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641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课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章概述全章概述我国于 1997 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本课分为 2 个框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新课标基本要求新课标基本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课程学习新课程学习10.110.1 全面

2、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新课标要求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二)能力目标(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

3、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4、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 材料二:年月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年代翻一番,以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美元,翻一番达到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年到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 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

5、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3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材料四:1997 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

6、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 50 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 2010 年、2020 年和 2050 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二)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100101 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阅读材

7、料,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到 20 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总体小康的表现(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4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101 页虚框内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教师总

8、结: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本世纪初 20 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教师活动: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请同学们看教材 101 页“名词点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又称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

9、组:756 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 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79265 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 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请大家想一想:2000 年的小康和 2020 年的小康,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教师总结:2000 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2020 年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教师活动: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2002 年工业

10、产值达到 51.5,初步实现现代化。2000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50、22.5、27.5。2020 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 20以下、40、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5化。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到 2020 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2000 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 93左右,城乡收入差距

11、在 3:1 以上。1999 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 84.18,中部和东部地区为 93.18、97.86,人均 GDP 最高的上海市突破 4000 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 300 多美元。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102 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 20 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

12、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三、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三)课堂总结、点评(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与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了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质量等全面的小康,一个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为所小的小康。(四)实例探究(四)实例探究6例 1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

13、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 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 解决温饱问题 B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答案:B例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 )(1)GDP 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 (2)基本实现现代化 (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A (1) (2) (4) B (2) (3) (4) C (1) (2) (3) D (1) (3) (4)答案:D例 3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答案 A课余作业课余作业思考讨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主要区别与内在联系。教学体会教学体会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