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3641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意识与潜意识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流派众多,其中精神分析学是在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专门发展起来的学说,不仅在医学领域,更在整个人类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和他的几位弟子,已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师。如果我们对精神分析理论有所了解,那么不仅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还会在人生意义、文艺欣赏、哲学思想方面都获得深刻认识。何以如此?因为,精神分析是一门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学问,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你会感悟到普遍的人性,从而拓宽你的意识,心灵世界更加开放,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总而言之,它教你怎样摆脱痛苦与烦恼,走向心灵的幸福,人

2、生的成功。故不光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需要精神分析,任何人都能够从精神分析中受益非浅。我们知道,20 世纪涌现的许多文学家,画家,哲学家,在自己的文艺作品、理论著作中都渗透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成果,如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卡夫卡的超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梵高与毕加索的画,等等,同学们若考上大学后接触到此类作品,就必须懂得一点精神分析理论才能理解。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是从对人的潜意识(又译无意识)的发现开始的。潜意识,是相对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顾名思义,通常指一个人意识不到但确实存在的内在的精神领域。现代心理学已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自我所意识的到的一切,并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相反,意识只是精神世

3、界的冰山一角。弗洛伊德有过这样一个比喻:意识是浮在海平面上看得见的冰山的上端,更庞大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下看不到,则好比潜意识的内容。对潜意识的认识是人类科学史上少有的震憾之一,哥白尼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达尔文证实人类原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而弗络伊德则表明个人甚至也不是自已思想的主人,人更多是受内在的潜意识的作用,并不那么自觉的行动。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同学们试想一下:你能完全左右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吗?有些想法不由自主在你脑海中浮现,驱之不去;强烈的感情一下子控制住你,让你忍不住的悲伤哭泣;更何况在夜晚,莫名其妙的梦境不断涌入你的睡眠里。种种迹象表明,一个人主观意识到的一切,只是精神世界的表象,

4、实际上人的精神从来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复合体,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摆脱潜意识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意识是人特有的功能。动物是无意识的,它们靠本能行动。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人类拥有意识能力大概是从几十万年前开始的,在此之前人类也几乎完全是受潜意识的支配。人类进化到今天,意识是否已强大到可以不必顾及潜意识的地步了呢?绝不。意识从潜意识分化而来,潜意识相当于意识的源泉,它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大根基。尽管你也许觉察不到,每个人都是意识与潜意识共同协调作用的统一体。我们不要以为潜意识比意识低级,潜意识是一个人更内在、更深刻的自我,它包含着数百万年来的

5、智慧。大家想一下,蜜蜂没有意识,可它天生知道去哪儿采蜜,怎样筑巢;动物先天的本能就能让它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有些潜意识功能好的人甚至可以像动物一样预知危险从而避开危险,我们称之为第六感。人类的潜意识中包含着惊人的潜力,丰富的功能。一个意识与潜意识配合良好的人能够发挥更大的潜能,取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功。同学们都知道什么叫“灵感”吧,灵感就是应意识的请求,从潜意识中涌现的创造性思想,它突如其来,毫无逻辑,突破理性。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潜意识作用的明显痕迹。而一个意识过分压抑潜意识的人往往显得刻板,平淡,缺乏灵气。精神分析学的研究表明,意识的发展离不开潜意识的支持,精神疾病、心理

6、障碍的本质,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冲突,二者不能和谐共处、协调作用。双方的矛盾斗争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导致神经症症状的产生。一般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有意识,但意识控制不了潜意识,如强迫症,不由自主的陷入一个荒谬的念头,或者没有道理的反复做同一种行为,自己也知道这样不该,却就是左右不了自己的想法与行动,好象冥冥中有什么强迫他一样。而严重的精神病人则表现为理性丧失,完全任由潜意识的自发冲动支配,意识失去作用。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与对立,绝非仅仅表现在有心理障碍的人和精神病患者身上,可以说,每个人都面临着意识与潜意识的调控问题。讲一个在学生中常见的例子,你也知道应该好好学习,主观上想坐下来专心读书,但就是管

