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效影响因素探讨及合理沉没度的确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190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效影响因素探讨及合理沉没度的确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泵效影响因素探讨及合理沉没度的确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泵效影响因素探讨及合理沉没度的确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泵效影响因素探讨及合理沉没度的确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泵效影响因素探讨及合理沉没度的确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效影响因素探讨及合理沉没度的确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效影响因素探讨及合理沉没度的确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深井泵泵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合理泵挂的确定吴 琼 付绍峰 韩 喜(吉林油田公司新立采油厂)摘要:摘要:文章通过对大量现场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各种开发因素,得出含水率、泵挂深度和沉没度与泵效内在关系。并得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藏合理沉没度和合理下泵深度范围。对指导今后对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抽汲参数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主体词:主体词:泵效;深井泵;影响因素;沉没度;合理下泵深度 1 前言前言 抽油机井沉没度是指深井泵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也就是动液面至深井泵的泵吸入口处的液柱 高度。它是将油层流体输送到泵筒内的能量标志,其高低对深井泵的工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确 定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

2、一直是现场技术人员致力探索的问题。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综 合含水逐年上升,油水混合液物性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生产中出现如偏磨井比例增加等新问题。因 此,研究中高含水开发期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更显得极为重要。2 影响泵效的因素影响泵效的因素 深井泵泵效()指的是泵的容积效率,为油井实际产液量与抽油泵的理论排量之比。 通过对深井泵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认为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很多,总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充满程度损失影响,主要是液体黏度、温度、重度和气体影响:液体黏度低时,若抽油泵配合 不当则通过柱塞的漏失量增加,使泵效降低,反之黏度高,上冲程又使泵充不满;抽汲液体温度对 泵效的影响是因为它既

3、影响液体的黏度,若柱塞与泵筒材料的温度系数不同,会影响泵的配合,同 时温度影响液体中溶解气的逸出;液体重度影响抽油机的负荷,因而影响柱塞的行程,抽汲液的含 水量影响其黏度,液体的腐蚀性及所含研磨物(油层出砂)会使泵漏失增加。气体影响主要由于泵 内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原油中溶解气分离出来占据泵内空间,降低泵充满系数,同时气体也干扰深 井泵凡尔工作,使原油不能及时充满泵筒,降低了排量。二是冲程损失的影响,主要由于在抽油机 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受交变载荷产生弹性伸缩,使光杆冲程与柱塞冲程之间产生位移差, 导致泵效下降。一般讲下泵深度越大、泵径越大、管杆变形越大,则冲程损失越大。另外在稠油中,

4、由于各种摩擦力引起的管、杆变形增大,使冲程损失增大,导致泵效降低。三是由于漏失的影响, 包括柱塞与泵衬套的间隙漏失、凡尔与凡尔座之间的漏失和油管漏失,这些都可使泵充满系数下降, 导致泵效降低。其中柱塞与泵衬套的间隙漏失量研究表明与泵径、泵挂的平方成正比,与泵间隙的 三次方成正比,与活塞两端的液柱压差成正比,与抽汲液的运动黏度和柱塞长度成反比。为了减少 以上三个方面对泵效的影响,实现提高泵效的目的,现场常采取控套气、下气锚、增加沉没度等减 少气体影响;采取油管锚定器、使用轻质抽油杆、滚轮接箍等减少冲程损失的影响;为了减少漏失 影响,根据抽汲液黏度,选择合理下泵深度和泵的级别。除了上述工艺方面措施

5、外,本文从开发生 产管理角度探讨提高泵效的途径:因为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泵效的因素都与深井泵沉没度 有一定关系,合理的沉没度对以上因素导致的泵效下降有一定的抑制和改善作用。另外,实际生产 参数(如油井含水率和泵挂等)也会对深井泵泵效产生一定影响。这里重点研究沉没度、油井含水、 泵挂三个方面对泵效的影响。并结合矿场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不同抽油机井的合理沉没度范 围和泵挂深度,以期现场通过合理调整沉没度,实现提高深井泵泵效,提高开采效果的目的。 2.12.1 沉没度对泵效的影响沉没度对泵效的影响 沉没度是影响深井泵泵效的重要参数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沉没度高,深井泵的泵吸入口压力 大,驴头

6、载荷减小,可减少泵漏失程度,因此有利于泵效的提高。但如果泵的沉没度过高,虽然泵 的充满系数较大,但由于抽油杆弹性伸缩加大,泵效提高幅度很小,并且有可能降低;如果沉没度 过小,则会出现泵口气体分离较多,泵的充满系数减小,同样会影响泵效,所以应存在一个合理的 沉没度。通过对新立油田 1000 多口正常生产抽油机井实际测得的不同沉没度下的平均泵效 与沉2没度 Hc 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泵效 与沉没度 Hc 的半对数关系明显(见图 1) ,关系式为:(1)513.25)ln(9039.4cHR2=0.5767y = 4.9039Ln(x) + 25.513 R2 = 0.576702040608010

