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92383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5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达标课时达标( (三十五三十五)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C C )华南 华东 华北 东北 西北 西南ABCD2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A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 第 1 题,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第 2 题,我国新增加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下图为我国

2、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3A、B 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B B )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BCD4C 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C C )A人类不合理灌溉2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解析 第 3 题,图中 A、B 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

3、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第 4 题,C 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56 题。5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C C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气候干旱D水资源减少6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D D )A提高农业灌溉技术B提高农业种植技术C建设生态保护区D退耕还林还草解析 第 5 题,读图可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少,因此该地区草原退化最主要

4、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第 6 题,地区为农牧过渡地带,存在因过度开垦而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针对该问题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草场载畜量是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在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图回答78 题。3719501975 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 B )A地形B气候C市场D政策8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B B )A20 世纪 60 年代降水偏少B20 世纪 80 年代过度放牧C20 世

5、纪 90 年代牲畜太少D21 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解析 第 7 题,由图可知,19501975 年,草场载畜量波动幅度较小,可判断引起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第 8 题,由图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该牧场实际放牧量远超过草场载畜量,人地关系严重对立。读我国历次森林资源调查图,回答 910 题。9根据上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D )A自 1973 年以来,我国森林面积一直是增加的B我国人均森林面积是在不断增加的C20042013 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最快D19891998 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量最大10下列关于我国森林资源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A我国森林面积总

6、体增加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B森林面积增加是我国平原地区大力退耕还林的结果C增加山地森林面积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4D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解析 第 9 题,由图可以判断出,19891998 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量最大;19731981 年,我国森林面积减少;我国人口数量不明确,因而人均森林面积变化情况无从得知。第 10 题,我国森林面积总体增加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面积增加主要是山地、丘陵地区退耕还林的结果;增加山地森林面积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主要是为了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吸烟除尘等。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下图为

7、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 1113 题。1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A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净化地表径流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BCD1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C C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13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 A A )A新年祭祀树神B长街酒宴庆新年C稻田养鱼D土司制度解析 第 11 题,图中森林分布在高海拔地带

8、,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净化地表径流,使村寨有清洁的水源;森林没有分布在农田周围,不是护田林;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分布在城区绿地的功能。第 12 题,村寨都建在半山腰梯田的上方,不能减轻劳动强度;可以避免洪涝灾害与建在梯田上方无关;梯田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都建在半山腰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可以观赏美景不是主要原因。第 13 题,新年祭祀树神,将森林神化,坚定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减少或禁止破坏森林,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5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

9、图,回答 1415 题。14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 A )AaBbCcDd15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C C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解析 第 14 题,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生物。a 为生物,b 为枯枝落叶,c 为土壤,d 为供给养分。第 15 题,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如果植被遭到破坏,该系统就会崩溃。读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 1617 题。16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C C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C人口快速

10、增长和生活贫困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617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D D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植树造林相结合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ABCD解析 第 16 题,刚果盆地所在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该地区人口增长快和生活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是当地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第 17 题,只砍伐名贵木材会导致这种物种消失,故错误;严禁砍伐树木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故错误。 下图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 1819 题。18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a 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b 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 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BCD19图中 e 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B B )沙尘暴 泥石流 水土流失 台风ABCD解析 第 18 题,a 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 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 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 地区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是东北林区。第 19 题,e 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