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649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作 业业学生姓名:学生姓名:陈陈志慧志慧学学 号:号:111505431班班 级级: :新新闻闻一班一班1616 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世纪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的对比摘摘 要要: 在 16 世纪的西方出现了一位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有意思的是在同 时期的东方也出现了一位文学巨匠汤显祖,他们在本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的 地位,不断有人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联系起来。因为这两位文化巨匠都是在 16 世纪大放光彩。尽管 16 世纪西方的英国与东方的明朝文化背景、文化潮流不同, 但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创作所表现的人文情怀,确实有丰富的内容引起 人们的联想,值得做学术的探讨和比较。 关键词关键词:莎士比

2、亚;汤显祖;人文情怀;成长背景成长背景一、都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收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都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收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莎士比亚于 1564 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 埃文河畔斯特 拉特福的一个 富裕的市民家庭。 莎士比亚七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 一念就是六年,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 过拉丁语和希腊。 汤显祖于 1550 年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四代均有文名。汤显祖天资 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5 岁时进家塾读书,12 岁能诗,13 岁(嘉 靖四十一年)从徐良傅学古文词。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伯父汤尚 质酷爱戏曲,

3、还从事过戏曲活动,母亲自幼熟读诗书。祖辈的认真求学的态度, 在汤显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二、一个仕途坎坷,一个家道中落。一个仕途坎坷,一个家道中落。 汤显祖二十一岁中举,因婉拒权相张居正延揽屡应会试不第,至张居正去 世,汤显祖才于万历十一年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升至南京礼部 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 ,上书论辅臣科臣疏 ,抨击朝政,辞意严 峻,震动朝野,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建贵生书院。 莎士比亚 13 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不得已帮他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 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约 1586 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

4、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 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 。 三、都都处处在在社社会会动动荡荡和和酝酝酿酿社社会会变变革革的的时时期期。 莎士比亚所处欧洲中世纪的后期,早在 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 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 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加之西方 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也已从我国传到了欧洲,航海术的 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承认在多种条件促生下新航路 开辟了。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新型资产阶级同封建旧势 力的矛盾十分明显,思想领域掀起一场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

5、诞生 了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 基德和克里斯托弗 马洛还有戏 剧天才威廉莎士比亚。汤显祖处于明朝中后期, 这个时期正是 资本主义萌芽方兴未艾,是孕育 新型生产关系的时代。当时是市民社会发展,市民力量壮大。首次出现了市民 力量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大科学家纷纷出场,出现了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 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华夏科技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高峰。 “万历时期”李贽 等大思想家纷纷涌现,政治社团纷纷出现,学派繁荣。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新文化的时代。同时“万历时期”市井文学灿烂,出现了世界级的戏剧家汤显 祖。 主主要要成成

6、就就 一一、在在戏戏剧剧方方面面都都有有很很高高的的成成就就 莎士比亚一共完成了 37 个剧本,两首叙事长诗和 154 首十四行诗,其中代 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 奥赛罗 、 李尔王 、 麦克白 。著名喜剧: 仲夏夜之梦 、 威尼斯商人 、 第十三夜 、 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 世 、 亨利五世 、 查理二世 。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于朱丽叶 。汤显祖 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 牡丹亭 (又名还魂记 ) ,它和 邯郸记 、 南柯记 、 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又名“临川四梦”。 二、诗诗歌歌方方面面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是著名的戏剧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或许戏剧方面的成 就改过

7、了诗歌方面的成就,但是两位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莎士比亚 诗主要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 鲁可丽丝受辱记和 154 首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结构严谨,他将十四个诗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为三四个行, 第二部分分为两行,每行四个音节,韵脚为 abab,cdcd,efef,gg。这样的格式后来 被认为“莎士比亚式”或“伊丽莎白式” 。对诗人而言,诗的结构越严谨就越难 抒情,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却毫不拘谨,自由奔放,正如他的剧作天马行空, 其诗歌语言晔富于想象,感情充沛。 罗密欧和朱丽叶中包含的 3 首十四行诗, 分别是序曲、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对白和第二场的序,其中对白将罗密欧和朱丽 叶缠绵和

8、炽热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汤显祖一生写了 2000 多首诗,他的同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人们多 熟知他的剧诗,他的剧诗和诗文辞都很美丽。如他的诗句:“朝吹幕落红霞碎, 雾展烟雾翻绿雨濛” , “也随芳树起芳思,也缘芳树流芳眄。朱弦巧笑落人间, 芳树芳心两不闲。 ”等等。但这都还不是。但这还都是实景实情;到了剧诗里, 他则可以通过剧中人的眼睛,写出想象中的景色,抒发出更细腻、更细微的感 情。此外他的才华的显示才华的显示不只是词藻的美丽,还包括:用典,檃括 古人诗, “集唐”,等等。剧诗和诗主要的不同主要在于,剧诗的篇幅更大:剧诗 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因此,他的才华就可以得到更酣畅的发

9、挥,他的感 情也可得到不受拘束的宣泄。 作品比较作品比较 一一、作作品品都都深深刻刻地地反反映映了了社社会会 。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历史剧、喜剧和歌剧创作时期;悲剧和悲 喜剧时期;传奇剧创作时期,这里以第三个时期为例,这一时期封建王朝进一 步暴露它的本来面目,清教徒的力量明显壮大,他们和王权的斗争随之尖锐起 来。人文主义者的崇高理想在现实中很难实现。面对日益尖锐的斗争形势,莎 士比亚开始创作传奇剧的写作。比如哈姆雷特 ,该剧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喂 背景,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剧中真实地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英 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 汤显祖生活的晚明是东西方文明相遇,交流碰撞的

10、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组 成了西学集团,传播西方文明。 “万历时代”是“非君浪潮”高涨,民本主义盛行, 是封建皇权统治遇到极大冲击挑战的时代。这在汤显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临川四梦”之一的邯郸记 ,作品就是通过卢生的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 社会官场的丑恶现实。 二、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二、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汤显祖生活在一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明代统治者命令尊奉程朱理学为官 方正统思想,竭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李贽、王阳明等 进步思想家,他们鞭挞程朱理学,主张发展自然之性,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君 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汤显祖作为一个进步的文人,不可能不受到这些 先进思想的

11、影响。以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为例,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 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 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 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 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深 刻地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戏剧中的杜丽娘 虽然出身在一个充斥着浓重封建礼教气息的家庭,但是她敢爱敢恨,大胆的追 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由。当父亲不承认她和柳梦梅的婚姻并逼她离开时,她忿 然回答:“叫俺回杜家,便是你杜鹃花也叫不转子规红泪洒

12、 。 ”其情可泣,其 情可思。 14 世纪初至 17 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它充分肯定了人的价 值,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等等。它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猛烈冲 击了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教会神学,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教会神学的精神 桎梏下解放出来。莎士比亚处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他的作品极大地体现了人 文主义思想。他的喜剧无事生非 、 皆大欢喜 、 第十二夜 仲夏夜之梦 充分地肯定和歌颂乐观和开朗的精神,作品中女性形象美伦美焕发出了明媚艳 丽的独特光彩,喜剧的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喜剧氛围,此 外喜剧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情,充满着奇思妙想和机智风趣,是诗意和灵感 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 义者的形象,被人称为“忧郁王子” 。但是哈姆雷特的忧郁不知是因为找不到复 仇的方法,而是因为它所进行的关于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涉及生存和死 亡于灵魂等形而上的问题。他感到的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生的虚无那时的 迷惘与忧虑,这种心里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里的象征性表 现。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简史 2外国文学简史 3牡丹亭 、 临川四梦 4莎士比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