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成 大诚者 成大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391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志成  大诚者 成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志成  大诚者 成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志成  大诚者 成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志成  大诚者 成大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志成  大诚者 成大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志成 大诚者 成大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志成 大诚者 成大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大型报告文学集当代华人入编作品(初稿)大诚者大诚者 成大业成大业访广州市致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建力制冷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肇庆四会富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股东,新哺尔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投资人黄志成先生伊万 梁芊芊 赵云良先做人,后做事,大诚者有大成就。这本是一个老套的理,但却是一段崭新的故事。记者手记在百度上,能找到黄志成的资料非常有限,但在增城新塘,黄却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特别是在家电器销售领域。南方的夏日骄阳似火,当我们抵达新塘广场的时候,电话不过三分钟,迎面走来一位瘦削的男人,没错,他就是黄志成。身材瘦削,满面笑容,这是黄给我们的最初印象,他真实,见到我们时还穿着夏日他一

2、贯的拖鞋。在来之前,我们打听到,黄是新塘最早经营电器的人,财富的累积在当地已是“亿万富翁”的级别,但说实话,在看到黄的办公室时,有一种给人“货不对板”的感觉,他的办公室岂止是简单!最耀眼的是书柜顶角一摞红色的获奖证书。绝对的低调、绝对的简朴。黄志成这位企业家从外表怎么看也看不出是“亿万富翁” ,但也有个问题无法解释:珠三角的“亿万富翁”们又有几个是从外表可以看出来的?也许是看他老实,有的人在和黄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使诈,让黄损失不少,但对于那些,在访谈的过程中他一点没有生气的样子,平静得波澜不惊,讲述得风轻云淡。即使损失再多再大,他也从来没有生出一丝“报复”的想法!随着访谈的深入,你会越来越觉得眼

3、前这位男人是一个生命当中没有泡沫的男人,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内心非常干净的人,对于那些人生当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无论风吹浪打,无论糖衣炮弹,他都矢志不渝。这种最核心价值观就是诚与信。黄说:“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一定要正直,善良、诚实。如果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不惜危害别人,终究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走进这位纯粹,内心干净人的内心是一种享中国大型报告文学集当代华人入编作品(初稿)受老实人老实人 保荐生保荐生白石村,是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民风淳厚,村史悠久,村里黄氏大宗祠就是清代建筑,为增城四大祠堂之一。1950 年 8 月 27 日,黄志成就出生在这里。黄姓在当地属大

4、姓,黄志成就有七姊妹,在家排行第四。黄的祖辈父辈都是地道农民,在上世纪 50 年代,生活是艰苦的,一年到头一双鞋来两条裤,三餐粗粮四季忙。由于没钱,黄志成长到八岁才进学堂。也许是营养不良,小时的黄志成干瘪瘦小,但这小孩聪慧、乖巧、懂事、体贴。在家干家务,在校忙学习。在白石小学度过了充满饥饿感的童年,1965年黄进入新塘中学并寄宿在校,1968 年上高中,黄说:那时读高中的人很少,一个学校中也就几十个。高中只有两年,1970 年高中毕业,由于那时高校停办,毕业后黄就回到村里(那时应叫社) 。回到大队并不是只有黄一个“高材生” ,黄志成说,那时一同回村的有四五个。黄回去后在生产队做会计,后来任生产

5、队的科研组组长和团支部书记,头衔一大堆的黄实际上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他也不想捞。这些只是业余的工作,他的真实身份还是农民。农民早 6 点出工,他出工;农民晚 8 点收工,他也才能收工。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蛮活、大活、小活、长活、短活都有他的份,甚至他比别的人还分担更多。一个不拿任何报酬的团支部书记无异于一件“苦差事” ,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待遇给个省长也不当!然而,在黄这边他却干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甚至个别人背后指点其“傻蛋” ,黄依旧不为所动。黄之所以能这么做主要是他思想单纯,为人诚实。他不会去计较,也不会圆滑,更不会去算计。在他意识里,他是这帮农民兄弟中的最普通的一员,在那个年代,服从上

