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992787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基本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基本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基本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基本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基本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基本流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2009-10-06 22:30:08| 分类: 教学模式探究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 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 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小组学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3协作交流,释疑解难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

2、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 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 好基础。 4汇报成果,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成果。学 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充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课外延伸,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所以课 后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地运用。 引用紫藤花园 的 小学数学情景串教学法(教学流程) 一、.复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 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2)

3、 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3) 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 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1、 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 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 巩固新知基本练 (2)克服定势变式练 (3)串线成网综合练 .(4)拓展延伸发展练 3、 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 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四、可能性教学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合作交流,建构概念 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五、图形与位置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六、图形的运动教学提供素材,感

4、知现象 研究素材,掌握特征 模拟运动,探究方法 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七、统计教学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 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 针对问题,收集数据 .(2) 整理数据,学习方法(3) 分析决策,解决问题 3、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4、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八、图形与测量教学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 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操作验证,总结公式。 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 九、解决问题教学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 探究方法 建立模型 (1) 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2) 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3、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4、 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十、探索规律教学创设情境

5、,感知规律。 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十一、计算教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例谈:1、现实情境,感知概念(弄清概念的来源)主要目的通过现实情境了解概念的来源,初步感知概念。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分蛋糕的情境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有些问题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解决需要一种新的数字,另一方面初步了解表示“半个”的意义。 注意的问题;并不一定所有的概念都有一个现实情境,或者说有些概念并不一定必须要寻找生活的原型。例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节,教材上提供的情境图与三年级上册的情境图属于

6、同一个层次,这一情境图对于初次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合适的,但是对于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起点就低了。就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对情境进行创新。有的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其中包括平行四边形)?你认为研究平面图形应该研究什么?(学生:研究边和角)。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也是一个现实情境,是一个数学的情境。所以,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也可以是数学的。 2、探索研究,形成概念(经历探索研究概念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环节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和操作,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参与研究概念的特点、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动手折、研究每一部分的意义,通过折纸、研究体会理解了“平均分,和其中的 1 分是”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3、体会理解,抽象概念(体验、感悟理解概念,总结概念的特点,抽象概念的意义)。在充分研究、理解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总结概括概念(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即可,严密的概念需要教师及时的提升总结)。4、拓展应用,巩固概念,(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概念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