7、不住自己,坐不那,学不进去。这里想学习的愿望与努力是你的意识,而干扰你学习的种种思想情绪大多就是你潜意识作用的结果。再有一个人过于肥胖,想减肥,少吃一点,但看见食物就是忍不住,明明不饿吧,也要吃点东西,否则心里就躁动不安。结果减肥失败。这也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本人认为,肥胖症是心理原因所造成,与人平时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吃东西实质上是一种消除内在的紧张焦虑的方式。所以不从心理上解决问题,用这减肥法那减肥法,只能见效于一时,过后必然反弹。)不过话说回来,潜意识不只表现为干扰你,阻碍你实现既定目标的东西,它也可帮你实现你的潜能,让你独特的个性得到发展。比如一个孩子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一听音乐就

8、入迷,家长认为影响学业打骂他,也不能让他离开音乐,一有机会就投入音乐的学习之中,最后靠自修成为一名作曲家。这是潜意识对他的引导。因此潜意识无好坏之分,它超越人类价值判断,就相当于人的本能,你如果协调得好,善于和它共处,它便会带你到达快乐,到达幸福和成功;如果协调不好,它就会阻挠你,使你无尽烦恼,给你的未来投下失败的阴影。一句话,它可以使你上天堂,也可以使你下地狱,关键是人对它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意识的发展离不开潜意识的支持,个人的主观愿望和行为不能违背潜意识的规律,否则其成长和发展就要遭受挫折。意识的发展若是与潜意识的需求和谐一致,人就能充分发挥出他的潜能和个性。像所谓天才,天才天才,好像是上天

9、赋予的才能,他们的智慧从哪里来?就是达到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与配合,潜意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很多艺术家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迷狂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可以说,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像天才那样出类拔萃,就是由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处理不好的缘故。其实每个人都有在他喜欢的领域成为天才的可能。为了理解意识与潜意识为什么会不相配合乃至矛盾冲突,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的精神结构。著名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人的精神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我们常说,“他生命力很强”,“他挺有活力”,这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能量比较充足的情况。反之,说一个人暮气沉沉,看起来无精打采,毫无生气,则指精神能量缺乏。精神能量的分配与流动遵循着一定

10、的规律,人的意识可以指挥它、调动它到一定的方向和地方。比如,我们用意志命令自己投入到学习当中。长期的学习活动形成了能量流通的一个经常性渠道,我们就养成了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生命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生命力的释放寻找多种多样的表现,所以人需要各种社会活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归属和被关爱的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不论哪一种需要受到阻碍、不能满足,都可能造成人的心理创伤,形成心理障碍。现在不少家长一门心思让学生好好学习,常常不顾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或者期望太高管制过分,或者呵护关怀过度干涉过多,使学生其他方面的

11、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导致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与冲突。人是一个整体,如果长期只关注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为了单个因素的满足而不惜牺牲其他,就会造成性格的扭曲,造就片面和畸形发展的人。青少年的成长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发展自己的意识。从孩提时代懵懵懂懂的无意识状态走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增强意识能力,有目的的运用意识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完成社会交付的各种工作。对学生来说,主要就是积极主动的读书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逐渐适应社会。然而,意识的发展必须符合精神发展的规律,符合潜意识的需求。如果一个人的意识过于强大,潜意识被广泛压抑,他的生活就缺乏乐趣,生命力得不到表现的机会。这个时候潜意识就会

12、起而反抗,抵制、干扰陷入片面发展的意识。大家都知道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同样精神能量的流动也不能老是只投入到一个地方,以致其他方面得不到养分。忽视潜意识的需求,为了外在的功利目的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心理处于长期压抑状态,人的能量系统就要变得不稳定;潜意识自发的寻找达到平衡的途径,精神能量会像水从高处流往低处一样朝相反的方向流动,导致主观努力失败,意识陷于紊乱,表现为神经症。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有无数种,心理学中“人格面具”原型和“阴影”原型的冲突斗争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所谓人格面具,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社会的要求,为自己塑造的一种外在形象。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师长、同学或同事对自己的期望。