6、级领导指挥是最重要的,他只不过多学了点知识,带着一颗真诚的心为村服务那是最起码的责任;忠实的不折不扣的履行上级的任务是那个红色年代最起码的要求。在黄的眼里,这些再平凡不过的思想在领导心里应该和“高尚”挨了边,因此黄很受领导们地器重。1974 年 9 月,黄被推荐去华南师范大学读中文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给黄,许多人心服口服,临行的那天还有领导村民为他送行。之所以去师范学习,那是因为增城缺教师,1977 年黄学成归来后,就在增城师范学校任教。从 1977 年到 1979 年,三年时间黄教出了不少好学生,像如今的增城市政协主席何流辉,,增城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增城总支主任黄艳明;1977年 11 月

7、在增城师范学校学习,现任增城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兼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的袁伟峰等都是黄的学生。对于政界商界都桃李满天下的黄来说,在采访时黄只是轻描淡写的简单提及,并没有流露出一丝夸张或半点炫耀!1980 年,黄老师被调到回母校新塘中学任教。一直干到 1987 年,这期间,他同样培养出许多好学生。然而,在黄的人生画卷中,一支更大的粉笔在描绘更美的图画小蜡烛小蜡烛 大收获大收获这一段的关键词:小蜡烛,大收获。进入 8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进增城,新塘。入夜,新塘虫鸣蛙叫,一片漆黑。原来,1983 年,随着新塘经济的起步,新塘的工商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工业用电消耗和占用了民用

8、电量,加上那时开始的电网升级及错峰用电,一到晚上,新塘常常处于用电紧缺,甚至整夜整夜漆黑一片的状态。当别人心情不好跺脚骂娘抱怨黑乎乎一片时,有个人却在黑暗中看到了赚钱的“光亮” 。他就是黄志成。给黑暗带来光亮的是蜡烛。于是黄志成的老婆伍艳华叫来娘家人帮忙生产蜡烛。蜡烛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四部曲:把原料石蜡放在锅中融化;在蜡烛模具里放入烛芯;把融化的石蜡油倒入模具中;冷切后从模具中取现蜡烛,进行外表装饰,整理包装成品。黄在蜡烛生意中主要负责购蜡,买线和机器维护。尽管请了 2、3 个人,但每天依旧忙碌,有时熬夜加班做,因为生意太好了。黄说:那时生意好得让人“偷着乐”。每天生产 2、3 千支都不够卖

9、,一支 7、8 分,利润有 10%,中国大型报告文学集当代华人入编作品(初稿)一天下来除去工资,利润可观,到 1985 年三年时间,黄就纯赚 10 万元。上世纪 80 年代,在人人对财富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万元户都是“稀缺动物”,何况是进入了 6 位数,那更是属“国宝级”。甚至连黄自己都没想到,一支小小蜡烛居然给他带来可观的财富。1987 年,黄在新塘中学已晋升为副书记的职位,其妻子也是镇办单位职员。正当许多人为他前途一片光明叫好的时候,黄却提出了“辞职” 。不明就里的人以为黄不可一世,连“铁饭碗”都不屑一顾,也有人说黄挖到了金子,要不要学校老师这门职业已经无所谓,还有人说黄吃了“豹子胆”

10、。种种流言四溅。那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原来,黄和妻伍艳华所生的第一个子女第一个月出了场车祸受伤后,黄和妻就一直想生第二胎,因为那时政策严,两夫妻都是公职人员,生第二胎意味着饭碗不保,为了子女,黄递交了“辞呈” 。除了有传宗接代的思想外,黄其实还一种胆识为其“抉择”撑腰,在蜡烛生意中,不仅仅赚得钵满盆满,更让他感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以及体会到一门比从教更能给自己带来诱惑和快感的新职业,那就是经商!“其实,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当然,要在职业中有突出成就,除了敬业,商人这门职业更需要人格。小胜靠智,大胜靠谋,常胜靠德。 ”黄说。好德行好德行 赚大钱赚大钱广州文史这样记载:新塘的商业

11、是从 1979年起步,80 年代进入发展期。初期的商铺主要摆卖时装、尼龙布、手表、录音机、录音带等流行商品。1983 年家电兴起,又适逢国家落实市场敞开政策,所以大部分商品比较缺货、十分好销,电风扇最走俏市场,尤以钻石牌风扇最出名。1984 年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开始走俏市场,电视机以 14、17、21 寸的为主,不但三洋、乐声等进口电器的销路好,而且万宝冰箱、凤凰洗衣机等国产电器也很畅销,它们在当时是很有名的,万宝冰箱、钻石风扇、凤凰洗衣机等生产厂家在新塘专门设立了批发点。通过各种渠道走私进口的家电,也汇聚到这里。总之各种各样的家电就通过新塘流通到全国各地。1987 年 9 月,辞职在家的

