较好,我们都同意:(1)情境教学策略,主要采用的是问题型教学情境和探究型教学情境的设计,体现在: “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利用折

4、纸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颖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上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通过课堂总结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最后利用课后作业对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陈老师在教授新知识前,利用折纸游戏引入新课,建立了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间的联系,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不断进行提问和反馈。3.陈老师设计用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理由。这个问题,意见完全一致,大家都表示认同,理由如下:(1)使用了 Math 3.0方便快捷,人机

5、交互丰富了教学的资源,增强了师生、生生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这使学生既知道乘方的书写形式,又理解乘方的含义,还能直观地看见乘方的结果。同时也使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不仅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乘方的运算结果数据有的比较大,不通过计算机很难迅速的计算出结果,用 Math 3.0方便快捷,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丰富了教学的资源,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3)乘方的运算与计算机联系起来,能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优越性,便于学生今后应用计算机独立解决一些必要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实践意识。 4. 你觉得陈老师

6、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些优点? 这一问题每位老师都可以从着三个方面总结,这里我将各位老师的意见总结一下:(1) 在创设情境方面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并且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如让学生折纸的游戏,简单直观的引出乘方,创设有利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境。可操作性强,而且生动有趣,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2)在问题设计方面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在,特别是折纸时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总结里的提问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设。 (3)在知识的扩展方

7、面,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乐于进行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选作,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说明陈老师对学习者特征很了解。他设计的作业适应于当时的教学情境,且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的挖究性学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去。比如:知识拓展的选做题的第1题、第2题和第4题。而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一题则有相当强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寻求原因的强烈欲望。所设计的问题适应于当时的教学情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去。5. 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每个老师所属学科不同,所以,可能建议也

8、会不同,这里我将各位老师的意见列举一下:赵老师: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总的来说是可以的,如果学生合作交流和课堂反馈的教学环节能再加以改进的话课堂效果会更好。谢老师:总体来说,陈老师这节课使用了综合的教学模式,采取了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我感觉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学生活动方面设置的不够具体,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探究形式不够多样化。在一些教学活动设计中也不能体现团队协作精神,该放手的还是放手给学生比较好。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加强必要的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我觉得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探究性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

9、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 陈老师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使得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提高,再加上多个生活实例,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教师和学生做到了课堂的互动。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缺少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 但是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缺少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如果增添学习一些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这一节课将会更完善。另外,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练习中,缺乏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的设计,应该补充。 这就是目前我们组的讨论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