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不是绝对合理,但是相对公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3251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CI不是绝对合理,但是相对公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SCI不是绝对合理,但是相对公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SCI不是绝对合理,但是相对公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SCI不是绝对合理,但是相对公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SCI不是绝对合理,但是相对公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CI不是绝对合理,但是相对公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CI不是绝对合理,但是相对公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CI 不是绝对合理,而是相对公平 最近网上对 SCI 的评价指标口诛笔伐的博文到处可见,SCI成了落水狗,好像不批评 SCI,就不是一个负责人的科研人!就我本人而言,也不完全赞同 SCI 的评价标准,但是不拼SCI,拼其他的中国特色指标,可能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更加不利。无职无权无关系的普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无职无权无关系的普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SCI 给了他们一给了他们一条出路,或者说一条活路。条出路,或者说一条活路。可以说,SCI,不是一个绝对合理的评价标准,而是一个相对,不是一个绝对合理的评价标准,而是一个相对公平,相对科学的标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公平,相对科学的标准,也是没有办法的

2、办法。就像高考,不搞高考,完全搞自主招生,人大的蔡处长就不是几个亿,而是几百亿了。如果不拼 SCI,我国学术界很可能拼:1)拼科研经费经费多是表示水平高,还是表明浪费国家资源多?随便看一个科研单位,基本都是各级领导的经费最多。这难道表示当上领导,应酬更多了,用在科研上的时间更少了,反而科研水平相应提高了。2)拼职位高低职位高,就一定水平高吗?如果科学院能严格按照 SCI 的标准,没有发表过 SCI 论文,凭借 2 本拼凑的专著,铁道部前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院士候选人。3)拼科研获奖各种科研奖项是如何评出来的,不靠运作行吗?张曙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可是有好几项啊,这些获奖都是在张

3、曙光的“主持(主要把持)”下完成的,张曙光在获奖名单中可是排第一的。拼以下几项就更不靠谱了。4)拼关系谁和领导关系好,谁是领导的心腹,谁就可以考核优秀,职称晋升一路绿灯。人大招生事件至少表明:谁和领导关系近,谁的升迁就快。5)拼送礼谁给领导送礼多,谁就是优秀员工,谁就能顺利晋升。张曙光如果不是仅仅送了 2300 万,而是送 5000 万,也许院士就搞定了。6)拼酒量谁陪/帮领导喝酒多,酒量大,谁就晋升快,谁的奖金就多。据说某校的校办主任最近就替校长喝酒喝出了胃出血住院了。不喝酒,不能喝酒,校办主任是当不上的。7)拼工龄谁工作年龄长,谁就职称高,谁的年终奖就多。8)拼爹谁的家庭背景强,谁就升职快

4、,考核优秀。总而言之,科研人员的水平评价、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毕业就业等方面,拼 SCI 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办法。SCI 的评价标准也再不断发展过程中,从只看的评价标准也再不断发展过程中,从只看 SCI 数量,到数量,到影响因子,到分区,再到他引次数,再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到分区,再到他引次数,再到高被引论文 ESI,评,评价逐渐科学合理。现在很多批判价逐渐科学合理。现在很多批判 SCI 的文章,还是停留在对的文章,还是停留在对SCI 的早期印象,以为的早期印象,以为 SCI 评价只是根据数量和影响因子,才评价只是根据数量和影响因子,才得出比较偏激的结论。尤其通过举一些个别的

5、反例,而否定整得出比较偏激的结论。尤其通过举一些个别的反例,而否定整个个 SCI 评价方法,而不看长期的统计效果,显然是不科学合理评价方法,而不看长期的统计效果,显然是不科学合理的。的。让我们看一下让我们看一下 SCI 评价系统,逐渐科学、合理和公平的四个发评价系统,逐渐科学、合理和公平的四个发展阶段:展阶段:1) 初期的初期的 SCI 评价,仅凭评价,仅凭 SCI 的数量来论英雄,显然是不的数量来论英雄,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科学、不合理的。2)看影响因子,比数 SCI 论文数量有所进步,但是各个学科之间影响因子差别大,难以公平评价。3) 看分区,把不同学科的 SCI 期刊根据 影响因子的排

6、序,前5%为 1 区,前 20%为 2 区,前 50%为 3 区,后 50%为 4 区,给了不同学科以较为公平的机会4)他引次数,引用次数高,尤其是他引次数高,体现了论文水平较高。所以,ISI 每年都发布高被引论文 ESI 作者排行榜。总之,能发表高影响因子 SCI 论文,是需要一定水平的;发表 1 区和 2 区论文也是不容易的;发表的 SCI 论文他引次数高,也不是容易做到的。发表的 SCI 论文,受到国际著名专家正面评价,更是很难的。能进入能进入 ESI 排行榜更是难上加难。排行榜更是难上加难。近年来,一些国内毕业的博士一些国内毕业的博士,凭借发表的高水平 SCI 论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

7、可,一步一步成长为一步一步成长为 IEEE Fellow。这给无数国内年轻学子,尤其有志于研究的研究生们,树立了奋斗的榜样,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带来了奋斗的信心。SCI 有垃圾,非 SCI 垃圾可能更多。我们不能以一个反例,来否定整个 SCI 系统。每年每年 ISI 都会根据都会根据 SCI 的影响因子、他的影响因子、他引次数等预测诺贝尔奖,成功率很高,这充分说明引次数等预测诺贝尔奖,成功率很高,这充分说明 SCI 还是很还是很有用的有用的。神话 SCI 不对,唾弃 SCI 难道就对吗?不管你 Care 不 Care ,SCI 就在哪里,不知疲倦地动态更新各项定量指标。 所以,不能因为有些 SC

8、I 论文有问题,就整体否定 SCI,就如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是 SCI 本身有问题,而是还要继续完善 SCI 论文的评价标准。现在推出的影响因子、他引数,高被引论文、分区等更精细的评价标准比起单凭数量的标准,已经进步了很多。有的研究人员,写不出高水平有的研究人员,写不出高水平 SCI 论文,但是能论文,但是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也是很有贡献的。解决核心技术问题,也是很有贡献的。最担心以一个反例,否定整个 SCI;更担心的是,一个 SCI评价标准,代替其他所有评价标准。总而言之, SCI 只是一个只是一个评价指标而已,再科学合理,也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所有类型评价指标而已,再科学合理,也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所有类型的研究人员,的研究人员,未来期待更公平、更完善和更全面的科学评价方未来期待更公平、更完善和更全面的科学评价方法。也许对科学研究而言,追求绝对科学合理公平完善的定量法。也许对科学研究而言,追求绝对科学合理公平完善的定量评价方法就如同追求评价方法就如同追求“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一样,永远不可能实现。一样,永远不可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