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资料7 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3066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9年资料7 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959年资料7 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959年资料7 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959年资料7 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959年资料7 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59年资料7 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9年资料7 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 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 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 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针灸疗法的取穴要点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 针灸疗法,虽不同药物治疗,但取穴处方和决定手法的操作同样的不能离开祖国医学理 论体系的特点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中医的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通过望诊(观查病人的气 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听病者的声音、闻气味等)、问诊(询问病史和现状)、切诊(诊脉 及腹诊

2、)等四诊,来辨别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属表、属里、属虚、属寔,这就是 中医的四诊八纲。经过这样的分析,确定病的性质,辨明症候,然后立法取穴处方,当针当 灸当补当泻进行治疗。但是针灸疗法毕竟不是用药而是用穴,十四经穴位计有三百六十多个,再加经外奇穴二 百多个,合计数百之多,要在短时间内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专题讨论,以便对学者有所帮助。我们在临床上要将穴取好,首先应了解腧穴的特点,每一个腧穴所在部位都可以治疗所 在局部的表面和内脏疾患。除此以外每一个腧穴还有他的不同属性和特性,即是腧穴属于那 一经的在主治上都有他的共同点,属那经的穴都可治

3、他本经的病。另外每一个腧穴在治疗上 除共同点外还有他的特殊作用,下面分两部份介绍一下:(一)十四经腧穴共同的主治特点属于那一经的腧穴在主治方面都有他的共同点,属于那一经的穴就治那一经的病,特别 是肘膝以下的腧穴。现将各经主治特点简介如下:(1)手之阴经: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喉、胸、肺部疾患。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主治胸、心、胃部疾患及神志病。手少阴心经腧穴主治胸、心部疾病及神志病。(2)手之阳经: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头、项、眼、耳、鼻、喉病,神志病,发热病、(治头以背面 为主)。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头、耳、目、喉、胸胁疾患及发热病、(治头以侧面为主)。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头、面、眼、耳、鼻、喉、齿部疾

4、患及发热病(治头以正面为 主)。(3)足之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治眼、鼻、头、项、腰、背、后阴部疾患,神志病及热病(治头 身以背面为主)。足少阳胆经腧穴主治目、耳、鼻、喉、胸胁部疾病及热病(治头身以侧面为主)。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头、面、鼻、口齿、喉部疾患,神志病,胃肠病,热病(治头身 以正面为主)。(4)足之阴经:足太阴脾经腧穴主治胃肠疾患及生育、小便疾患(以肠胃疾患为主)。足厥阴肝经腧穴主治生育、小溲及胸胁、目疾(以生育、小溲为主)。足少阴肾经腧主治生育、小溲病,又主肠部及咽喉部疾患。(5)任督二脉:除了某些穴如关元、气海、人中、百会等穴,具有全身性作用以外,一般 穴皆以治疗局部病为主。(

5、二)腧穴的特性,(包括经外奇穴)每一经的腧穴在临床主治方面还有他的特殊作用,如合谷为汗穴,内关为吐穴,丰隆为 痰穴,气海、关元为补元气之穴,足三里为保健穴,人中能开窍,廉泉治不语等等。他如经 外奇穴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气喘治喘症等,除此外还有以下几种腧穴的特殊性。(1)络穴:人体的脏腑互为表里,络穴绕表里而有联系作用,如因本经疾患而影响其相互 表里的经脉脏腑时、取用络穴治疗最为恰当。(2)五腧穴:五腧(井、荥、俞、经、合)穴,是以五行学说来表示每条经脉中数个腧穴的 特性,以应用于临床,根据虚则补其母、寔则泻其子的原理在治疗中应用。(3)原穴:原穴是脏腑真气输注于经络的穴位,故“五脏六腑之病

6、,皆取其原” 。十二经 的原穴在六腑(阳经)系单独存在,五脏(阴经)则与五腧穴中的“俞土”穴并用。在临床上对 脏腑疾患取用原穴有很好的效果。(4)郄穴:郄穴指人体的间郄,为气血汇集之处,如病情较重的针刺郄穴有疏通气血的显 著效果。(5)募穴:募穴是在本脏的经气聚集部位,凡属内脏疾患经久不愈的,募穴有显著的疗效。(6)俞穴:俞穴是内脏之气所输注的孔穴,故亦 为治疗脏腑疾患的重要穴位。俞穴与募 穴有阴阳之别,募为阴,俞为阳,更适用于与内脏有关的其他各部疾患。 (7)八会穴:人体的气、血、脏、腑、筋、脉、骨、髓之气均各有所会,凡属某一种组织 或脏器的病变,均可采用其有关的会穴。 (8)交会穴:十二经

7、与奇经八脉的循行,常是相互交错,并不是孤立的,因此有许多腧穴, 是两经以上的经气交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能治本经的疾病,还能兼治其所交会经脉的 疾病。(三)取穴配方的具体运用腧穴的特点已在前面介绍,掌握这些特点在临床上即可灵活运用,在取穴配方具体运用 综合起来可分以下两大类型,即局部取穴与按经取穴,这两大类型几乎可以包括各种取穴方 法、特别是按经取穴最为重要。(1)局部取穴:这一类型取穴方法的特点,即不按经络循行取穴,每个腧穴在什么地方就治什么地方的 病,换言之即是那个区域有病就在那个区域来取穴。这种取穴方法不仅能治疗局部体表的疾 病,并且能够治疗局部体内脏器疾患(胸、腹、背部)。这一方法的

