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昌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4046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昌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昌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昌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昌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昌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昌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昌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探讨讨辽宁省烟草公司 铁岭市公司马壮,初庆科摘要:摘要:本文详细剖析辽宁省昌图县当前烤烟生产面临主要矛盾,提出解决困扰昌图烤烟产业健康发展的“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新思路,以缓解我区当前烟粮比值小,务农人员少,用工、物价上涨,以及农村资本短缺等因素限制我区烤烟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文章以 2011 年双庙子烟站“股份制烤烟生产模式”的实操运作为基础,归纳出该组织模式的突出优势和问题思考及前景分析,探讨我区烤烟产业发展模式的新生动力。关关键词键词: :烤烟;股份制;生产模式在国家局烟叶生产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铁岭市昌图县烤烟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年产量自 2003

2、 年的 3 万担左右发展到 2010 年的 7 万担,为昌图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近几年,由于烟粮效益比值的逐渐拉近,用工价格高涨,农村务工人员短缺,各种生产物资价格的普遍上涨,以及烟价上浮比例及补贴价值过小,加之农村人均耕地不足,农村资本积累相对短缺,融资渠道窄,资金来源有限,导致现形势下烤烟生产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老百姓心中已经开始动摇,很多烟农已经开始出门务工或经营其他经济作物,已经影响到我区烤烟产业的稳定发展。一、剖析我区烤烟产业发展面临主要矛盾。1、人均耕地面积少,承包土地价格昂贵,限制烤烟规模发展。以双庙子镇为例,全乡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5 亩,而我区现阶段已发展成为最小种

3、植规模均在 25 亩左右,这样烟农去掉所有雇工及生产资料费用,才能有基本合理收入;剔除农户必须种植的经济作物所剩耕地面积,所剩耕地面积已经不能满足烤烟生产。另外与周边地区一样,双庙2镇近几年承包土地价格飞速上涨,已由 2005 年的每小亩地 150 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 650-700 元,上涨 330%以上。综合土地面积与价格,形式颇为严峻,已经明显制约烤烟产业健康发展。2、受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农村务农人口明显减少,烤烟种植前景堪忧。近几年,国家宏观建设项目多集中于城市中心地带,居高不下的务工待遇吸引了众多的打工者,并且呈上涨趋势,另外受城市的逐渐扩大,人口增多及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

4、在城市里已经形成的“白领” 、 “蓝领” 、“灰领”的务工成本和待遇已经明显优越于小农种植业,再加上因求知而走出农村的 80 后和 90 后,已经习惯了城市的奢华和繁荣,主观上已经放弃务农的思想,甚至条件好的已经将父母接到城中居住。致使现阶段真正在农村务农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严重比例失调的生产态势应该引起烟叶主管部门甚至是农业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可以说,非产业化、规模化的农村种植业已不再具备曾经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将农村的现有资源进行有机重组,方能缓解农村厌农现状。3、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烟农利润“缩水”。受国家局惠农政策的影响,烟叶收购价格较以往明显上调许多,以C3F 和

5、 C3L 为例,2005 年收购价格为每公斤 11.8 元和 10.6 元,2011 年是 17.80 元和 15.80 元,分别上涨 51%和 49%。而以双庙子镇为例,2005年用日工和车工价格分别为 25.0 元和 90.0 元,2011 年的人工和车工分别是 70 元和 200 元,单价上涨 180%和 122%。众所周知,各种生产材料和烟需物资同样跟风涨价,虽然各地不尽相同,但整体上浮的价格比例同样较大。多种因素汇集一起,涨价幅度比例悬殊导致烟农种烟利润明显缩水,抑制烟农种烟的积极性。4、风险大,保障性差,主观上限制投资欲望。3经营或管理过烤烟生产的人员都会知道,烤烟生产成本投入是比

6、较大的,以双庙子镇 2010 年种植烤烟面积 25 亩为例,全年一次性投入资金费用为每亩 2300-2400 元,远远高出其他农作物,平均亩收入为 800元左右(补贴除外) ,众所周知,2010 年的烟叶收购价已经高于以往任何一年,但收入只占投入的 33%-35%,由此可见投资风险明显偏大。而且烤烟很容易受到旱、涝、病虫害以及恶劣天气的风灾、雹灾、冻害因素的影响,后果可能是损失惨重或造成绝收。而现有的风险基金政策、人工影响天气措施及各种补贴和返税等保障措施只能是减少损失,无法从根本上规避种烟风险。主观上已经抑制了烟农的投资欲望。二、成立“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 ,有效缓解我区烤烟产业发展面临主要