7、0020040060080010001200沉没度,m泵效,从图 1 可以看出,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深井泵泵效逐渐提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泵效提高幅度 则越来越小。沉没度越低,泵效越低,当沉没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泵效降低速度加快,主要是由 于沉没度过低时导致溶解气分离加剧,气体影响使泵充满系数减小,泵效大幅度下降。 2.22.2 油井含水率对泵效的影响油井含水率对泵效的影响 当油井含水率发生变化,使采出液的物性发生变化:一般随着含水的上升,原油粘度下降、混 合液比重增加、溶解气含量减少,这些都有利于泵效的提高。通过对新立油田泵况正常的抽油机井 采出液的含水率与泵效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以下

8、的线性关系(见图 2) ,两者的关系 式为:(2)523.33182.0001.02wwffR2=0.9033y = 0.001x2 + 0.182x + 33.523R2 = 0.9033010203040506070020406080100含水,泵效,图 2 新立油田油井含水与泵效关系曲线图 1 新立油田泵效与沉没度关系曲线32.32.3 泵挂对泵效的影响泵挂对泵效的影响 当沉没度相同而深井泵的下泵深度不同时,泵效也不同。深井泵下的越深,冲程损失加大,溶 解气含量增高,泵效会降低,现场大量生产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对新立油田沉没度为 150m 抽 油机井统计发现,随着泵深的增加泵效有所下降

9、,两者呈线性关系(见图 3) 。y = -6E-11x4 + 3E-07x3 - 0.0006x2 + 0.4709x - 84.601R2 = 0.7218010203040506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泵泵挂挂,m m泵泵效效,3 合理沉没度、泵挂深度的确定合理沉没度、泵挂深度的确定01020304050607002004006008001000沉沉没没度度,m m泵泵效效,% %对数 (fw90%)3.1 合理沉没度的确定 目前新立油田已经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油井含水级差增大。为了确定不同含水级别下的合 理沉没度,对油田正常生产的抽油机井,按照其含水级别将

10、沉没度和泵效的关系进行数理统计,并 进行了回归分析,寻找三者内在的规律性。图 4 是新立油田 1000 多口抽油机井不同含水级别下泵 效与沉没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可以看出,泵效与沉没度存在以下规律: (1)在沉没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上升,泵效呈逐渐增加趋势; (2)对于任何含水级别的油井,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泵效提高幅度趋于减小; (3)新立油田最小沉没度应为 80-120m,对于含水率80%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应在图 4 新立油田不同含水级别沉没度与泵效关系曲线图 3 下泵深度与泵效关系曲线(沉没度为 150m)4200350m 之间;含水80%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应在 300400m

11、之间。 3.2 合理下泵深度的确定 注水开发油田按油田综合含水率(fw)的变化划分为低含水期(fw60%) 、高含水期 (6080%) 。不同含水开发阶段以及不同含水级别的油井,深井泵 的合理下泵深度应该是不同的,因此对处于不同含水阶段的抽油机井下泵深度与泵效的关系进行了 回归分析(见图 5、图 6、图 7) 。图5 含水60%时泵深与泵效关系曲线01020304050700800900100011001200泵挂,m泵效,图6 含水60%80%时泵深与泵效关系曲线0102030405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泵挂,m泵效,图7 含水80%时泵深与泵效关系曲线0

12、10203040506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泵挂,m泵效,5从不同含水阶段的下泵深度与泵效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 (1)不同含水阶段的抽油机井,随着下泵深度的增加,泵效呈逐渐增加,当出现峰值后,如 果进一步加大泵挂,则泵效逐渐下降。分析原因是由于泵挂过深,管杆弹性变形加剧导致冲程损失 加大。同时低含水井泵效出现的峰值较高含水井出现晚些,主要由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抽汲液的 重度和黏度、含气量发生变化所致。 (2)随抽油井含水率的上升,合理下泵深度逐渐降低。 因此,目前新立油田泵挂深度应控制在 1050m 以内。对于含水小于 60%的油井,合理下泵深 度应在 900110

13、0m 之间;含水在 6080%的油井,合理下泵深度应为 7501000m 之间;含水高 于 80%的油井合理下泵深度应在 800950m 之间。对于含水率高于 60%的油井,减小下泵深度, 即可以实现提高泵效,又可以减少井下管、杆的用量,节约生产成本。4 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 影响泵效的因素很多,每口井这些因素并不同时存在,对泵效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而且理论上 计算合理的沉没度和泵挂深度时非常繁琐复杂,其中涉及的一些参数常无法求取或者存在计算误差 较大的问题。通过矿场实际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解决和简化了这一难题,并且具有一定可信度。 综上得出以下结论: (1)中高含水开采期,下泵深度不易过大,特

14、别是泵径大于 56mm 的深井泵更应减小下泵深度;(2)合理沉没度范围应因井而宜,含水大于 80%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应为 200350m 之间,含水 小于 80%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应为 300400m 之间。 (3)为提高泵效,应加强抽油机井日常生产管理,对于沉没度低的井应采取控套气措施,尽量不 要采取加深泵挂的措施。 (4)对于沉没度偏高的井,根据生产实际采取换大泵或上提泵挂措施来提高泵效。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万仁溥、罗英俊主编, 采油技术手册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年。2 王鸿勋、 张琪, 采油工艺原理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3、刘丁曾, 多层砂岩油田开发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年。 作者简介:吴琼(1970-),男,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现在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地质所 从事开发科研、中远期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通讯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公司新立采油厂地质 所,Email:,联系电话 0438-6231526,邮编131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