13、别人希望你是什么样,你就表现为什么样,这样你就给自己戴上了一副“人格面具”。当人把自我认同人格面具时,表现为别人期望他表现的样子,表现出他“应该是”的那种形象。毫无疑问,人格面具是有意义的,一个人的成长必然面临社会化的要求,要能扮演好公众分配给你的角色,不然你就无法适应人群。可是如果一个人太看重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在人格面具上投入过多心理能量,那么这个人就活得很累很沉重了。他不顾自己内在的需求,隐藏自身不符合别人期望的一面,竭力表现为公众所要求的样子,刻意追求营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可是,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在潜意识里你本人真正的渴望是什么?久而久之连自己都忘了。从哲学上讲,这就叫“丧失自我

14、”,俗语则说是“为别人而活”。显然,过于看重人格面具,会导致对个体内在的压抑,使人的个性丧失,生命缺少活力,使你感到自己不再是自己。这就是一种意识过于强大,压倒潜意识的情况。但潜意识事实上是绝不可能被压倒的,它只不过是被迫沉入地下活动,并在暗暗酝酿对过分发展的意识的反抗。在人格面具趋于沉重的同时,“阴影”原型悄悄崛起了,对人格面具构成破坏和威胁。阴影,指的就是你隐藏的自我内在的一面,你的原始欲望与本能,也包括你的缺点毛病。人格面具越强大,阴影越遭到压抑,二者的矛盾对立相应会逐渐升级。你越是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高大正派,善良纯洁,你越不能忍受自己的缺陷,不能正视自身的原始欲望,对阴影的表现也就越

15、来越压抑。例如有的人习惯性的有一些毛病甚至是邪恶的想法或行为,他不能正视,常常为自己的某些“罪恶”内疚和自责,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为此耗尽了大量精力。其实,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邪恶的存在也是有他的原因与道理的。人的本能不可处在长期被遏制状态,有压抑必然有反抗,这在心理学中也是一道真理。如果阴影得不到表现,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它就会以一种扭曲变态的方式反映出来。邪恶,其实是人的正当本能以不正当的方式发泄出来的结果。有时我们责怪阴影的可恶,源头恰恰可能出在人格面具的过于强大,以致压抑了阴影,阻碍了人的正当本能冲动的释放。如果我们懂得心理学的规律,懂得让人格面具与阴影和谐共处,潜意识与意识相互配合,邪恶也

16、将从根源上被消除了。比如黄勇这个恶魔,他杀了那么多人,惟一的目的居然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很酷的杀手,大家都很不理解。事实上了解一下黄勇生活的背景,他的生存状态,就可以明白一些原因。黄勇生长在一个贫穷的物质文化都很匮乏的乡村,29 岁了,没有结婚,无所事事。但黄勇又和没头脑没文化的年轻人不一样,他受过一定教育,当过兵,喜欢画画而且靠自学还画得不错,还以玩游戏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以看出,黄勇,并不甘于像平常人一样生活,他的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高傲。但是,现实中的他实际上一事无成,还依赖父母养活,以平常的标准来衡量他是很失败的。另外,他的家庭在农村里地位低下,受人轻视,也许还遭到过欺负,又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潜意识为了补偿受挫的自尊心,就开始让幻想发挥作用:他把自己设想为可以左右人生死的杀手。在青少年中类似的幻想是很常见的:谁没有把自己幻想成很强大有力的人物?现实中受挫就在想象中满足一下自尊心,类似阿 Q 一样。但这种幻想过多,过频繁,就成了黄勇心头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以致他把幻想变为现实。这是受害者的悲剧,同时也是黄勇本人的悲剧:如果黄勇能把他的能量投入到有意义的事物,靠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