7、矛盾。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有效遏制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探讨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消除烟农心中的种烟顾虑,已经成为我们所有烟叶人必须深刻考虑的课题。为此,双庙子烟站在 2011 年春实地走访调研双庙子镇乔家与北大村土地和务工资源,经过多方探讨与可行性分析,大胆提出“股份制种植烤烟”模式的有益尝试。通过联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股东出资入股(也可以以土地或管理入股等多种入股方式) ,成立“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组织,在股东会议上选举(或外聘)有生产经验和经营能力的人员成立烤烟生产组织机构,以管理者的形式代替股东管理烤烟生产至销售结束的全过程,接受股东的监督并获取相应报酬。通过宣传和引导,该模式得到镇

8、党委与村领导的工作支持,成立一个由十八个股东组成的“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组织。该组织 2011 年种植烤烟 450 亩,截止目前,股份制种植的烤烟长势良好,生产管理操作及费用开支均属正常运行。经过近一年实操运作,该组织模式已经有效缓解我区当前烤烟产业主要矛盾,拥有一定可行性并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4间,促进了我区烤烟产业的良性发展。1、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是现形势下,探讨烤烟生产新型生产组织模式的有益尝试。首先,该模式优越于现在的“合作社”组织,打破“合作社”的人员格局限制,只需看好烤烟产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投资入股。其次是该生产组织模式打破以往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模式,股东可以经过协商以资

9、金、管理、土地、务工等项目一项或几项折价入股,实现烤烟生产的资金、管理、务工、土地等资源相互分离,打破以往生产模式的资金、管理、务工、土地相互限制的弊端,实现相互分离后的有机整合,有效分解种烟风险,缓解小农户经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轻松种烟。2、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在实现烟草产业化、规模化运作的同时,有效稳定农村的雇佣关系。现阶段“股份制种植烤烟”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较大” ,其严明的组织机构有效规范各个股东的职责权限,较为缜密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用工及利润分配等相关事宜。合理而又长期、连贯的务工人员队伍配置,更是有效改进了农村用工不稳定的局面,使绝大多数务工人员全年

10、都能有机会从事烤烟生产工作,消除务工人员的顾虑,能静下心来从事烤烟生产工作。借助国家烟草局“基础设施建设”的东风,使我们的股份制烤烟种植组织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路子,工作效率和务工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效缓解当前务农人员紧张等现实矛盾。3、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对我区烤烟生产机械化联合应用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以及新兴技术、新品种的联合应用提供可操作的空间和舞台。以先进的机械设备替代粗糙的手工操作,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得到5明显提升。以烤烟生产标准体系为支撑,更新技术和选用优质抗逆品种,服务于我区烤烟的产质量。事实验证,2011 年“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组织从

11、整地、起垄、施肥、刨埯、覆膜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操作质量得到良好控制。整地、起垄规模规范统一,双沟施肥更有利于烟株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机械刨埯距离、深浅和机械覆膜、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部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有效避免因人员操作而产生参差不齐和人工传播病菌的现象。使 2011 年股份制经营的烤烟几乎没有病虫害发生,烟田全部整齐、均匀一致,长势良好。4、 “股份制种植烤烟”模式为我区烤烟生产的“科学组织和资源优化”提出新的考验。以往的单户种植烤烟的经营和管理只能是在农民自身素质的基础之上,由烟站进行监督和管理,生产水平虽有提升,但幅度较小。而经过自主整合后的“股份制”模式,

12、其人员的选择、物资的购进、务工质量、生产效率、管理能力等各个环节均由股东大会参议并决定,多方力量交汇一起,形成“人尽其才” 、 “物尽其用” 、 “节省开支,避免浪费” 、 向管理求效益的管理理念,共同目的就是提升烤烟的产质量。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完善了我区烤烟产业的集约化种植、工厂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宏观发展理念。更有效的促进我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基本烟田规划。通过改善种烟环境和条件来促进“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的更好更快发展。5、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是探讨当前形势下稳定种植规模的有效形式。由于我县近两年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使昌图大部分乡镇连续遭到雹灾和冻害,致使烟叶连年减产、减收,一

13、家一户种植烤烟风险压力明显增大,直接影响烤烟规模的稳定,而“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有效缓6解单户种植烤烟风险压力,实现风险分流,改善当前落实烤烟面积难的问题。三、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问题思考及前景分析。诚然,任何一种好的经营模式必然会有他的不足之处。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虽然有效缓解我区当前的人员、土地、资金等等现实矛盾,但其与单户种植模式相比较,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家劳力不打工”的现象,以其“全雇工”的现实问题来看,确实是增加了一定的“费用” 。因此只有向规模和管理求效益,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管理的难度。另外,风险大、保证性差仍然是所有农村种植业的一大难题,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虽然有效分解种烟风险,但没有化解风险,这一点还需要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障农业利益。 就当前立场而言,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的确在我区当前形势下,缓解了种烟风险,稳定了种烟规模,提升了农业种植的管理水平。但其核心环节组织和管理,仍然需要烟站和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该模式的健康发展,势必给我区烟叶生产带来新的生产动力,但愿在不远的将来, “股份制烤烟种植模式”成为我区种烟史上的一次改革,成为引领辽宁烤烟发展模式的“新纪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