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3633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陈 莉中 宁 六 中宁 夏 中 卫 市755100【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提高教学的传递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提高教学的传递效率。尤其是在化学教学中,所讲授的化学知识如果能用恰当的电教手段阐释,可取尤其是在化学教学中,所讲授的化学知识如果能用恰当的电教手段阐释,可取得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如充分借助电教媒体,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得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如充分借助电教媒体,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能创设生的情感发展。运用多媒

2、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在实际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在实际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电教实验,可以充分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电教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功能,优化实验,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发挥实验的优势功能,优化实验,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还可以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还可以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关键词】:生动活泼、生动活泼、模拟、模拟、大信息容量、大信

3、息容量、清晰、清晰、辅助作用。辅助作用。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确,媒体的选用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提高了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提高教学的传递效率,有助于克服不同受教育者、教育者在学习或传播知识方面的弱点,有助于克服他们固有的局限性,扬长避短。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已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化学教学中,所讲授的化学知识用电教手段阐释,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2一、借助电教媒体,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一、借助电教媒体,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电教媒体集形、声、色于一体,不仅能提高学习效

4、率,而且能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借助电教媒体,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例如,初三化学绪言中“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之一。我国造纸、火药、烧瓷发明很早,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但在 1840年,英国人却依靠指南针来到中国,用钢铁制成的战舰、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学生播放这些知识的录像片,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习能源、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时,也可以通过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电教实验时,通

5、过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化学家化学探究活动的严谨与艰辛,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要真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新思想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

6、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3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初三化学的绪言时,让学生观看“魔棒点灯”的录像:放一药匙高锰酸钾于表面皿中,再滴入 3-4 滴浓 H2SO4用玻璃棒搅匀

7、,并醮取此混合物去点酒精灯,灯会被点着,看后学生感到很新颖,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此现象这么奇特呢?”学生觉得惊奇、有趣的同时好奇心产生,就会思考其中的原因。此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化学的王国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例如,学习初三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播放溶洞形成的录像,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的过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溶洞形成的化学原理,学生为自己能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而兴奋,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油然而生。化学课中还有许多微观知识,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从而引出分子、

8、原子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录像:先把物质扩大几万倍,不同物质的分子(原子)显现不同的颜色,让他们互相不渗透。然后在密闭的容器内有一只老鼠(此容器充满氧气),另一密闭器内也有一只老鼠(此容器充满二氧化碳),观察老鼠生命特征。然后提出问题:4“录像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结合课本知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他们的基本性质。这样就把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通过计算机的放大化为“看得见的粒子”,把抽象物质具体化。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大教学信息。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大教学信息。电教媒体的大信

9、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开始占优势,且理解能力慢慢增强,但有一个特点即易记也易忘,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电教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如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在课堂上能学会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并且能理解和运用。但过一段时间后,虽有或多或少的印象,但大多数会遗忘。所以,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可用计算机重现该化学方程式对应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帮助学生回忆。同时,用投影机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列表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对比总结。学习完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后,也可以用电教把三种气体进行对比,把对比表列好,用投影机

10、投影给学生,让学生观看氧气制法的过程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把答案填入表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还可避免课堂上的注入式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初三化学的分块复习阶段,在课堂上要进行知识总结与巩固训练等活动,若将预先写在投影胶片上的训练题适时投影,既省时、省力、便捷、有效地减轻师生负担,又加强了训练密度提高了效率。四、运用电教媒体,运用电教媒体,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5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学生成为“歌迷”、“影迷”等,除了学生存在一些不成熟认识的因素外,另一方面是这些歌曲和电影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

11、,章节间知识相对独立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而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适量的展示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会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例如,讲到“生铁和钢”时,播放 1996 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12、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五、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实验。五、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实验。“电教实验”所应用的电教媒体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摄像机。利用摄像机镜头的变焦功能,既可以把化学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真实、清晰地呈现于大屏幕彩色电视上,又可以模拟那些无法实地操作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大大丰富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形式。1 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

13、化实验的演示效果。6例如,在讲授 “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运用电教手段可弥补以前的缺陷。由于以往采用的实验仪器中托盘天平的指针可见度小,很难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结果,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很大困难,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守恒,这也很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电教实验”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在演示实验前,首先利用调节摄像机镜头焦距,通过“特写镜头”把实验中所要用的仪器,依次呈现于大屏幕电视上;同时教师讲解仪器中锥形瓶和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用途,从而又达到了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对化学实验仪器会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第一组演示实验是:用托盘天平称量密闭

14、于锥形瓶中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物质总质量是否保持不变。在这个演示实验中,教师首先缩小摄像机焦距,拉远镜头,使天平完全呈现于电视屏幕上,使学生便于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时的操作过程。然后,教师把课前已装有白磷的密闭锥形瓶置于托盘天平左侧托盘上,调节天平指针于平衡位置,接着教师调节摄像机镜头焦距,引导学生在电视屏幕上依次观察锥形瓶中白磷的色、态和天平指针平衡的“特写镜头” 。这样,既让学生观察了教师实验操作的全过程,也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仪器以及应用过程。接下来,教师取下左侧托盘上的锥形瓶,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密闭锥形瓶中的白磷,然后迅速把锥形瓶置于天平左侧托盘上,教师这时增大摄像机镜头焦距,给锥形瓶中

15、正在燃烧的白磷一个“特写镜头” ,这时,学生会清晰地观察到密闭锥形瓶中燃烧的白磷冒出浓浓的白烟,待白磷燃烧终止时,再调节摄像机镜头于天平指针,学生会清晰地观察到天平指针仍处于平衡位置。这样,在第一组演示实验结束的同时,学生会马7上得到一个实验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备物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接着用同样的操作方法进行第二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这样,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组演示实验的结果后,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且在学生大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2 2、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

16、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如学习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小白鼠在一氧化碳瓶内中毒死亡的三维动画片,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一氧化碳)中毒。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用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如果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错误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纵都可用动画来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试管炸裂;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 1/3 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等。学生看到错误操纵的无限性,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印象深刻。对于污水处理过程,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形象、逼真地看出每一步处理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停下来讲解。8电教手段似一缕温馨的风,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道闪电,打破了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