12、黄开始涉足家电生意。为什么选择投资做家电生意呢?因为在黄看来当时新塘的家电市场十分活跃,而且做家电生意成本少、流通快、利润也不错。通过前期赚到的 10 万元的资金做周转,足以解决问题。黄的铺头开始是以做电冰箱为主,那时电冰箱十分好销,往往今天进货、明天卖完。1989 年销售更旺,人们争相抢购电冰箱,不管是 2000 多元的国产万宝电冰箱,还是 4000 多元的进口冰箱,都非常热销。新塘最早的家电市场是在和平路,有十几二十间商铺,专门经营电压器、稳压器、游戏机等商品。黄做家电生意主要是在新的家电市场新塘广场电器城,那里 1990 年前后兴旺起来,形成了一个家电商品的集散地。很多人来进货,全国各地

13、都有,远至新疆、内蒙古、重庆、成都、近到广州、惠州。来这里的人不是来进货,是来“抢货” ,黄打趣说。海南的客商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拿到货,还在新塘设了办事处,有时为了得到货源,进货商还有大打出手的时候。当时新塘比番禺市桥繁华路易发家电批发市场还要兴旺,1992 至 1998 年这几年最兴旺,初步统计,那时候新塘的家电销售额每年高达 30 到 40 亿元。1996、1997 这两年仅仅空调的销售额就达到 25 到 30 亿元,一些大户每年拿货两三亿元,这主要由销售占一半的进口家电带动销售,也得益于新塘的独特的地理优势。中国大型报告文学集当代华人入编作品(初稿)1998 年是新塘家电市场的一个转折点,

14、在此之前,家电供不应求,电器业比制衣业兴旺。之后国产家电就供大于求了,家电批发商们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仍然将商品甩卖出去,使市场保持活跃状态。2000 年之后新塘的家电市场陷入了极度困境,不得不由批发市场转为专业市场,一部分原来经营家电生意的商户转向了制衣业。从 1987 年到 1998 年,这 10 年是黄志成的“黄金十年” ,黄说,凡是经营家电的这十年,家里就像买了台“印钞机” 。黄从初期的小规模经营,发展到 1996 年开始在花都,增城,南岗,新塘四处开疆拓土布置新店。拥有多家的新智华电器在增城,新塘名声大噪。当然,名声在外不仅仅店多货足,更重要的是在初期的卖方市场时,黄都给自己立了规矩

15、:只赚该赚的钱,只赚合理的利润,不贪不占,诚实守信。因此,生意多了,朋友多了,财富也多了。当然,有好德行,还要有好货品。黄说:别人傍大款,我就傍名牌。这也是黄的生意经。事实上,其后的几年杂牌也多,特别是 2000 年后,由于技术的成熟,进入的门槛低,管理也不到位,三五个人七八杆枪也拉起厂子生产电器。有的仿冒,有的组装,有的杂牌。因为有价格优势,做这些冒牌杂牌生意,其实利润更丰厚。但黄拒绝了这些“短命诱惑”和“坑人生意” ,他要做的是百年老店。因此,从 1995 年的三菱重工,金羚到1997 年后的美的、科龙、夏普、索尼。黄经营的不是中国名牌就是世界名牌。他说:这叫大树底下好乘凉。江山代有才人出

16、,各领风骚数百年。黄说:“随着番禺的家电批发市场逐渐占据行业的主导地位后,新塘电器城后来只保留了大宝路一带的七八间商铺,主要经营电风扇、电吹风等小家电商品。到 2008 年,家电的销售战正逐步从质量、价格方面向档次、售后服务等方面转移延伸。黄当时预言:如果还用以前的老一套来经营,那肯定要失败的,只有不断创新,由低技术低层次向科学化、尖端化发展,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获得更大利润。黄直言新塘家电要想重现昔日辉煌,就必须要在这些方面下一番功夫,从低档次向高档次发展。2008 年,黄就联合一些有合作意向的老板,投资上千万元,引进日本技术,在四会开办一间科技含量高的电子厂,黄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为新塘的家电发展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时至今日,黄的生意已经做到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步,在新塘就有大诚贸易和建力制冷工程两家公司,肇庆四会有一家股份电子公司,上海一家公司。仅新塘家电每年销售和工程量就达 2亿规模,交税就是几百万。如果说,黄掘到的第一桶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