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M-冠状动脉造影及CTA对心肌桥诊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3484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BM-冠状动脉造影及CTA对心肌桥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CBM-冠状动脉造影及CTA对心肌桥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CBM-冠状动脉造影及CTA对心肌桥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CBM-冠状动脉造影及CTA对心肌桥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CBM-冠状动脉造影及CTA对心肌桥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BM-冠状动脉造影及CTA对心肌桥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BM-冠状动脉造影及CTA对心肌桥诊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标题】:64 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比较研究【作者】:施斌斌;吴晶涛;征锦;叶靖;王守安【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科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扬州 225001【摘要】:目的:比较 64 排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64 SCTCA);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MB)的诊断价值方 法:832 例患者分别行 64 SCTCA 扫描及 CAG,观察有无 MB 及测量 MB 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MCA)狭 窄程度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64 SCTCA MB 检出率为 18.3%,CAG MB 检出率为 10.2%,两者比

2、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50%狭窄者 24 例(41.38%)。共发现 20 个非钙化斑块和 10 个钙化斑块。MB 远端血管受 累显著减少(P0.05)。结论: MSCT 较 CAG 容易发现 MB-MCA,CAG 发现局部血管迂曲对 MB-MCA 有提示作用。【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1):1146-1149【主题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卡方分布;双盲法;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心肌桥/*放射摄影术【特征词】:人类15.【分类号】:*R541.1;R816【标题】: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作者】:王瑾;胡春梅;陈玉华;张俊峰;周军;陈维;沈卫峰【作者单位】:

3、(1)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 201900;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25【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 收缩期狭窄判定心肌桥,并根据收缩期狭窄程度分为 3 级。结果 1447 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共检出心 肌桥 10 例,检出率 2.2%,全部位于左前降支。2 例在心肌桥近端有粥样硬化病变,管腔固定狭窄达 70%以上, 置入支架。其他有症状病例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时收缩期狭窄是判定心肌桥的 惟一依据,心

4、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事件,对有缺血症状者应予适当治疗。【出处】: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399-1401【关键词】:冠状血管畸形;冠状血管造影术【主题词】:冠状血管畸形/*放射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特征词】:人类16.【分类号】:R541.1;R816【标题】: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作者】:熊龙根;陆东风;刘世明;许博裳【作者单位】:广州市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510260【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655 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 者,根据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收缩期狭窄程度判定心肌桥,并根据收缩期狭窄程度分

5、为 3 级。结果:共检出 69 例心肌桥,检出率 2.6%,部位均位于左前降支。其中 1 级狭窄 59 例(85.5%),二级狭窄 9 例(13.0%),3 级狭 窄 1 例(1.4%)。21 例(30.4%)在心肌桥近端有粥样硬化病变,28 例(40.6%)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1 例 95%收 缩期狭窄病例置入冠脉内支架,其他病例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时收缩期狭窄是临 床判定心肌桥的唯一依据。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事件,对于有缺血症状者应予适当治疗。【出处】: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02.10;3(2):136-137【关键词】: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

6、主题词】:冠状血管畸形/*放射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敏感性与特异性【特征词】:人类17.【分类号】:R541.1;R816【标题】: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作者】:蔡衡;万征;林青;李晓春;张文娟;袁文利;丁春华;刘博江;张殿芬;赵俊雪【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介入心脏病学研究室 300052【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 747 例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 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 38 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定量冠脉造影系统软件对心肌桥进行定量分 析。结果:38 例均为前降支肌桥,在冠脉投照位中以左肩位及右肩位收缩期狭窄最

7、严重,肌桥长度平均18.85.1 mm,肌桥近端距第一对角支距离平均 20.17.6 mm,距前降支起始部距离平均 31.39.7 mm,距 左冠脉起始部距离平均 45.110.4 mm。肌桥前有动脉硬化或狭窄表现者 11 例(29%),合并冠脉瘘 3 例(8%), 合并肥厚性心肌病 2 例(5%)。结论:在冠脉造影中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左肩位造影发现率高,严重心肌桥可 以造成心肌缺血。【出处】:中国循环杂志;2003.02.24;18(1):31-33【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主题词】:冠状血管畸形/*放射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回顾性研究【特征词】:人类18.【分类号】:R541

8、.104;R816【标题】: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的方法探讨【作者】:张国辉;钱菊英;攀冰;尹博英;王齐冰;颜彦;严卫;葛均波【作者单位】: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 200032【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 1999 年 9 月至 2000 年 12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 731 名病人。方法:(1)左冠状动脉造影用右前斜位、右 前斜+头位、右前斜+足位、左前斜+足位、左前斜+头位,必要时加用后前+头位。右冠状动脉造影用左前斜、 右前斜位;(2)至少二位有经验者同时观察;(3)对 LAD 近段固定性狭窄者植入支架后再造影观察;(4)

9、对可疑者 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再造影。结果:731 例病人中检出心肌桥 67 例,检出率为 9.17%,显著高于文献报 道的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有 16 例病人(23.9%)在壁冠状动脉近段有固 定性的狭窄,植入支架后复行造影显示了原先不明确的心肌桥。有 28 例可疑者(41.8%)冠状动脉内注射硝 酸甘油 200g 后明确显示心肌桥。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中采用多个投照体位,有经验者观察,对 LAD 近段固 定性狭窄病变植入支架后常规复行造影和对可疑者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再造影观察,可以增加对心 肌桥的检出率。【出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08.

10、27;10(3):140-141【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主题词】:冠状血管畸形/*诊断;*冠状血管造影术【特征词】:人类19.【分类号】:R541.104【标题】: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作者】:刘卫金;戚跃勇;邹利光;黄岚【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放射科 400037【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接受选择性冠 状动脉造影的 618 例病人中共检出的心肌桥 13 例。结果:心肌桥发生率为 2.1%,均为单桥。其中 12 例发生 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 例在左冠状动脉旋支。临床诊断单纯性心肌桥 7 例,3

11、 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2 例合并高血压,1 例合并肥厚性心肌病;所有病例均行内科药物治疗,2 例置入支架。结论:心肌桥在 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率较低,其造影表现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假性心肌桥相鉴别;临床上对有症状的心 肌桥患者应当积极治疗。【出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06.20;24(6):696-698【关键词】: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主题词】: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冠状血管畸形/*诊断;冠状血管畸形/并发症;冠状血管造影术;回顾性研 究;心肌病, 肥厚性/并发症;心脏病/并发症【特征词】:人类20.【分类号】:R816【标题】: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 6 例观察【作者】:曹斌;秦冬梅;李淑雯【作者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250031【出处】:山东医药;2000.03.20;40(6):34-35【主题词】:*冠状血管造影术【特征词】: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