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家治理转型简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643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国家治理转型简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1世纪国家治理转型简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1世纪国家治理转型简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世纪国家治理转型简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国家治理转型简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世纪纪国家治理国家治理转转型型简评简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大规模制度变迁促使转型国家从传统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结构逐步迈向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结构。本文对转型国家在政府范式治理、治理转型危机规避和转型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关键词关键词 国家转型 治理结构 策略选择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利益格局调整加快、各种矛盾及社会问题日益凸现、社会及经济结构变化有待更好调整、政治制度改革逐步推进深入。在此过程中,以往的治理模式落后于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与协调失灵,形成了治理危机,影响了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绩效。如何正确看待21世纪国家

2、治理转型,促进我国转型的顺利推进,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1、政府治理范式: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因变量”市场与国家是随着人类需求的发展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是“社会进步的两个轮子”。西方经济学界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有三大观点,也即世界各国,无论政体国体,都脱离不了的三种类型的政府治理模式:1,在完全的政府依赖下,政治权利处于社会的中心,行政权力具有至高无上的合法地位。国家垄断经济发展的所有领域,实行纯粹的计划经济;2,在完全的市场崇拜模式下,“小政府”即“好政府”,主张政府从经济领域退出,放任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与经济调节,实行纯粹的市场经济。在市场主导经济发展的国家里,政府只具有政治职能和

3、服务职能。3,政府与市场不是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领域,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市场会失灵,同样政府也会失灵,所以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使政府与市场的功能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掣肘。二、我国国家治理转型危机规避我国目前正处于国家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 时下许多学者都奉行这样一种理念:“在最大国家盛行了几十年后,现在是该大踏步向最小国家迈进的时候了。”迈向“最小国家”的核心举措就是极力限制和弱化国家职能,使政府从社会经济中迅速、大幅度撤出。然而,政府的消极退出并非真正重构国家,而是将具备一定连贯性、整合度与协调性的国家制度彻底拆散,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公共治理危机。转型国家的治理危机主要表现为: 1、国家基

4、本制度解体,政权组织涣散,行政机能瘫痪,政府合法性下降; 2、 中央与地方权力界定失衡,地方政府、基层企业、家族势力获得了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能力; 3、公共权力大幅度流失,私人暴力机构和有组织犯罪大量滋生,寻租和腐败现象蔓延; 4、政府基本功能严重弱化,无法保证法律和政策的有效实施,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无力实施必要的宏观调控与社会政策。由于治理危机的存在,许多转型国家不仅无法独立界定和实施自身的目标偏好,更无法推动制度改革和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弱国家”治理模式。从转型实践来看,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许多前苏联国家在转型进程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政府治理能力下降、国家弱化的

5、危机,严重制约了市场化与民主化的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转型国家的公民社会发育仍然是不成熟的,它对于新兴市场与民主的协调作用比较弱小。霍尔瓦德对东欧公民社会强度进行的测度表明,从公民社会组织的数量、类型以及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度来看,这些国家的公民社会依然薄弱。此外,从传统体制承袭而来的一些非正式制度、关系网络还蜕变为一种“恶性社会资本”,成为滋生影子经济、有组织犯罪活动的温床,从而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综合学界的观点,转型国家公民社会发育薄弱主要是受以下因素的消极影响:私有财产、自由、民主、法治等核心制度长期缺失,使公民社会缺乏历史传统的支持;经济衰退使社会中间阶层被削弱,公民社会失去了

6、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传统价值观念瓦解,缺乏新的价值观念来化解社会分歧、促进社会团结;公民社会无法避免官僚主义的侵扰,寡头政治中形成的精英联盟剥夺社会,削弱公民社会的成长。在转型国家特定的历史与现实约束下构建公民社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转型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实践表明,建立一种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应当成为转型国家构建的目标,这需要持续性的制度建设,并且对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协调。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是组成国家治理结构的三大制度系统,它们各自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规则、组织和治理机制构成,并且共同维系着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协调资源配置,推动经济、

7、社会发展。政治方面,尽管转型需要改变传统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结构,但绝不能以拆散国家制度和削弱政府治理能力为代价。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大规模 ,其间,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反复调试与磨合,理性设计与自发演化两种力量需要相互配合、协同演进。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完善法治建设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为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创造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充分激发社会民众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动力,提高社会的自组织秩序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需要保持对社会的必要控制、指导和规范,将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同时综合运用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消除体制变革所造成的社会裂痕,遏制权贵阶层对社会的掠夺, 实现社

8、会利益的有效整合, 增进社会团结。经济方面,在缺乏市场经济传统的国家创建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发挥增进市场的功能。许多制度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单纯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无法达到最佳供给水平,因此,政府必须提供那些不能由市场自发建立的制度,同时对受其影响的公共利益进行规制。政府的缺位会导致不合法的私人部门介入制度创建,这时的市场也必然处于效率低下与能力薄弱的状态。社会方面,培育一个开放的、具备利益整合功能的公民社会,是保证转型深化与国家有效治理的社会基础。公民社会的发展,社会民众参与制度改革和公共治理渠道的扩展,不仅可以保证经济转型兼顾效率和公正两大终极目标,而且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理性、开放和成熟的公民社会可以孕育出丰厚的“良性社会资本”,有助于消弭社会分裂、缓解利益冲突、增进信任与合作规范的形成,从而促进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 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2 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3 曹沛霖.政府与市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 朱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199. 5 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 M .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