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重点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992648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系统设计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教学系统设计重点 第一章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 1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P3P3)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2 2、为什么说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为什么说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P6P6)A、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B、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期间

2、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会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构,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境和新问题。* *3 3、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对你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对你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意义意义A、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C、有利于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D、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4 4、简述认知学派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启示(、简述认知学派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启示(P12P12)A 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

3、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B 学习受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新的信息只有被原有知识结构所容纳才能被学习者所接受;C 要重视学科结构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效的学习;D 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符合学习者信息加工模型。5 5、系统方法:(、系统方法:(P13P13)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26 6、简述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作用)(、简述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作用)(P13P13)A 教学系统设计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

4、发、运行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肯有特优功能的系统。B 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和技术。C 系统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学系统,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大大拓宽了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视野,不仅关注教学系统内部的结构,而且将教学系统与具有提供学习资源潜在可能性的社会系统联系起来。7 7、简述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简述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PPTPPT)A 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B 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

5、素之间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C 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D 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 *8 8、比较加涅和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加涅和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之处:相同之处:这两种理论都是从认知主义的角度出发的,他们的基本假设是相同的(即存在不同的学习结果,而且有不同的学习条件以满足不同学习结果的要求)。不同之处不同之处:他们强调的重心不一样,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比较丰富,其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又分为内

6、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就是在加涅看来,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分析、展开及评价等各方面做出一系列事先筹划、即进行教学设计;且它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是在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基础上,把重心放在教学组织的微策略上,他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面三刀维分类(行为维度: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维度:事实、概念、过程、原理),它给出了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即能提供微观水平的教学“处方

7、”。9 9、解释教学系统设计过程、解释教学系统设计过程“肯普模式肯普模式”(P20P20)3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 10个教学环节。四个基本要素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 、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三个主要问题三个主要问题:学生必须学到什么?(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教学策略);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十个教学环节十个教学环节:1、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 2 选择课题和任务 3 分析学习者特征 4 分析学科内容 5 阐明教学目标 6 实施教学活动 7 利用教学资源 8 提供辅助服务 9 进行教学评价 10

8、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1010、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 (P23P23)1. 教学目标分析2. 学习者特征分析3. 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4. 学习环境设计5. 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1111、主导、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P27P27)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的结合1212、简述主导、简述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P27P27)A 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B 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

9、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C 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D 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 第二章第二章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1 1、教学目的:(、教学目的:(PPTPPT)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具 体、明确的意图或构想。 是期望的具体、明确的 教学结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般性的、 笼统的、模糊的意图或构想。 是期望的一般性的、笼统的、模 糊的教学结果。不同的语义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的意图或构想 是期望的教学结果相同的语义教学目标教学目的42 2、教学目标:(或学习目

10、标)(、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P32P32)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3 3、用案例阐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用案例阐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P54P54)4 4、 简述教学目标阐明的优点和局限性(简述教学目标阐明的优点和局限性(P40P40)优点:优点: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局限性局限性:1、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2、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难以阐明 3、容易忽略创新精神 4、

11、费时间、费精力 第三章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1 1、用自己的话解释、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图概念图”的含义(的含义(P61P61)2 2、用自己的话解释、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变量”的含义(的含义(P61P61)3 3、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特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特征(P72P72)A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B 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在削弱C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扮演意识强烈D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E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F 学习目标多样化G 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第四章第四章 教

12、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1 1、教学策略:(、教学策略:(P80P80)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2 2、简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情景、简述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情景- -陶冶教学策略的概念及步骤(陶冶教学策略的概念及步骤(P83P83、8989)认认 知知 学学 习习 领领 域域 目目 标标 识识 记记 领领 会会 分分 析析 综综 合合 评评 价价 运运 用用 低低高高低低高高 高高低低5*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 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先前学过的材

13、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步骤(教学过程):步骤(教学过程):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情境情境 陶冶教学策略陶冶教学策略:也称暗示教学策略,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主要用于实现知识、情感学习领域目标。步骤步骤: : A、创设情境 B、自主活动 C、总结转化* *3 3、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A、 策略的选择要服务于教学目标B、 基于学生的特点C、 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D、 基于已有的设备支持E、 于教学环境相适应F、 适合教师

14、本人的特点G、 综合各策略的特点,扬长避短4 4、比较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的共性和不同点。(、比较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的共性和不同点。(PPTPPT)5 5、 简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传统教室环境中的协作学习的不同点。(简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传统教室环境中的协作学习的不同点。(P102P102)1、 突破了范围的限制2、 CL 交互的可控性3、 附属角色的隐藏4、 复杂低层工作的简化5、 全面展现问题情景6、 在线资源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共性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不同点围绕学习主

15、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进一步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67、 教师的角色转变6 6、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P104P104)1、 贯彻人类认识论的完整过程,真正实现教学中知行的同统一2、 以自然界或社会中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的专题3、 注重学习的实践性4、 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5、 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6、 强调学习的开放性7 7、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PPT

16、PPT)1、提出问题: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开放的,学生感兴趣的2、 分析问题:形式要多样性,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方法指导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设计,对其实施方法指导4、 成果展示与评价:评价标准的设计5、 总结与提高8 8、列举你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列举你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太简单或复杂、脱离教学目标、容量大小、教学环境的支持、活动街接等相应对策:(相应对策:(P116P116)1、活动要有效,努力做到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应寓教于乐,不要本末倒置,不能纯粹为了游戏或让学生动起来进行设计。2、活动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优势。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而不是仅仅为了传递书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