8、应用,甚为广泛,并且易 于掌握,也可以单独使用。但遇到较复杂的疾病,则不及循经取穴,二者可以配合使用,具 体方法概括的可分以下两点:痛腧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与局部直接患处为主(除重要器官及较大血管外),即是那 里疼痛,就在疼痛处针灸,这就是古人“以痛为腧”的规律,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只适用于痛 症。邻近取穴:这一取穴的方法可分为局部较近区域或较远区域取穴如眼病取攒竹、睛明, 鼻病取巨髎、迎香、耳病取听官、听会等,这些都是在患部的局部附近取穴。如鼻病取 上星,通天,头痛取风池、风府,胃病取章门、天枢等,这些都是在患部的局部较远的 区域取穴。但是头部仍不离头部、腹部仍不离腹部,还是不能脱离局部的范围。

9、募俞取穴法(腹背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以脏腑特定穴位为基础。虽然“募” “俞”一在腹,一在背,但是这些穴位,亦不离乎脏器所在的局部,如胃募中脘,胃的俞穴 胃俞,肺募中府,肺的俞穴肺俞等等。在临床上治疗胃病取中脘或取胃俞,仍然是以脏器局部为主,如果中脘、胃俞同时并用, 即是“俞募取穴” ,符合古人“从阳引阴,从阴引阳”的规律,后世在这一规律基础上演变 为“腹背取穴法” 、即是不专以脏腑特定穴位为基础,如胃病腹部取梁门、背部取胃仓等等, 尤为灵活。以上三种取穴方法,虽各有不同,总之皆属于局部取穴的范畴。(2)按经取穴:这一类型的取穴方法,较为复杂,也是非常重要的取穴方法,要掌握这种方法必须充

10、分 了解脏腑生理、病理、经络循行路线、阴阳五行表里关系、腧穴的特性等等,才能掌握灵活 运用,故较局部取穴为困难,临床上使用,治疗复杂的疾病效果较局部取穴为高,可以单独 使用,也可配合使用。本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根据本经腧穴治疗的共同特点而制订的(特别是肘膝以下 的穴位),如肺经疾病,则取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尺泽、孔最等;如胃经疾病则取胃 经的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取本经其中任何一穴二穴都可,不受限制,收效亦宏, 故应用广泛,多与局部取穴配合使用。为初学者易于掌握的一种规律。异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或按脏腑阴阳 表里关系,或按脏腑五行属性关系而制 订的,如肺经疾患可取阴阳表里关系的

11、大肠经穴治疗,亦可取脏腑五行属性的关系脾、胃 (属土、土能生金)经穴或肾和膀胱(属水、金能生水)经穴,临床运用更较灵活,但是仍根据腧穴共同治疗特点的规律的。 五腧(五行穴)取穴法(母子补泻法):这一取穴方法,是以每经特定五行穴位(井、荥、 腧、经、合)为基础,使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辨清症候属虚,属实,然后再根据“虚则补其 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来取穴治疗。补泻方法具体又分为本经补泻与异经补泻二种:1)本经补泻法:如肺经疾病属虚的补本经俞土穴太渊(因肺属金,土能生金,土为肺之母), 属实的泻本 经合水穴尺泽穴(肺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肺之子),即是符合“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的规律。2)异经补泻

12、法:这一方法是结合脏腑五行关系而制订的。如肺(属金)经疾患属虚的可补 异经脾(属土,土能生金)经的俞土穴太白,属实的可泻肾(属水,金能生水)的合水穴阴谷等 是。以上的取穴都较精,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时非熟练不可。多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可分为两种:1)数经并用取穴法:临床上遇到一些疾病属于多经病变,不能完全根据本经及异经的关 系治疗,可酌用此法,如昏厥病人(中风、中暑等)刺十二井,中风瘫痪病人手足三阴三阳经 穴都可酌量选用等是。2)交会穴取穴法:有的病经诊断后确属多经病变,但尽量求取穴少而效宏,则以十四经 脉交会的穴位为好。如诊得属于肝、脾、肾三经并病,采用一个三阴交穴即可,如诊得肝、 脾

13、、肾、任脉四经病变,则取一个中极穴即可。(请参阅附表三、四)郄穴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主要是根据腧穴的特性,适宜于急性病症,如胃痛急性发 作,可取胃经郄穴梁丘,疔疮可取心包经郄穴郄门等是。原络配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根据脏腑表里关系及腧穴特性而制订的,主要是以取发 病本经的原穴为主,再取相表里之经的络穴为客,例如肺经与大肠经合病,以肺经为主,则 先取本经的原穴太渊,再取大肠经的络穴偏历为客治疗之;以大肠经为主,则先取大肠经原 穴合谷,再取肺经络穴列缺治疗之,这种方法适应相表里两经合病,同时有两经症状表 现者。会穴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根据脏腑生理为主,结合了腧穴的特性,如一切气病 (如气喘息、气

14、满、气短等)皆可取气会膻中穴,如一切血症(如吐血、便血、血崩等)皆可取 血会膈俞穴等是。八脉交会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属于奇经八脉的八个交会穴位,分四组合用, 例如心、胸、胃部疾患,则取公孙、内关。肺系、咽喉、胸膈部疾患,则取列缺、照海、配 合使用。取穴虽简,收效亦宏,确是古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左右取穴法(交叉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左取右,右取左” ,即取病处对侧经穴的 方法。例如左侧牙痛用右合谷、右侧牙痛用左合谷等类方法,是根据经脉交叉而制订的。按时取穴法:本法包括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子午流注的取穴方法,是以五腧结合 干支配穴的,灵龟八法的取穴方法,是以八脉交会穴结合干支配穴的。这类方法皆以脏腑气 血流注为主。(另有专书,不详介绍)上列取穴方法种类虽多,但是皆属于按经取穴范畴。小结(1)本文重点的讨论了针灸临床取穴的方法。(2)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初步认为取穴方法,不外两大类型(按经取穴与局部取穴),以供 读者参考,不当之处尚希提出批评指正。 (本文发表在 1959 年 7 期第 6 页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